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崛起的原點,被掩蓋在高架橋下,見證了東方古國的轉變

2020-12-06 攝影師Kain

要說東京最繁華的商圈,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銀座或者新宿,除此之外,東京作為一座國際大都市,還有不少頂級的商業街,然而,你知道東京最初的繁華地段在什麼地方嗎?在日本人看來,位於東京中央區的日本橋才是這座大都市的發源地,在江戶時期,這裡的商業就很興旺,在古代的浮世繪作品中,日本橋被當成是表現城市繁華的重要元素。

日本橋這一地名來自當地的一座橋,其規模不大,卻非常有象徵意義。江戶時期的日本橋是一座日式的木橋,現在我們看到的日本橋建於20世紀初,是一座西方樣式的石材橋梁,其最大的特點莫過於欄杆上的青銅路燈和雕塑,雖然使用了歐洲的工藝和技法,內容卻非常有日本的特點,其中橋中央的一座麒麟雕像非常有名。麒麟是一種幻想中的動物,最初來自中國,而日本的麒麟較原型多了一雙翅膀,阿部寬主演的電影《麒麟之翼》就在此地拍攝。

在1867年明治天皇遷都以前,江戶(東京舊名)一直都是德川幕府的權力中心所在地,通過多年的經營,德川家族在原本荒蕪的關東平原建立起了一座繁華的城市,17世紀初,德川幕府制定了全國道路建設計劃,而日本橋,就被作為整個日本道路規劃的原點。

作為一個古老的東方國家,日本在近代也遭受了西方列強的入侵,並被迫籤訂不平等條約進行通商。與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清朝不同,日本在近代化的過程中採取了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的策略,在通商的過程中一邊學習、一邊進步,逐漸掌握了主動權,並一躍成為世界級強國,從獵物變成獵手。1911年,日本收回了關稅自主權,而新的日本橋也在這一年建成,日本橋由此成為了日本崛起的象徵。

明治維新後,日本模仿西方列強,建立起了近代化的金融機構體系,而日本橋就是銀行、保險和證券公司聚集的地帶,直到今天,日本橋周邊也密布著大量金融機構,比起熱鬧繁華的銀座和新宿,這裡的環境更加安靜舒適。此外,日本橋還有不少老牌大型百貨商店,著名的三越百貨也是在這裡發家。與遊客和年輕人聚集的其他商業街不同,日本橋的百貨商店裡,更多都是一副貴族打扮的老頭老太太,其中不少都是跨越半個世紀的老主顧。

在日本橋地區,百年歷史的老店鋪比比皆是,路邊的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店,都是從明治年間經營至今。與熱門商圈相比,日本橋的購物和就餐環境要優越不少,即使是熱門店鋪也不會出現太長的等候隊列,如果你想放慢節奏,體驗老派東京式的生活,建議一定要去日本橋,逛逛裝修華麗的百貨商店,在路旁古典風格的咖啡館坐下,最後再去百年老店品嘗日式美食。

二戰後,東京進入迅猛發展的時期,為迎接1964年奧運會,東京進行了基礎設施擴建,而日本橋,就被經過的高架道路所掩蓋,成為了一個低調的隱藏景點,後來東京政府也多次提出將拆除正上方的高架路,但未能推行。日本橋的交通很方便,乘坐地鐵銀座線、東西線和淺草線都可以直接到達。

相關焦點

  • 《大國崛起》之中國篇的見證
    2019年5月21日,《大國崛起》的補完2006年11月13日,一檔名叫《大國崛起》的紀錄片在央視播出。這部名叫《大國崛起》的紀錄片講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九個大國是如何從15世紀到二十一世紀的發展歷程。
  • 東京最早的繁華商圈,是日本崛起的象徵,被認為是全國道路的起點
    ,就被作為整個日本道路規劃的原點。作為一個古老的東方國家,日本在近代也遭受了西方列強的入侵,並被迫籤訂不平等條約進行通商。與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清朝不同,日本在近代化的過程中採取了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的策略,在通商的過程中一邊學習、一邊進步,逐漸掌握了主動權,並一躍成為世界級強國,從獵物變成獵手。1911年,日本收回了關稅自主權,而新的日本橋也在這一年建成,日本橋由此成為了日本崛起的象徵。
  • 開在日本高架橋下的蔦屋書店為何能如此受歡迎?
    日本高架橋下的商業街,因充分利用了橋下的空間,彌拉近道路距離的同時,也彌補了高架橋所切斷的道路兩邊的城市功能,創造出一種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間。這些地方更突出人的需要、人的使用以及人的感受,並利用周圍的環境為本地居民和外來觀光客提供了有趣的觀察本地生活的機會。
  • 《河西原點下瓦房》日前出版
    這是榮園裡的藏經閣,現為人民公園,下瓦房街域內。《河西原點下瓦房》(書影)日前問世,封面上就是今日下瓦房,繁榮昌盛。天津第一部街域文化圖書《河西原點下瓦房》新書簡介 下瓦房街是天津市河西區的原點與中心之街。
  • 日本作家井上靖稱:近代日本之所以崛起,完全歸功於這本中國棄書
    它被無數東瀛浪人奉為圭臬,開啟了一個區區島國的富強崛起之路,成為孱弱清政府的又一個強敵。 一部讓日本崛起的啟蒙之書,在清政府眼中卻被棄如敝帚,它的作者是誰?它又是怎樣流傳到日本的呢?
  • 石家莊車輛廠整體搬遷 百年老廠見證工業原點
    原標題:石家莊車輛廠整體搬遷百年老廠見證工業原點今年,南車石家莊車輛有限公司(石家莊車輛廠)將完成整體搬遷。石家莊車輛廠,老石家莊人稱之為「鐵路大廠」。這座記錄石家莊百年工業文明的老廠將煥發新的生機。1905年,石家莊還是一個小村莊。「鐵路大廠」伴隨正太鐵路的建設落成。
  • 近代日本最「怕」的兩個國家?
    在古代,長期以來,日本在國家社會的生產力方面都是比較低下的。原因是日本所處面積很小,國內資源少,人也比較少。然而在近代日本經歷明治維新後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日本也因此走上了國力的巔峰時期。從前世界中心掌握在英法等歐洲國家的手裡,但在美國製造第一次全球經濟危機後,全球經濟重心開始慢慢向美國轉移,此時除了歐美國家,東方日本也慢慢崛起,國力甚至超過了英國和法國。日本也意識到了這樣的事實。可以說近代日本之所以會侵略這麼多的國家,和他們此時的極度膨脹分不開關係。可以說近代的日本自認為不害怕任何國家,甚至包括美國和德國。
  • 100年前的首爾是如何轉變為近代城市的?但這還得靠日本
    在經過了600年的歷史以後,漢城正在以其成熟的形象,向世人展示著它獨有的魅力世界水平的時尚文化和東方禮儀之國的歷史,在首爾得到了很好的平衡。每次更換執政者,首爾的城市建設方式就會發生變化。因此在歷史上,漢城曾多次變更過它的名稱,如漢陽、京城、漢城等。所以,我們今天漫步在首爾的大街上,仍能從四處發現首爾歷史在各個歷史時期的遺存。
  • 日本崛起的歷史畫卷
    我也翻閱1973年日本出版的《見證幕末明治時代:〈倫敦畫報〉1853-1902年間的日本報導》,(以下簡稱《見證幕末明治時代》),換一個角度看相同的史料。它由東京大學金井圓教授編纂,按諸事件順序,收錄了所有的木刻與照片圖像,翻譯了相關報導,並添加了解說、年表、索引和增刊。通讀下來,發現三者之間的奇妙銜接。
  • 梁啓超提出四大文明古國之說,日本採用,歐美卻加了一個
    導語:一提起四大文明古國,想必大家是張口就來,他們分別是古中國,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而這個四大文明古國之說,是1900年梁啓超首先提出的。這個說法被大家普遍接受,包括日本也採用這個說法,但是一直在近代掌握話語權的歐美卻不這麼認為。
  • 日本近代油畫的啟示
    在歐洲發明的「油畫」,是不是同樣也可以在東方國家開花呢?我們東方人學習油畫,只是模仿學藝?還是通過追溯西方油畫的過程產生新的「東方油畫」呢?它是否是一個油畫新脈絡的繼承和發展呢?明確了這一點,我們才能更了解東西方的異同,挖掘出東方更深層的可能性。在東方國家,包括中國、日本、韓國等油畫從事者越來越多,這個證明了油畫已經根植於東方國家。
  • 一個到日本謀生的中國人,竟成了日本國粹鼻祖,還助推日本近代崛起
    作為漢字文化圈的一員,二千年來,日本一直學習中國,甚至一些到日本謀生的中國人,都能成為座上賓,成為日本人的老師。本文講述的這位明朝人,在中國歷史上毫無名氣,沒有留下一絲記載,卻在日本留下大名,不僅成了如今日本國粹的鼻祖,還助推了日本近代崛起。
  • 垃圾中轉站竟在高速高架橋下「扔」垃圾
    原標題:垃圾中轉站竟在高速高架橋下「扔」垃圾   「高速公路高架橋下空間成垃圾中轉站了……」日前,一位讀者向熱線報料稱,G15沈高速公路四腳亭高架橋下垃圾成堆,更嚴重的是,這些垃圾一度引發火災,影響了高速行車安全。
  • 日本這個國家是如何崛起的?我們從中能學到什麼?
    日本這個國家是如何崛起的?我們從中能學到什麼? 文:北天、阿力 明代以前,中國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驕傲的歷史文化、廣闊的疆域、龐大的人口,都讓這個東方古國盛極一時。
  • 辛亥革命百年思悟:黎明·崛起·圓夢
    概括起來就是,與其前比,帶來中國黎明;從後續看,喚醒中國崛起;就前景觀,激勵中國圓夢。古國夜盡 東方黎明數千年文明古國,苦難中閃耀輝煌,輝煌中凝聚苦難。鴉片戰後,鎖國大門,強被撞開。列強侵凌,半封半殖,苦難深重。志士仁人,仰天長問,漫漫黑夜,何時方盡? 誰能驅散黑夜?怎能重造輝煌?洋務運動行嗎?睜眼看世,要領未得。政制綱常,不敢觸動。甲午戰爭,不堪一擊。
  • 日本大廈裡的高架橋(圖)
    上個月我去日本出差。到日本的第二天便去一家日本公司。到了中午,公司負責人通知我們去三樓吃中飯。因為我們是唯一的一家中國公司,席間,有許多大阪的公司代表不斷走過來向我們敬酒,邀請我們去他們的公司辦公室裡坐坐,有幾家還說非常近,和這餐館一樣,都在三樓。
  • 你認為什麼是日本料理的原點?
    什麼是日本布料理的原點?每一個人的答案或許不同,有些人喜歡找餐廳、尋訪不同的美味店家;有些人翻閱美食雜誌,從米其林或是網絡評鑑當中找資料;有些人則是尋訪各式各樣的山珍海味,從珍貴的食材中了解料理。但是,今天小編說的是一條不一樣的路。我們通過文化了解吃喝,從歷史追尋料理的原點。
  • 連雲港繁華的百年老街,仿佛來到了歐洲小鎮,見證東方大港崛起
    近代到太平天國時期,這裡變成犯人流放燒窯的地方,所以又被當地人稱為「老窯」。也正是從這個時期開始,老街的規模才慢慢形成。建港後有人言其名不雅,遂從連島和雲臺山各取一字,名曰:連雲港。因其很多建築、路面都以石頭壘砌、鋪就,又有「山海石城」之稱。
  • 近代日本最「怕」的兩個國家,一個殺俘18萬,一個佔據日本領土至今...
    在古代,長期以來,日本在國家社會的生產力方面都是比較低下的。原因是日本所處面積很小,國內資源少,人也比較少。然而在近代日本經歷明治維新後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日本也因此走上了國力的巔峰時期。
  • 遊覽中國近代陸軍的誕生地——天津小站練兵園
    這裡,可以說是中國軍隊崛起的「原點」。走下城來,「潛入」城牆「腹腔」內,開始了天津小站練兵史的探訪。走過長廊,好像是穿越時光隧道,百多年前髮辮刀矛的屈辱和怪異大沿帽下的垂辮,一股腦迎面撲來。這裡的陳列和展覽,讓我們第一次有系統地了解了中國軍人是如何由古代兵制邁向近代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