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邊景致 穗沛哲 攝
鹽湖之畔,秋風送爽。
走進中國死海·運城鹽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下簡稱「旅遊公司」),108棵冬青迎風而立,60米綠化帶綠意盎然,乘竹筏遊鹽湖,反嘴鷸覓食場景盡收眼底,研學遊子乘興而來,養生城內一片歡聲笑語……
這是今年國慶期間,筆者前往旅遊公司時,看到的熱鬧情景。與疫情初期見到的「寒冬」之象相較,宛然換了一片天地。
2020年以來,旅遊公司嚴格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緊扣「文旅」和「康養」兩大主題,弘揚「鹽文化」自信,開發大文旅功能,致力於把運城鹽湖打造成華夏文明國際旅遊目的地,以「冰底流水」的「繡花」精神,書寫著旅遊公司「春天故事」。
據旅遊公司負責人呂志革介紹,國慶假日期間,景區收入恢復至去年同期的70%,遊園人數達到去年同期的140%。這與2020年國內國慶假期統計的數據,「旅遊收入恢復至去年同期的69.6%,遊客人數恢復至79%」相較,還略有勝出。
為了解密「破冰迎春」的秘訣,筆者深入旅遊公司,就如何在「危中尋機」一探究竟。
「康養」之春
著力幹好自己的事
「在疫情的影響下,在『退鹽還湖』的關鍵時期,如何『幹好自己的事』,助力鹽湖旅遊持續發展,這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事。」呂志革說。
2020年,對於旅遊公司註定是不尋常的一年,「怎樣做到退鹽還湖,但不退國企擔當」這一難題,使得呂志革和其班子成員「苦苦思量」。
「項目是個好項目,關鍵是如何做好,想發展,想進步,想走出運城,找準路子才是關鍵!」呂志革說道,「目前,全省都在倡導打造富有山西特色的康養產業,發展大健康、大康養勢在必行。經過討論,我們一致認為,發展康養旅遊才是正確的發展方向。」
據有關機構測算,近幾年來,中國康養產業發展呈現出逐年加快的態勢,全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到2030年將達到16億元。在疫情的影響下,發展康養、康健體魄已經成為共識。因此,推進康養旅遊發展正當時。
定了就幹,馬上就辦!
這個方向,旅遊公司利用疫情期間的調整休憩期,全面發力,協調各部門,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致力打造升級版「康養鹽湖」的旅遊新概念。
「做康養文化,景區綠化必不可少,你看這些綠植多漂亮,幾個月前還是雜草叢生的,現在齊齊整整一排綠色,看著都心曠神怡。」走進鹽湖景區大門,呂志革指著「108棵冬青和60多米的綠化帶」介紹道。
今年3月,旅遊公司相關負責人前往萬榮等地多次考察綠植種植情況,工程設備人員對景區綠化布局進行了詳細的丈量規劃,景區員工通過自行調研、自行規劃、自行栽種,對景區的綠化環境進行了改造。
同時,對景區道路、景區標識、養生城康養體驗項目等方面進行了科學的規劃,開展了一次全方位、無死角的大修繕、大調整,進一步完善了景區室內外環境,在為景區增添了綠意的同時,也提升了遊客的體驗舒適度。
鹽文化是運城的根文化,是運城最基本的文化符號,促進鹽文化資源開發,對外輸出鹽文化資源,打造運城康養特色旅遊產品勢在必行!
「河東大鹽是咱運城的寶,把河東大鹽推廣出去,運城旅遊的康養療效也就推廣出去了。」今年以來,旅遊公司緊扣「礦鹽理療袋」特色康養產品,堅持從「精、細、美」上下功夫,通過產品升級、福利優惠、銷售推廣等舉措,讓獨具運城康養特色的「礦鹽理療袋」更美、更優、更親民。
產品性能「優」起來。布藝、加熱系統、填充方式全面升級,產品更服帖、受熱更均勻,安全係數更高,耐腐能力更強。
產品外觀「美」起來。對市面熱銷的鹽療袋產品進行採購對比,參考其顏色、款式,收集大量有效資料,預計將於2021年研發製作可攜式、車載式、充電式等小巧多彩型款式,滿足數量日益增長的年輕顧客需求。
產品價格「惠」起來。為了回饋運城市民,對鹽療袋價格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重點在運城各大商場、小區、公園站點、酒店等場所設立體驗售賣點,以實惠福利的價格讓「家門口」的市民們率先享受福利。
「我們已經明確了以康養旅遊為主線的發展思路。接下來,旅遊公司將持續打造礦鹽理療袋、特色景區鹽雕、經典項目體驗等一系列康養項目,不斷將康養旅遊產業引向縱深。」呂志革說。
「文旅」之春
開啟體驗式旅遊模式
沿著小道前尋,一口木質水井依湖而建,隨著木桶上搖,吱吱呀呀的聲響讓人有種返古的錯覺,走過「集滷、調配、儲滷、結晶、剷出」五道工序,隋末唐初的「五步產鹽法」躍然於水面,讓人不得不感慨,這種體驗式的文旅方式,著實有趣。
這是置身旅遊公司「五步產鹽法」體驗區的切身感受,身在其中,親觸歷史的美好油然而生。
一池鹽湖水,半部華夏史。鹽是運城的底色,「五步產鹽法」是鹽文化的縮影,河東地區以鹽為特色的文化現象體現著中華文化的總特徵,反映著中國歷史的大進程,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今年以來,我們加強了對鹽文化的研究,在體驗式文化旅遊上開始發力,對『五步產鹽法』體驗區進行了完善,大力推廣研學遊活動,積極倡導以『零距離』感受文化的方式,讓前來體驗的學子們在寓教於樂的氛圍中,更好地感受和學習鹽文化,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一致好評。」呂志革介紹。
近年來,這種體驗式文化旅遊的方式逐步興起,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把旅遊和讀書結合在一起,從研學中尋師問道,並對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和創意體驗的方式,成為旅遊界的「新寵」。
「要以鹽文化、根祖文化、關公文化等歷史文化傳承轉化為核心,全力打造鹽池文化國際旅遊目的地,讓鹽湖真正成為三晉大地上的一顆明珠。」10月8日,市委書記丁小強在調研鹽湖生態保護與開發利用時的講話,也進一步夯實了運城文化旅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興旅,以旅促文。」這是旅遊公司2020年乃至以後規劃發展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將鹽文化進一步推廣和融合的重要抓手。
7月初,旅遊公司利用景區的相關旅行社資源,推出了以「鹽文化」為主題的研學遊體驗項目,活動主要包括參觀鹽池神廟、體驗非遺「五步產鹽法」、DIY鹽雕、開展鹽文化知識講座等,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中小學生近距離感受鹽文化魅力。
談及體驗式研學的感受,來自晉中研學團的陳泰淇同學興奮異常:「特好玩!我第一次親身感受到中國古代是如何產鹽的,通過體驗,從中學到了很多鹽文化的知識,既有趣又有意義,以後有機會我還要來這裡繼續參觀研學!」
「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組織這次活動就是為了使孩子們更加了解咱們山西的鹽文化,熱愛生活,感受生活,在寓教於樂中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這才是研學遊真正的目的所在!」研學團隨行老師康鵬的一席話,道出了研學遊「旅遊+教育」新模式的真正意義——「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進一步提升素質教育水平!」
據悉,截至目前,旅遊公司共接待研學遊學子2400多人。下一步,旅遊公司將繼續對研學旅遊進行完善和推廣,與相關合作渠道進行溝通,落實明年的研學團隊計劃,同時進一步完善研學硬體設施設備,為孩子提供良好的遊學環境,進一步擴大鹽文化的影響力。
「長久」之春
蓄力可持續發展
環境好了,項目有了,產品優了,如何讓他們發揮最大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唱響」康養旅遊才是關鍵!
9月12日,運城鹽湖景區「閃亮登場」,走進由運城市文化和旅遊局舉辦的「『遊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樂遊河東,好吃運城」直播間,成功吸粉210萬人。
9月21日至9月22日,旅遊公司攜帶拳頭產品漂浮水、河東大鹽、黑泥3款產品,代表運城參加2020「康養山西、夏養山西」中國·山西(晉城)康養產業發展大會,把運城的康養文化展現在了全省乃至全國的媒體面前。
11月6日,旅遊公司視頻連線參與由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山西晚報聯合推出的「誰不說俺山西美,金牌導遊帶您遊」系列節目,在「一直播」上進行了長達20分鐘的直播講解,向全國觀眾展現了鹽湖的獨特魅力。
有效的推廣是前提,建立長效的發展規劃才是關鍵。
「讓遊客開心而來,滿意而歸是我們的宗旨!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提升文化軟實力,引進專業團隊,開展系統化的專業知識和服務培訓,進一步樹立景區的良好旅遊形象,為運城旅遊的發展備足、備好『蓄力電池』。」
據呂志革介紹,下一步,旅遊公司將在做精、做優、做細5個康養項目的基礎上,擬採取承包經營的方式,最大化激發室外項目活力,進一步開發體驗式旅遊模式,促進旅遊和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疫情之下,「在家門口轉轉」已成了今年許多人的旅遊常態。
為此,旅遊公司將周邊遊、省內遊作為主打產品,緊抓周邊客戶,陸續將臨近山西的省份確定為「周邊地區包場遊」片區,以包場的形式為運城旅遊持續輸入客源,並將百人以上的大客戶團隊作為重點項目,進行大力度的推廣宣傳。
「截至目前,我們已接待團隊遊客2000多人,預計11月份,『天天行大運,忠義滿乾坤』團隊,還會有500多名來自廣東、福建等地的遊客前來體驗。」呂志革說,「我們一定沿著正確的道路走下去,致力讓『鹽湖』聚寶盆繼續造福運城人民,助推運城市乃至全省的康養旅遊發光、發熱。」
如今,康養山西、康養運城的主旋律還在唱響,持續推進「鹽文化」宣傳的舉措還在進行,加強文化旅遊的步伐仍在前進。
藍圖已繪就,旅遊公司一篇篇關於「文旅」和「康養」的文章已徐徐展開,這個關於「春天的故事」還將持續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