後天,一年一度的「國慶杯朋友圈大賽」就即將拉開帷幕了!
精彩程度不亞於微博八卦熱搜榜,朋友圈鄙視鏈由此而成:
自由行的人覺得跟團的都是傻*;
出國的人覺得在國內的都是土鱉;
宅家的人刷著景區人山人海的新聞暗自慶幸;
在公司加班的呵呵一笑:「領三倍工資不香嗎?」
接下來,一起來感受下《深圳人國慶朋友圈的鄙視鏈》。
第一層:老家七日遊
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年這時候,都會有一部分人選擇回老家。(主要是因為窮)
回家前,他們都是寫字樓裡的Jacky和Laura,回家後全都變身阿強和阿珍。
一個月前,他們就會開始轉發各種求加速連結,掀起一陣浩浩蕩蕩的搶票風潮:
坐上好不容易搶到的踩點火車,提著看起來很貴其實是公司發的月餅,風風光光回到老家。
然後開始在朋友圈寓情於景抒發自己對家鄉、親人的思念,打造出一片悠閒祥和家和萬事興的景象~
當然,一般都會先確認老家沒有朋友結婚才敢回去。
第二層:國內跟團遊
跟團遊的人,一般要麼是999元周邊2日遊,要麼是1999元雲南麗江親子遊,小黃旗和小紅帽是他們的必備單品。
在這幾天裡,他們會深刻領會到「祖國江山美不美,全靠導遊一張嘴」「上車睡覺下車拍照,排隊取票狂憋尿」這些話的含義。
秉持「出去玩不發圈就白玩了」的原則,他們一般會全程直播自己的行程。
「到哪了」要播報,「下一站去哪」也要播報,吃的每一餐要拍,買的每一張門票也要拍,經過的每個景點都要拍,宛如舉辦了一場新聞發布會。
坐車三個半小時,下車遊玩一小時,門票三百八,強制購物三千八。
即使被黑心導遊宰得遍體鱗傷,他們也會美其名曰:思想和身體,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第三層:高大上出國遊
出國遊的人,一般第一條朋友圈就是曬護照&機票,或是透過候機廳玻璃看到的飛機,或是貼著行李便條的登機箱,或是機場T3航站樓的定位。
總之,一切能證明他們不在國內的信息,都可。
降落後第一件事就是發個外國定位,文案一般都很簡單,畢竟,只有這樣才能體現自己「經常出國早已見怪不怪的事實」。
旅途快結束看到餘額的那刻,他們仍舊會向花唄&信用卡屈服,然後發一條代購朋友圈來回血。
溫馨提示:考慮到疫情影響,大家今年還是儘量待在國內叭!
第四層:肥宅在家遊
這類人秉持著「國慶出行就是傻*」的準則,一般都會選擇報復性在家癱個8天8夜。
前一晚報復性熬夜,月亮不睡他不睡,第二天報復性賴床,不到午後不起身。8天假期裡,唯一面見的人就是外賣小哥。
他們坐在帶有餘溫的馬桶王位上,頂著雞窩頭閱覽朋友圈裡各種旅拍照,想像著照片背後的人山人海,輕提嘴角,輕蔑一笑。
朋友們一萬起步的微信步數,給他們的朋友圈提供了絕佳素材:
雖然他們沒料到,兩位數的微信步數,已經暴露了自己家比公廁還小的事實。
第五層:公司七日遊
公司遊的人,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孤獨和優越。
他們不想回家欣賞父母從開心到嫌棄的變臉藝術,也不想在風景區思考「我是誰我在哪」的人生命題。
他們享受著偌大空蕩的辦公室,邊看劇邊吃外賣,光午飯就能磨掉半天時間。
摸魚摸到下班時間,除了打開藍色app打卡外,他們還會在朋友圈同步打卡。
一般是凌亂鋪滿各種無關文件的工作檯,旁邊一杯喝了一半的咖啡,昏暗的檯燈,營造出自己殫精竭慮被工作掏空的假象。
看似很苦,但其實,他們拿著三倍的加班工資,站在了朋友圈鄙視鏈的頂端。
/
說這麼多,其實每個人的假期都有不同的度過方式,形形色色。
不管你是穿越人海去景點打卡、還是宅在家裡頹廢到死,亦或是回老家懷念童真,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那份樂趣。
盡情享受假期,不負好時光就行。畢竟,做人呢,最緊要就系開心啦!
最後,在這裡祝大家國慶&中秋雙節快樂,記得做好防護,戴好口罩、勤洗手哦,畢竟健康最重要!
/
來聊聊吧
你的假期打算怎麼度過?
歡迎留言和優優姐聊一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