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理髮師火鉗燙髮的視頻火了,視頻的主角是74歲的理髮師王維美大爺。在綿陽市三臺縣金石鎮,74歲的王維美大爺還堅守著上世紀80年代以前很流行的一種燙髮方式——「打火夾」,生意仍然紅火,前來「打火夾」燙髮的人絡繹不絕。讓老人有所擔憂的是,這門技術,無人繼承,即將消失。
在三臺縣金石鎮上,一間沒有店名的理髮店顯得很不起眼。走進理髮店,木椅子木桌子,屋角一根竹竿上掛著一排洗頭的毛巾,門口長條木椅上,依次坐著等候理髮的顧客。裡面的場景使人感覺時光又回到了上世紀80年代。店主王維美和丁雲珍夫妻倆一邊忙著理髮,一邊忙著招呼正在等候的顧客。
這時,81歲的楊素珍婆婆走進理髮店。「美師,我跑了三趟了,我今天要打火夾哦!」「要得,打嘛!」記者問到「你動作這麼快,不小心燙傷顧客耳朵和頭皮怎麼辦。」王師傅笑著回答「不會的,我燙了幾十年,從來沒有出過事,連我自己都沒被燙傷過。」
王師傅介紹,火鉗燙髮要掌握火鉗的溫度,雙手配合要麻利,溫度高了,動作慢了就要將頭髮燒斷,如溫度低了,又燙不出合適的髮捲。為保持鐵鉗的溫度,丁雲珍不時將燒紅的鐵鉗遞給王師傅交換使用。如此幾個來回,再進行修剪、洗頭、吹乾,最後抹上頭油便大功告成了。
說起為何選擇這種古老的方式理髮,楊素珍介紹,「打火夾」燙髮不用化學藥水,對人體無害,頭型燙好後,至少要管兩三個月才會復原,早上起床後,用手一抹就成型了。她介紹,王師傅燙髮,又理又洗才收4元錢,既方便又實惠,附近鄉鎮大老遠都有人過來燙髮。
王維美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他17歲時和哥哥王維布一起學習理髮技藝,哥哥1959年從江油鋼鐵廠支援大煉鋼回來後,在綿陽平政橋國營理髮店當學徒,學藝從燒水、洗頭開始。「我在中江大西街一家國營理髮店學的。」伴隨著各種燙髮技術興起,如今在城市裡,「打火夾」已經早沒有市場了。
目前會做「打火夾」鴨嘴形鐵鉗的老鐵匠也沒人了,王維美現在只剩下3對鐵鉗,用壞就沒有了。現在他年紀大了,也幹不了幾年,他唯一擔憂的是手藝無人繼承。讓他感到欣慰的是,當地文化站的人曾經找過他,希望將這一門技藝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孫媳婦說對這個還有點興趣,我準備把技術傳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