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18國際博物館日」,圍繞「多元與包容」的活動主題,四川多家博物館策劃了豐富精彩的系列專題活動,一起來看看有哪些。
四川博物院「見字如面 文物傳情」公益活動
〖四川博物院〗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與幻想」與「蜀地海關 守關護寶——成都海關查獲文物特展」兩大臨展按下了「暫停鍵」。四川博物院自3月18日恢復開放後,兩大臨展為公眾延期展覽至6月10日。
「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與幻想」展出了義大利帕埃斯圖姆考古遺址公園的134件文物,絕大部分是精美的陶製品和彩繪壁畫,反映了帕埃斯圖姆從公元前6世紀到3世紀之間的發展歷程,展現了西方各個文明的衝突與融合,呈現了2000多年前「大希臘」的戰爭與和平。
「蜀地海關 守關護寶——成都海關查獲文物特展」遴選了251件文物向觀眾展示,包括銅佛像、唐卡、書畫、陶瓷器、古錢幣等,這些文物時間跨度長,種類豐富,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此外,「見字如面 文物傳情」文物AR明信片線下公益活動自5月12日起開展,只要打開手機,掃描明信片上的二維碼,就能看到一段由「戰國牛鼠紋銅矛」演繹的動畫。活動預計持續到6月中旬,期間,觀眾朋友都可以在四川博物院前臺限量(每人一張)免費領取AR公益明信片,寫上一段貼心的話,蓋上專屬的「見字如面 文物傳情」印戳,寄給親朋好友、醫護人員,或自己。
成都博物館近期活動一覽表
〖成都博物館〗
近期,成都博物館開設了「貝林捐贈展」「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陳列」「影舞萬象·偶戲大千——中國皮影木偶展」「映世菩提特展」「大師印記·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藏版畫展」。在這裡,不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還能重溫小時候皮影戲的樂趣。
武侯祠博物館
〖武侯祠博物館〗
武侯祠博物館在「5.18國際博物館日」這天,推出了豐富活動。
「流動博物館·文化宣講進社區」,由博物館工作人員及「孔明送東風」文化志願服務小分隊,將博物館文化展覽及文博知識帶進了成都市玉北社區,進行線上線下同步展示和現場宣講。
「名垂宇宙——諸葛亮遺存精選系列展」之貳——「相業有輝光」於5月18日開展,重點展示諸葛亮從為劉備登基造勢的黃龍溪到展現他卓絕軍事才華的八陣圖遺址,記錄諸葛亮治蜀功勳,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個領域。
「雲遊武侯祠·博物館線上深度漫遊」,讓觀眾可通過博物館官方網站及官方微信平臺「雲」遊武侯祠,線上賞析精品展覽,凝聽精彩講座,了解博物館所承載的文化內涵。
「我與武侯祠」專題短視頻
「我與武侯祠」專題短視頻,通過視頻對武侯祠不同崗位工作人員進行採訪,了解他們的工作歷程、趣事,並在微信平臺進行推送,讓公眾從不同角度認識博物館。
金沙遺址博物館手語講解員史宇明
〖金沙遺址博物館〗
「5.18國際博物館日」的前一天,恰逢2020全國助殘日,在太陽神鳥穹頂的光影中,一場特殊的互動活動正在舉行。史宇明,目前四川省內博物館中唯一一位手語講解員,在手語翻譯老師的配合下,帶領現場觀眾,用指尖手勢比劃出「太陽神鳥」「金沙遺址」「黃金面具」等簡單的文物語彙。
一己之力畢竟有限,為了讓更廣大的聽障人士可以自主參觀,金沙遺址博物館發布了手語導覽小程序。遊客朋友來館參觀時,只需進入「金沙遺址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號,點擊「語音導覽」-「手語講解」,即可觀看31個重要文物和遺址的導覽視頻。視頻裡的手語畫面、字幕和旁白,可以同時服務於聽障、視障和普通遊客,貼心又便捷。據了解,這也是四川省內博物館首個上線的無障礙導覽小程序。
此外,為了遠程觀眾和肢體殘障的朋友在家就能一睹金沙館藏,金沙遺址博物館還在5月17日下午通過官方微博開展了「中文+手語」的「雙語」講解直播活動。而在疫情結束之後,博物館的社教團隊,也將走進社區和特殊教育學校,通過觸摸3D列印文物模型等手段,讓聽障和視障小學生切實地感知金沙。
金沙遺址博物館「詩意金沙——古蜀文化主題詩歌作品展」
近日,金沙遺址博物館特意推出「詩意金沙——古蜀文化主題詩歌作品展」「金玉琅琅——清代宮廷儀典與生活」和「走進金沙」三個展覽。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金沙遺址博物館實行網絡實名制預約。觀眾須通過博物館公眾號預約,經體溫測量無異常後,方可憑身份證和健康碼入館參觀。為保證館內遊客的參觀體驗和文物的安全,博物館還將分時段限流,17:00之後不再接待新遊客進館。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曾琦 圖片由博物館提供
編輯 李潔
(本文來自紅星新聞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