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榕城現健身潮 團課最受寵
近段時間,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朋友圈裡曬運動照片、運動視頻的朋友、同事越來越多,很多以前從不健身的「小白」也加入到了「健身大軍」裡。
記者走訪發現,在健身房的黃金時段——周一至周五晚上,大部分健身房人流都比往年同期大。在邁健身、拓福、菲特力這樣的傳統健身館裡,團操房、瑜伽房、跑步機、橢圓機和單車依然是會員最喜歡的項目,許多健身器械還要排隊等候。
從去年開始,按次消費的新興健身房在榕城走紅。在這些健身房裡,團操課也出現了火爆的場面。記者在懶人club、超鹿運動的約課APP上看到,不少團操課程的右上角都打上了「緊張」「火爆」等字眼,有的課程已經約滿,還需要線上排隊等位。
原因:宅太久需甩膘,體育消費券助力
懶人club的舞蹈類團操課教練黃蕊也感受到了會員的增加和他們高漲的熱情。「疫情穩定後的『報復性健身』是現在每個健身房的常態。越來越多的新會員來健身,有些人是因為長時間窩在家裡貼了膘,夏季快要到來,需要露肉,所以就開始了健身之路。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疫情讓人們覺得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所以他們也加入健身隊伍,想通過運動強身健體,增強抵抗力。」
但也有些教練對出現「健身潮」的原因有不同的分析。「雖然很多會員一天上兩至三節課,或者天天都來健身,但我覺得這背後和健身房這段時間的促銷有很大關係。」超鹿運動的團操課教練丁丁告訴記者,五月份,因為超鹿運動推出了9.9元團操課、第二人半價以及戰隊運動減脂一類的營銷活動,所以來健身館的會員比往年同期有所增長,是否「報復性運動」還需要再觀察。
健身達人圈圈認為,健身房人數增加和五月份福州市發放的兩期體育消費券有很大關係。「我身邊大部分朋友就是因為要去使用這個消費券,所以以前不是很經常去健身房的也會去體驗。據我所知,可以使用體育消費券的健身房非常多,除了超鹿、懶人,邁健身、拓福、酷動、菲特力也都可以使用消費券。」
解讀:運動使人快樂 全因「幸福激素」
那麼,「報復性運動」究竟是什麼?記者在網絡上搜索到最多人提及的注釋:「報復性運動」泛指經過長時間的隔離,一出門就急切地想要去運動,來釋放無處安放的躁動與活力。
福州慢飛心理諮詢機構負責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心理治療師林淄向記者介紹,人的大腦在運動後會產生一種名為「內啡肽」的物質,在「內啡肽」的激發下,人的身心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中,由此感到歡愉和滿足,運動之前的壓力和不快一掃而光,重燃對生活和生命的熱愛。封閉的兩個月使人壓抑、煩躁、各種不適,運動可以很好地緩解心理上的這些不適,尤其是那些原本就有運動習慣的人,無法運動的兩個月對他們來說無疑像「鍋裡悶」,因此一旦解禁,便奮不顧身地奔向健身房,以獲得「幸福激素」。
除此之外,林淄表示,突發事件造成的不確定感也讓活著的人們產生除了悲傷、哀悼之外的無助感和無力感,這背後就是對死亡的恐懼。當人們得到一個肯定的「藥方」,身強體健可以很大程度減少病毒感染的機率,健身無疑就成了驅趕恐懼的「良方」。
警惕:運動過量反傷身 不可操之過急
然而,隨著健身潮的到來,全國範圍內也出現了多起由於運動過量造成的身體損傷。不久前,南京34歲白領健身時心跳驟停;南京一姑娘報復性擼鐵後送醫急救;無錫市惠山區一女士報復性鍛鍊後,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在福州,記者了解到,由於心肺負荷大而中途退出團操課、擼鐵過度造成韌帶拉傷或軟組織挫傷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懶人club的黃蕊教練不贊成「報復性運動」。她認為,在長時間的「運動停擺」之後,身體機能可能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一味追求訓練量進行「報復性運動」,很可能起到反作用,甚至出現意外傷病。「我個人的建議是一周進行三次有氧訓練(舞蹈、搏擊、跑步等等),先提高自己的心肺功能,再加上一些抗阻訓練,慢慢增加運動量。其實所有的鍛鍊的基礎,都是飲食和睡眠,飲食注意營養均衡,保證7-8小時的睡眠。」
福州健身房明星教練、武夷山國際越野賽冠軍毛巧妹建議健身達人們,在正式訓練恢復之前,可以安排一段時間的過渡性訓練,讓心肺功能得到適應。例如,散步、慢跑等低強度有氧訓練可以起到心肺預熱、提高身體的興奮度的效果。在復訓前,需要針對柔韌性較差的部位進行拉伸,避免後續可能會發生的運動損傷。在恢復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