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鍵 詞
老軍人 老黨員 老法官
2019年8月,他在工作量飽和的情況下,又主動承擔將近200件案件的審判任務,那時距他退休還有一年零兩個月。
2019年12月,他連續幾天睡在辦公室,那時距他退休還有10個月。
2020年3月,他頂著寒風到社區站崗參與疫情防控,那時距他退休還有7個月。
2020年5月,離他退休只剩5個月時間,而「退休」對他來說,仿佛還是很久遠的事兒----案件系統還有226件案件需要辦理。
早上7點45分,周福順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辦公室,推開玻璃窗,和風拂面,陽光明媚,可他無暇享受這初夏時光。打開電腦登錄法院辦案系統,閱讀上級文件,查看開庭排期,提前翻閱案卷書寫開庭提綱。在忙碌中,周福順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今年10月就要退休了,雖然在法院的工作時間進入倒計時,但我還要站好最後一班崗!」說到自己當前的工作,周福順表示,很珍惜在法官崗位上的最後這段時間,也希望能為團隊多辦幾件案子,為群眾多辦點事情,不給自己33年的法官生涯留下任何遺憾。
作風過硬的老軍人
1987年,周福順從部隊轉業後進入和平區法院工作,成為一名正義的守護者。從書記員到審判員,從審判部類到執行部類,從辦公室崗位又回到審判崗位。這一路走來,他始終保持優良的軍人作風。
「當兵十年留給我最寶貴的財富是——紀律性強、執行力強、時間觀念強。軍人是摔打出來的,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都要沉著冷靜、勇敢面對、迎難而上,自己得先站穩陣角。」正是十年軍旅生涯的磨礪,無論困難多大、問題多難,在他這兒仿佛都能迎刃而解。辦公室副主任安琪為我們講述了2016年和平區法院承辦「中國審判『和平杯·立案登記制改革與訴權保障』論壇」時的情形,「因為這是一項全國性的活動,參會的人來自全國各地,臨時性和突發性的工作特別多,很多人都忙到起飛,連夜工作是常態。經常是我剛拿出N稿的材料表格,又需要做N+1次改動,周主任看出來我的崩潰和情緒,指導我哪些地方應該怎麼做,讓我的心神逐漸平穩,少了些抱怨和不解,多了些榮耀和責任。而實際上,當時他的工作壓力和工作強度要比我大很多,東奔西走經常飯都吃不上,每日兩萬步屬於「標配」,我們都擔心他會吃不消,他卻說『沒事兒,沒事兒,就當利用工作時間鍛鍊身體了』。這份積極樂觀和從容淡定深深觸動了我,讓我受益終生。」
「沒事兒,沒事兒」是周福順的口頭禪。「前年,我們團隊案件量激增,突然而來的壓力,讓大家情緒都很焦躁,我們開會研究如何結案、如何提高效率時,周法官當時說了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沒事兒,沒事兒,有我呢』。就是這句話,突然讓我看到一位老法官的擔當,我當時想,『他都有信心,我怎麼能沒有信心』呢?」法官聶雪說道。
周福順的信心來自何處呢?法官助理盧溪陽的一番話,給了我們答案。「有一次,他家人打來電話,說家裡漏水了,他匆匆趕回去,半個小時後,他又滿頭大汗的跑回來。同事們都很驚訝,因為已經到下班的點了,沒想到他還會回來,便問:『這都下班了,你還回來幹啥?』他樂呵呵地說,『結案壓力這麼大,不得爭分奪秒嗎。』當天,我們一起幹到晚上七、八點鐘。他看了看天色,說『你們都走吧,我也換衣服』,眾人都離開了。我正好因為忘帶鑰匙又回到辦公室,卻看見他正伏案工作,根本沒有換衣服要走的意思。其實很多時侯,他都自己把壓力扛起來,年底結案壓力大的時侯,他常常幹到晚上十一、二點,好多次都直接睡在辦公室裡。」法官助理盧溪陽說道。
在周福順法官的影響下,他所在的審判團隊也仿佛都有了軍人作風,每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做到忙而不亂、各司其責、有條不紊,為提高辦案質效提供了有力保證。
甘於奉獻的老黨員
作為一名36年黨齡的老黨員,周福順不僅要辦案,還身兼支部書記並負責工會工作。他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各項工作中,組織支部幹警學習、參加社區義務勞動、運動會上組織觀眾方隊表演、為拔河運動員搖旗鼓勁……各項活動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服氣,是大家對他共同的評價。
「他業務能力強、為人隨和,而且很擔當。所以我們都挺『服』他。」法官聶雪說道。
「關鍵時侯能衝的上去,是我們的榜樣。」法官李學佳說道。
2019年以來,金融借款案件大幅增加,月初整箱的傳票和月末整箱的判決書,已然成了金融保險團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去年七八月份,團隊成員每個人的案件量都達到了飽和的情況下,又進來200件左右的案件。困難來了,總得有人挺身而出,周福順說道:「大家壓力都很大了,這些案件給我吧,我身體好、精力也行,我能辦」。而實際上,當時的他的案件也已早已達到了飽和狀態,何況他已經快59歲了。
除了辦案,他還是支部書記,負責支部黨建和隊建工作。支部成員有了疑難案件,會找周書記研究;缺人少物,會向周書記匯報;心裡有解不開的心結,會找周書記傾訴。在談到這個支部「大管家」時,無論領導還是成員,都毫不吝惜溢美之詞。
工會主席是他的另一個身份。為了讓大家在緊張的工作之餘,能夠強健體魄,舒緩壓力,他積極組織運動會、健步走、主題徵文等活動。
這麼多工作,能吃得消嗎?面對這個問題,周福順說道:「每個角色都有每個角色的職責,而這些不都是我的責任嗎?何況作為一名老黨員、老法官,遇到困難不就得帶頭往前衝嗎?」
雖然身兼多職,2019年,周福順法官共結案1166件。
司法為民的老法官
2017年,司法體制改革,57歲的周福順積極報名參加員額法官遴選,經過層層「篩選」,最終順利過關,成為一名員額法官。他又回到了夢想的起點----做一名好法官。
「那天一個『串案』集中開庭,從上午到下午一直開了30多個庭,原告代理人都明顯疲憊了。接下來的一個庭,被告情緒非常激動,周法官就耐心的給他講解法律,終於把他的情緒給平復了。庭審後,周法官又把被告留下來,繼續向他釋法析理。到最後,被告說『就衝你這個人,你怎麼判我都接受』。回到辦公室後,我問周法官,這個案件法律關係很清晰,直接判不就完了。周法官的話讓我印象很深刻,他說『咱們辦案不能只考慮我們自己結案,得考慮好不好執行,有沒有信訪問題,往大了說,會不會給社會造成不穩定因素。』」法官助理盧溪陽說。
律師李奇斌這樣評價周福順,「他不是機械辦案,總是想辦法從根源上化解糾紛。我代理的一個案件中,有一個被告家庭生活困難,從法律關係上講,借錢不還,肯定要敗訴,但周法官了解到當事人的情況後,反覆做銀行、被告雙方的工作,最大努力地促成雙方當事人和解,避免了被告由於還不上貸款房子被拍賣的後果。」
雖然在大家眼裡,無論審判技巧,還是業務能力,周福順都是大家學習的榜樣,但他始終堅持學習。「對於一個法院人來講,讀書、思考是必由之路。現在社會關係、經濟生活越來越複雜,案子也越來越複雜,如果不學習,履職就會很難,更不要說司法為民了。尤其是成為一名員額法官後,感到學的東西還是不夠用,必須得再學習。」周福順說道。
年輕的書記員高千惠只有大專學歷,卻在看過《我是於歡水》這部電視劇後,寫出一篇很高質量的普法宣傳稿件,適用法律非常準確,連刑事專業的法官看後都連連稱讚。只有大專學歷的從事民事審判記錄的書記員,卻對刑事法律掌握嫻熟,大家詢問原因,高千惠解釋道:「都是受周法官影響,他每天都在學習,我也是每天看些司考的課件。」
「今天學習沒?」周福順法官見到助理和書記員,經常要問這個問題。在他的帶動下,團隊中的年輕幹警學習充電、鑽研業務成為習慣,團隊洋溢著濃濃的學習氛圍。
結 語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33年的執著堅守,其中有辛酸、有汗水,而更多的是他對夢想的不懈追求和對法官職業的無盡熱愛。如果大家對一個人的評價僅僅是「挺好的」,而沒有下文,那這個「挺好的」往往要打上問號;如果大家都避開「挺好的」,而用一些具體的詞彙來評價一個人,那這個人身上一定有不平凡之處。
「服氣」、「有擔當」、「任勞任怨」、「思路清晰」……這是領導和同事對周福順的評價。這樣的評價,對一個即將退休的人來說,足矣!
原標題:《法官周福順:我要站好最後一班崗》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