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除夕和初一都有什麼習俗?初一為何不能倒垃圾?

2020-12-24 歷史南飛

春節將至,除夕和初一都有什麼習俗?初一為何不能倒垃圾?

馬上就是我們中國新的一個農曆年了,春節可是一年中人們最為看中的一個節日了。現如今社會水平高,人們平時生活的也非常好,就不再像過去的人們那樣期待過年可以穿著新衣服吃肉了。雖然年味好像越來越淡,但是習俗還是必須傳承的。

我們都知道傳統節日都有對應的習俗,這都是很久之前就形成的。我們作為後人還是應該對這些傳統文化進行傳承,不然到了文明失落的時候只能後悔了。既然馬上就是豬年了,我們就來了解一些春節的習俗吧!

春節當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前一天是除夕,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子。春節作為一年的開端,人們自然是非常重視,這個節日包含著人們對於生活的美好嚮往,希望一家人一整年都順順利利,生活的幸福快樂。所以這些習俗在傳承中已經不僅僅是行為,而是一種祝願了。

所以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除夕和大年初一的習俗也包含著很強的儀式感。就比如說在過年之前要寫對聯,家家戶戶的門口都貼著紅對聯,喜慶的不得了。

關於春聯都由來還有一個傳說,就是五代後蜀皇帝過春節的時候突然心血來潮,把桃樹削成薄片,在上面提了一副對聯,於是過年貼對聯的習俗就這麼流傳下來了。

除了貼對聯,除夕和春節當天還有很多習俗,具體有什麼我們來了解一下。

中國民間在除夕這一天有「守歲」的習慣,在別的時間我們叫做通宵,但是在除夕這晚上叫做「熬年」。首先晚上要吃年夜飯,這頓飯講究的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慢慢吃,有的人家可能吃飯速度比較快,早早就吃完了,但是有的人家能一直吃到深夜。

吃完飯之後一家人聚在一起聊天做遊戲,熱熱鬧鬧的等候這新的一年的到來,這就是除夕的習俗。

在大年初一這一天,小輩們要從家裡的長輩開始拜年,祝福長輩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長輩們接受小輩的祝福之後也會給他們分「壓歲錢」。人們在這一天出門的時候碰見身邊相熟的人也會互相祝福對方,說一些吉利話。

除了習俗,這一天還有很多避諱,就比如說「忌掃帚」。掃帚就是用來掃汙穢的,所以在中國民間掃帚一直就是不吉利的代表。

在正月初一這一天絕對不能掃地,更不能倒垃圾,否則就會把家中的好運氣和財氣都掃到外面了。要是實在是不得不掃地的話,也要從外面開始掃起,掃到裡面來。

新社會的朋友們可能覺得這些習俗繁瑣複雜,還沒什麼用。但是這其中蘊含了很多過去人們的聰明與智慧,同樣也是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祝願,我們還是繼續傳承下去吧。新的一年馬上就要到了,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發大財!

相關焦點

  • 春節後,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忌諱和習俗
    春節是我們國家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而農曆新一年第一個月是重要月份,聚集很多節日,因此需要注意習俗與禁忌也不少。那麼2018年新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都有哪些習俗與忌諱講究? 2018年新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都有哪些習俗與忌諱講究? 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不倒垃圾準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 春節那些習俗和禁忌你了解多少?初一至十五原來是這麼回事!
    【春節的由來和習俗】倒計時年假進行中,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一直以來百姓信俗認為,春節的來由是為了驅趕一個叫「年」的怪獸,為躲避災難求吉利,人們將屋裡屋外布張燈結彩,放鞭炮,守歲,將「年」驅趕走。聽聞,以前「過年」和「春節」是兩個概念。
  • 除不能掃地和倒垃圾 大年初一這些事都別幹你全都知道嗎
    除不能掃地和倒垃圾 大年初一這些事都別幹你全都知道嗎時間:2020-01-25 15: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除不能掃地和倒垃圾 大年初一這些事都別幹你全都知道嗎 年味正濃,過了除夕就是初一。
  • 大年初一話拜年 這份攻略讓你拜年不尷尬 初一拜年的習俗和禁忌
    ●大年初一  不倒垃圾不掃地不喝粥  初一第一餐不能開葷  大年初一是新年的開始,有很多禁忌,現在的年輕人可能都不知道。比如,這一天不能拿掃帚掃地,也不能倒垃圾。  周東旭說,小時候,每到大年初一,大人都會再三叮囑,不要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打碎東西。碰到鄰裡街坊都要行拱手禮,互相拜年,說些吉祥話。「掃地、倒垃圾這些事早在大年三十之前都要幹完。大年初一掃帚不能動,一旦動了意味著好運氣掃走了,還會破財。」
  •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習俗
    中國傳統春節貫穿了臘月到正月,特別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習俗,每天都不一樣,您知道,春節年初一到十五都有什麼習俗嗎?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不倒垃圾準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 正月初一大拜年!大年初一習俗知多少
    正月初一是新一年的開端,人們將很多美好的希望,寄托在這一天。大年初一都有哪些傳統習俗呢?因為傳說年獸會在大年初一出來搗亂,它懼怕紅色和爆炸聲,所以要在初一大早上放鞭炮,趕走年獸,換得一歲平安。早起出門,遍地碎紅,滿溢祥瑞之氣。拜年過年有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到親朋好友家去拜訪問候。
  • 春節年俗趣談:正月初一是「雞日」?為何要吃五辛盤?
    「年初一」指的就是正月初一,也是如今的「春節」。這一天,晚輩們要給長輩拜年,準備茶點款待客人,迎接新年和春天。資料圖:春節將至,北京民眾選購年畫。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歷史悠久的春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重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春節祝福 你知道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
    春節祝福 你知道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時間:2020-01-25 15: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節祝福 你知道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 一年裡最溫暖、最紅火的節日 春 節 終!於!要!來!啦!
  • 正月初一到初八!春節習俗你都知道嗎?
    一起來看看長樂人過春節的禮儀和習俗吧~ 這一天,大人小孩都穿戴一新,顯得喜氣洋洋,過去在長樂,春節期間禁忌甚多,這天忌掃地倒垃圾、掃地、洗澡、用刀具、講晦氣話。
  • 初一到十五,春節講究都在這裡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的農曆新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那麼初一到十五的春節習俗大家知道多少呢?
  • 十一月初一到,「冬月初一雨淋頭,除夕暖烘烘」,春節期間不冷嗎
    也些人對於陽曆的日子和農曆的日子叫法不是很清楚,比如說,我們說陽曆的日子一般說是「幾號或者幾日」,而說到農曆的日子只能說「初一、初二……初十,然後是十一,三十」,比如說農曆冬月第一天,只能說冬月初一,第20天只能說冬月二十。這陽曆日子與農曆日子不同說法一定要分清楚。
  • 除夕不能回娘家? 那些不合時宜的春節習俗
    新華網太原2月5日電(記者王井懷 孫亮全)寫春聯、貼門神、包餃子、舞獅子……這些傳承千年的春節習俗,烘託出濃濃的節日氣氛,傳遞著春節特有的溫情。然而記者發現,還有一些過年老習俗並不能增添年味兒,反而徒增煩惱。專家認為,像女兒不準回娘家過除夕、初五不許走親戚、正月裡不能理髮、農村賭博等以前很多地區春節的「傳統習俗」,顯得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節拍,也應早日「辭舊迎新」。
  • 除夕和正月初一的區別不同點 臨沂人過年都有哪些習俗
    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這一天人們都要走出家門,去親戚朋友家拜年。除夕夜是也叫做大年三十,人們要圍坐在一起團團圓圓的吃一頓年夜飯,一起守歲迎接新年。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中國人非常重要的日子。小編來為您介紹一下。
  • 初一到十五原來還有這些習俗,真是漲見識了!
    雖然現在的年輕一代對春節習俗越來越淡化,但是傳統習俗我們不能拋棄!接下來咱們一起來看看從初一到十五都有哪些習俗講究。初一不出遠門初一拜年都是長輩或左鄰右舍,一般是不出遠門的,因為在傳說中,每到除夕年獸都會出來為禍人間,人們經過一夜的守歲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嚇跑了年獸,所以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而且初一不能用掃帚,不然會掃走運氣,還會破財。但如果你非要掃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面。
  • 春節習俗及禁忌大全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那麼春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又不可以做什麼?現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春節習俗1、倒貼福倒貼福,中國傳統年俗。4、吃年糕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5、吃餃子流行於北方地區。一般除夕吃肉餡的。大年初一吃素餡的。
  • 正月初一「拜大年」的習俗源於何時?大年初一還有哪些風俗習慣?
    如果按照古代的說法「春節」,是從臘月初八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結束。所以人們就會從臘月初八這一天開始,為即將到來的春節做各項準備。由於古代人特別注重節日習俗,所以在過春節期間會有很多特別有意思的習俗。就拿大年初一來說就有多種多樣的習俗,其中民間百姓會在這一天,走出家門走親訪友「拜大年」。
  • 春節民俗日曆 正月初一
    春節,民間俗稱過年,是我國最隆重、習俗最多、時間最長、也是最具有喜慶氣氛的傳統節日,其起源蘊含著豐厚深邃的人文與自然文化內涵。春節期間,中安在線推出「春節民俗日曆」,為您呈現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傳承,和您一起歡喜過年。
  • 俗語「除夕夜裡關財門,大年初一迎財神」,啥意思?古人春節習俗
    在以往農村,一年裡最重要的兩個日子,莫過於除夕和春節。並且,在這兩天乃至整個臘月和正月裡,有著許許多多的規矩和禁忌。當然這些規矩和禁忌對於我們來說,已經讓人感到十分陌生了,不過,這些禁忌和規矩,可以從一些民間俗語裡了解一二。
  • 春節放鞭炮 臺北市僅允許除夕和初一全天燃放
    中新網2月7日電 據臺灣《蘋果日報》網站報導,農曆春節傳統習俗會放鞭炮慶祝,臺北市環保局6日宣布,今年限制為除夕與大年初一可全天施放,違者開罰3千(新臺幣,下同)至3萬元。在除夕和初一,學校及醫院50米內仍禁放,初二至初八夜間11時至上午7時都禁放。
  • 大年三十,一些地方為什麼有「要洗澡,清光垃圾」的習俗
    春節,是中國老百姓重要的節日,民間有許多習俗和禁忌,如大年三十要洗澡,家裡垃圾要出盡,年初一不讓往屋外倒垃圾等,在民間有著一定的寓意。大年三十,即除夕。「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民間非常重視大年三十洗一次澡的習俗,寓意著辭舊迎新沐浴更衣,也是一種好的兆頭。除夕洗澡可以除掉今天的穢氣,來迎接新的一年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