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長沙磁浮建設者和相關專家體驗調試中的磁浮列車。(資料照片) 湖南日報記者 徐行 攝
長沙黃花國際機場。(資料照片) 湖南日報記者 徐行 攝
湖南日報記者 周月桂
像風一樣拂過,平穩而安靜,明澈的落地窗外,美麗的山水洲城盡收眼底——長沙磁浮快線跑出的不僅是一條交通線,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一條 「湖南智造」的產業線,引領著湖南跑出「一帶一路」的新前景。
一個連接世界的重要樞紐
往來於高鐵長沙南站與黃花國際機場之間只要10多分鐘。在告別2015年之前,這一速度即將由磁浮快線實現。
「磁浮快線的開通,溝通了機場與高鐵站兩大交通樞紐,湖南構建『空鐵聯運』一體化網絡、打造中部地區綜合交通樞紐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省發改委副主任吳亞中說。
飛馳的高鐵,讓湖南高速連接世界。武廣高鐵直通粵港,滬昆高鐵連接湘滬杭,它們在長沙交會,使處在「十字路口」的湖南「左右逢源」,與「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聯繫更加密切。不僅如此,隨著全國高鐵加速聯網成片,湖南除了獲得來自長三角、珠三角等「主動脈」各類資源,還能通過支線對接廈門、福州等地,加速系統內各類資源流通,最大化實現優化配置,全力推動湖南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
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雄踞中部第一,共開通涉及亞洲、美洲、歐洲20個國家(地區)的48條國際航線,中外公務機可從長沙直飛世界各地。「湖南不沿邊不沿海,國際航線就像空中橋梁,是對接『一帶一路』戰略的大通道。」 湖南省機場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志仁介紹,2020年前黃花國際機場計劃新開通10條洲際航線,包括非洲、南美、澳洲等,將長沙打造為中部國際性航空樞紐。
「當磁浮把高鐵站與機場聯通以後,就解決了旅客最為困擾的『最後一公裡』難題,」劉志仁說,旅客在長沙南站下高鐵後,可在高鐵站內完成行李託運和值機手續,然後乘坐磁浮列車直抵黃花機場航站樓,過安檢登機。
吳亞中認為,長沙磁浮快線將讓湖南與珠三角、港澳臺、長三角以及「一帶一路」地區的聯繫更為密切,無疑將提高湖南引進外資水平,吸引更多海外客商來湘投資興業,將交通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打造中部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同時還將助力更多湖南企業「走出去」。
目前,長沙市正在申報臨空高鐵樞紐新區,把黃花機場、磁浮沿線、高鐵長沙南站、長沙經開區、瀏陽經開區納入其中,與西邊的湘江新區相對應。吳亞中認為,這將成為長沙融入長江經濟帶、對接「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抓手。
一張展示湖南的亮麗名片
日前,記者試乘了長沙磁浮快線列車,磁浮工程兩廂的景觀恢復與提質正在緊張進行,而磁浮列車穿城而過的身影,簡潔明快、流暢前衛,也成為一道靚麗的景致。
「我們不僅要建設一流技術、一流土建的磁浮交通項目,同時,也要將項目沿線打造成展示湖南形象的一流的環境景觀帶,」長沙磁浮項目協調領導小組組長虢正貴說,磁浮快線既體現了一個城市交通現代化水平的提升,又表明了省會城市品位與形象的提升,同時也是湖南創新發展的魄力與能力的展示。
長沙磁浮快線,是我國第一條完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低速磁浮商業運營示範線,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中低速磁浮商業運營線。德國資深磁浮專家Meins在參觀完長沙磁浮快線後說:「它完全能夠比肩低速鐵軌技術的世界標準,很讓我震撼。」
「『第一』和『最長』本身就有著重要的意義,『第一』才能有主動權,對外的影響力也更大,」虢正貴說:「大家都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有多少人會知道第二高峰呢?」
省發改委副主任吳亞中認為,一條磁浮快線,展示了高鐵和磁浮兩大自主創新成果,形成高新交通技術的集聚效應,提升了湖南科技強省的形象,讓湖南的發展格局更為廣闊,給湖南帶來更大的商機。
「作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裝備製造業,長沙磁浮項目將推動國產中低速磁浮交通產業形成世界領先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同濟大學磁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小鴻認為,長沙磁浮項目作為全國第一條自主研發磁浮線,必將在行業內樹立極強的示範作用。
一列奔向全球的「追風」飛車
長沙磁浮快線上使用的,是我省中車株機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中低速磁浮試驗列車「追風者」的「升級版本」。
在中車株機公司車間內,十多輛機車排成行列,場面壯觀。這些 「大傢伙」們,不僅將奔馳於祖國大地,還將飛馳在土耳其、南非、馬來西亞等世界各國。
伴隨著「一帶一路」有序推進,軌道交通裝備「走出去」是大勢所趨。省發改委副主任吳亞中說,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帶一路」規劃的重要內容,這對軌道交通裝備「走出去」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車株機公司目前已獲得包括歐洲獨立國協國家在內的大部分國際市場準入許可,今年還在馬來西亞建立了我國首個海外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基地,這也為未來磁浮列車「走出去」鋪設了一條大道。據了解,長沙磁浮快線項目上馬以來,陸續有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的交通部門官員到長沙考察,對磁浮交通系統表示非常感興趣。
「隨著國內外加速開建磁浮項目,圍繞磁浮列車的全球市場布局爭奪戰即將展開。」 同濟大學磁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小鴻介紹,目前,日本正在謀求向美國出口磁浮高鐵技術,加快實現日本政府制定的「基礎設施出口戰略」,以壓制中國高鐵出口的強勁勢頭。
據了解,近年來,中國與日本在國際高速鐵路建設及相關設備出口市場的競爭加劇。去年以來,日本動用各種資源,積極向美國推銷超導磁浮高鐵,並建議美國政府計劃修建的華盛頓至波士頓之間的高鐵採用超導磁浮技術,建設美洲大陸第一條時速超過500公裡的高速鐵路。
陳小鴻認為,中國高端裝備與軌道交通建設「走出去」的優勢主要在於建設周期、建設成本、研製技術、運營經驗、運營速度、技術整合等方面,而且中國產品具備一定的性價比優勢,產業規模越大,核心技術和大零部件的集成能力越強,成本就越低。
「軌道交通裝備已經逐漸成為『湖南智造』新名片。」 中車株機公司副總工程師彭奇彪表示,在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交通網絡建設還不完善,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統以其特有的技術優勢,成為城市內、近距離城市間、旅遊景區可廣泛應用的綠色公共運輸工具,市場前景廣闊。此外,目前發達國家路網飽和度高,新技術研發積極性不高,而發展中國家研發能力相對不足,中車株機搶佔這一技術制高點,掘金「一帶一路」可謂恰逢其時。
■專家點評
向世界延伸的磁浮快線
湖南商學院教授 柳思維
一種交通方式的變革,首先是方便了人的流動,然後是因人流動而帶動的物、信息、資本這些要素的加速流動。
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橫貫南北,京廣高鐵、滬昆高鐵在長沙交會,2000噸級船舶從長沙揚帆啟航、通江達海,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多年居中部地區首位……航空、公路、鐵路、地鐵,如今再加上磁浮快線,多種交通方式「無縫對接」,無疑將極大地提升長沙乃至湖南的交通樞紐地位,促進區域之間市場的對接和聯繫,構築內陸開放發展新高地,同時加快對接「一帶一路」,開拓國際市場。
長沙磁浮快線,是向中國乃至世界展示湖南的窗口與門戶,同時,也將逐步向中國與世界推介與延伸磁浮產業。在向世界延伸的過程中,我們要適應新常態、新形勢和新要求,不斷提升磁浮交通技術水平,以更過硬的品質、更優質的服務打造「湖南智造」品牌,制定出中國軌道交通標準規範。同時,應根據「一帶一路」的特點,加快人才培養和儲備,以適應不斷發展的國際經濟形勢。
■連結
高鐵長沙南站
2014年12月,滬昆高鐵湖南段全線通車,至此,中國南北、東西兩向最長的高鐵幹線——京廣高鐵和滬昆高鐵在湖南省會長沙形成「黃金十字」。據統計,高鐵長沙南站最高峰當日客流量突破20萬人次。
目前,長沙可高鐵直達北京、上海、重慶、天津4個直轄市,可去石家莊、太原、西安、濟南、鄭州、合肥、南京、武漢、南寧、福州、南昌、廣州、杭州、成都、貴陽15個省會城市。同時,通過無縫對接全國其餘高鐵、動車支線,長沙還可直達桂林、青島、廈門、深圳、洛陽、徐州等旅遊城市,無縫換乘抵達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等城市。按計劃,滬昆高鐵將於明年全線通車,直達昆明,屆時,長沙至昆明僅需4個多小時。
長沙黃花國際機場
2012年7月,國務院批准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為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2014年,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800萬人次,躋身全球百強機場行列,連續五年居中部第一。
目前長沙已開通了20個國家(地區)的48條航線,其中,2014年6月23日成功開通的長沙至法蘭克福航線是我省第一條直飛歐洲大陸的洲際航線;2014年12月28日成功開通的長沙經安克雷奇至洛杉磯航線是我省第一條直飛北美大陸,也是我國第一條直飛阿拉斯加的洲際航線;2015年6月11日成功開通的長沙至莫斯科航線是我省第二條直飛歐洲大陸的洲際航線,這些航線打通了我省通向歐洲、美洲的空中橋梁。據統計,國際航班旅客吞吐量2015年是2010年的3倍。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