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移動的賺錢能力一直以來是極具爭議性的話題。
外部不明真相的人們常常會拿中國移動的營收/利潤來說事兒——作為一個肩負著為國民提供基礎信息服務、消除數位化鴻溝的國有企業,每天營收超20億、利潤超3億,如此強大的盈利能力,違背了其公益性國有企業的定位,甚至有人上升到"搜刮民脂民膏"。
而內部不明真相的員工也會"痛斥"說,數十萬員工勤勤懇懇、旰食宵衣、朝乾夕惕,收入水平卻掙扎在社會收入平均線以下,企業龐大的盈利從來惠及不到員工身上,寧予外寇,不予家奴,如2019年中國移動整體運營支出近6400億元,而員工薪酬及相關成本僅為1025億元,佔比僅為16%,與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巨頭相去甚遠。
但不得不說,真相是:中國移動雖然看似每年營收6、7千億,利潤上千億,但就賺錢能力而言,其實弱爆了。
01
我們來比較一下中、美、日三國的主流運營商的情況吧。中、美、日三國第一大運營商分別是中國移動、Verizon、日本電話電報公司。
中國移動:2019年營收7459億元,利潤1066億元,利潤率14.3%;
Verizon:2019年營收8517億元,利潤1279億元,利潤率15%;
日本電話電報公司:2019年營收7070億元,利潤510億元,利潤率7.2%;
(以上單位均為人民幣)
單純從數據層面來看,中國移動的營收比不上Verizon,與NTT DoCoMo伯仲之間,利潤的話,比Verizon稍遜一籌,遠勝NTT DoCoMo,利潤率同樣如此。
這樣看來,中國移動的賺錢能力都跟上美帝國主義的典型資本企業Verizon了,難道中國移動真的如同那些唯利是圖的資本企業一樣,是靠"盤剝用戶"發家致富的嗎?這是事實嗎?不是,這不是事實!
我們看得見的是中國移動的利潤率確實看齊Verizon,而遠超NTT DoCoMo,但我們看不見的是——國家在中國移動身上注入了很多巨額的隱形投資——運營牌照和頻譜資源,而這部分資源在美國、日本是需要運營商出資購買的。
02
在美國,運營商要有牌照和一定的頻段進行正常運營,必須向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繳納收取頻率佔用費,包括頻譜監管費、牌照申請手續費和拍賣支付費用三類,裡面又細分了幾十甚至上百項收費細項。
讓你們震驚一下吧——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正在拍賣適用於 5G 網絡建設的 3.7-4GHz 頻譜,截至當前,競拍價格已超過765億美元,遠遠超過了2015年美國無線頻譜拍賣的 450 億美元的拍賣記錄。更關鍵的是,這個價格還將繼續往上攀升,甚至可能突破1000億美元!
這意味著美國的運營商需要支出5000億-7000億的費用才能購買到5G頻譜,才能開展正常的網絡建設和運營!
而這還只是拍賣的費用,還有日常性的頻譜監管費和牌照申請費用,簡而言之,美國運營商要備齊正常運營的牌照和頻譜資源要向政府繳納的費用數以百億甚至千億計。
03
那中國國內的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國內運營商是否也為頻譜資源付出巨額的資金呢?沒有!
中國國內的頻譜資源是採取直接分配使用制度,由工信部根據每家運營商的客戶規模、技術方向、頻譜需求等情況來研究制定分配方案,運營商將免費獲得頻譜資源,只需要繳納一筆金額較小的頻譜使用費。
比如,上個月工信部在此前試驗頻率基礎上,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家基礎電信運營企業頒發5G中低頻段頻率使用許可證。同時許可部分現有4G頻率資源重耕後用於5G,加快推動5G網絡規模部署。其中——
中國電信獲得3400MHz-3500MHz共100MHz帶寬的5G頻率資源;
中國移動獲得2515MHz-2675MHz、4800MHz-4900MHz頻段的5G頻率資源;
中國聯通獲得3500MHz-3600MHz共100MHz帶寬的5G頻率資源。
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得到了100MHz的主流頻段,中國移動得到250MHz頻譜,其中更是包含2.5GHZ這個更低的頻段,要是放到歐洲,這頻段估計能賣出天價!按今天美國頻譜的拍賣情況來估價的話,這些頻譜資源將高達300億-750億之間。但現實的情況是,三大運營商都是免費使用。
所以,可以這樣理解,Verizon和NTT DoCoMo的利潤中的很大一部分用於支付了牌照和頻譜的費用,而中國移動在這一塊上幾乎是免費的(可以視為政府的投資)。當然,這部分錢最後還是以利潤上繳的形式還給了國家,但是帳還是入到了運營商利潤的帳目上,所以才讓中國移動的利潤總額那麼顯眼,其實從這個角度看,其利潤率與另兩家相比有很大的水分。
04
我們還可以來比較更加直觀的指標: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這是衡量運營商在用戶身上的賺錢能力的指標。
中國移動當前移動客戶ARPU為50.3元,已經是連續十多年下滑了。那另外兩家呢?
Verizon客戶的ARPU約為55美元,折合人民幣366元,持續上升。
NTT Docomo的用戶語音ARPU為1240日元,數據ARPU為2960日元,而兩者合併總的arpu為4200日元,折合人民幣247元。
直白點說,中國移動每個月從每個用戶身上收的錢是日本NTT Docomo的1/5,是Verizon的1/7。
另一方面,中國移動服務的客戶數量是9.5億,Verizon服務的客戶數量是1.1億,NTT Docomo服務的客戶數僅為0.7億。中國移動分別是它們的8倍和12倍。
同志們啊,中國移動完全是在走"薄利多銷"路子啊,當前的營收體量和利潤體量只能說是佔了中國人口眾多的便宜,所以,還好意思喊它暴利行業嗎?
05
另外,也不得不說,看著似乎是中國移動賺了很多錢,但客觀說,這其實跟員工的辛勤工作也沒有太大關係,中國移動的巨額利潤其實實質上是國家和企業大量資源、資本投入的基礎上獲得的。
其實可以算一筆帳,2019年中國移動營運支出是6400億元,如果把這筆錢在年初放到銀行,按一年期5%的利率,一年下來的利息是320億元,而中國移動本身已有超過3000多億的現金儲備,去年這筆錢利息+投資收益,總收益為470億元。
所以說,去年哪怕中國移動遣散所有員工,什麼都不做,利潤也有470億元。如果再考慮固定資產的出租等收入,利潤額甚至能超過600億元。
當然,員工的付出和努力不是用"日賺3億"可以衡量的,不是隨便給哪一家企業幾千億都可以建設起如此高質量的網絡和提供如此高水平的服務,並維持如此高的運營效益的,員工的旰食宵衣、朝乾夕惕或許不應該與每個月到帳的5000元劃上等號,我們可以為更崇高的事情活著。
06
總結一下,從國家對三大運營商的資源供給上,國內運營商是獲得了特殊優待的,說是壟斷行業也不為過,但是,另一方面,從這一點上,也證明了國內運營商真不是暴利行業。
過去人們總是質疑國內三大運營商日進鬥金,每天淨賺近3、4億元,並進一步質疑運營商作為央企,應該更多地背負著社會責任、更多地讓利於民,賺這麼多錢是否合適?!
事實上,從當前三大運營商的盈利能力來看,真不是什麼暴利行業,不光不是暴利行業,甚至如果考慮頻譜資源的購買費用的話,甚至成為虧損行業。2019年,中國移動淨利潤1066億元,中國電信淨利潤205億元,中國聯通淨利潤113億元。
而如果國內頻譜也需要花錢購買的話,頻譜的購買費用將馬上吞噬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全部利潤,甚至將陷入巨額虧損狀態,而中國移動的利潤也將銳減數百億。
07
那國內運營商賺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主要是用在三個方面——
一是持續性地推進4G、5G網絡建設,讓國內用戶得以享受幾乎等同國土面積的覆蓋水平,這是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用戶享受到的為數不多的領先發達國家的服務;
二是持續性地補貼用戶,過去很多年裡,三大運營商在市場營銷上花了巨額的資金,這些資金大部分都是通過補貼的方式落到了用戶頭上,比如終端補貼;
三是持續性地推進提速降費,國內三大運營商在落實提速降費政策非常到位,從2015年開始,中國移動通過提速降費累計讓利超過3000億元,中國聯通行動網路流量平均資費下降90%以上,中國電信的流量單價下降到了0.008元/MB。這一點放眼全球都是獨一份,比如,去年韓國政府要求運營商降低5G資費,但遭到了運營商的一致拒絕。
所以,國內通信運營商並不是人們眼中的暴利行業,希望廣大用戶們可以對運營商,以及運營商的員工多一點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