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茅洲河,涼風吹過河面,在陽光斜照下波光粼粼,河畔種植的花草也在風中搖曳。天氣逐漸變涼,卻阻擋不住附近居民鍛鍊的步伐,沿著茅洲河堤岸一路走去,晨跑、散步、騎自行車的居民隨處可見。到了傍晚,廣場舞音樂響起,堤岸周邊更是熱鬧,來來往往的居民為這裡帶來了「煙火氣」。
完成27條內河湧共72.74千米清淤清障工作,清淤清障量約61.43萬立方米;建成16萬立方米/天的活水保質工程;建成截汙主幹管約38千米,截汙次支管約324千米……近年來,長安鎮以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為契機,將茅洲河流域治理作為全鎮民生「一號工程」實施,舉全鎮之力進行治理,如今茅洲河逐漸向「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河長制總目標邁進。
鎮村兩級河長帶隊開展「河暢行動」
茅洲河是東莞與深圳的界河,發源於深圳市境內的羊臺山北麓,屬於珠江口水系。茅洲河界河段起於茅洲河與塘下湧的交界處,終於茅洲河出海口,界河全長約11.88千米,集水面積約77.38km²,流經長安鎮湧頭、霄邊、錦廈、新民、烏沙等5個社區。
整治前,茅洲河受到城市快速發展的衝擊,沿岸工廠將大量工業廢水以及居民生活汙水直排入河,導致水質汙染非常嚴重,成為有名的「墨汁河」。
開展河長制工作後,長安鎮加快河長制從「有名」轉到「有實」,在2017年初印發《長安鎮推行河長制「河暢行動」工作方案》,自發啟動「河暢行動」。
「這一行動依法組織實施河湧管理範圍內(6米)違章建築的清理工作,比省、市提出『清四亂』『五清』專項行動還要更早。」長安鎮河長辦工作人員郭煒棟介紹。根據工作要求,「河暢行動」的工作主體為鎮、村兩級河長,鎮級河長負責統籌責任河湧的工作開展,村級河長負責落實任務,直接負責轄區內河湧管理範圍內違建物的清理工作。
其間,長安鎮組織了塞古湧、孖鬥湧、苗湧、馬尾五點梅水庫排洪渠的集中清拆工作,並在條件成熟的區域建設景觀帶和休閒公園,逐漸將藏汙納垢的邊角地變成明亮宜人的休閒好去處。最終,「河暢行動」拆除河湧管理範圍內違章建築物14.8萬㎡,讓全鎮內河湧實現還岸於民,並在全市逐漸推廣,成為其他鎮街學習借鑑的成功樣板。
「這一行動不僅為接下來的治河工程提供必要條件,更為長安經濟轉型和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郭煒棟說。
開展茅洲河流域綜合整治「百日攻堅」
我市打響治水攻堅戰後,茅洲河整治成為其中一項重點工程。2019年,長安鎮制定了《茅洲河流域綜合整治「百日攻堅」工作方案》,明確河湧治理的攻堅任務,提出加快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強工業汙染管控、深度推進河湧綜合整治、推進面源汙染防治、強化環境監測和環境執法等五個方面重點任務。
方案明確,各鎮級河長要做好牽頭協調職責,督促任務落實並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各社區河長要對照攻堅任務開展工作,由鎮河長辦每周進行考評。在市鎮兩級全力推動下,茅洲河整治成效明顯。截至目前,茅洲河建成截汙主幹管約38千米,截汙次支管約324千米,基本形成市政道路雨汙兩套排水系統。
在此基礎上,長安鎮開展入河排汙口溯源整治、截汙管網「最後一米」接駁、截汙管網錯混接摸查整治等措施。目前,已完成3852個入河排汙口的摸查整改、12469棟排水戶雨汙分流、29915棟排水戶末端截汙、3092個錯混接點摸查整改等工作,對流域內41處約2.91千米截汙主幹管網進行修復,建成36萬m³/天的汙水處理設施。
在加強面源汙染管控方面,2020年完成8044家三類行業(餐飲、洗車、美容美髮)排水整治;對7890家企業開展「散亂汙」核查,核查完成率約為99%,其中7326家已完成綜合整治。
目前,茅洲河已實現穩定達Ⅴ類水的目標。如今,走在全長約11.88千米的茅洲河碧道上,沿線綠化、燈光等配套設施完善,「密林入口公園」等九大主題公園錯落有致地分布在沿線周邊,還河於民、還岸於民、還景於民的美好藍圖徐徐展開。
數說長安鎮河長制工作成效:
2020年至今召開總河長會議44次,總河長工作會商44次,鎮領導小組會議8次,鎮級河長會議45次;落實鎮級河長巡河548次,村級河長巡河799次;通過社會招募「民間河長」個人18名,團隊2個。
文字:馮燦宇
攝影:陳帆
編輯: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