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節,也稱為鬼節。清明節也是鬼節,不過中元節是比清明更大的鬼節。民間傳說,七月十二這一天,鬼門關大開。各家之死鬼都要放歸各家,與家人共聚。冥府開禁,鬼魂過年,因此在民間,中元節也倍受重視。你可能不知道,這個盛大的鬼節,其實是張道陵天師帶到人間的。
張天師可是大名鼎鼎。傳說張天師大戰八部鬼帥,將眾鬼鎮壓在青城山下。他怎麼會和鬼節扯上關係呢?其實與張天師大戰的鬼或鬼帥,不過是西南少數民族中的巫師罷了。張天師創立了中國道教的最早支派:五鬥米道。這正是道教和原始巫教相結合的產物。
之所以天師有這樣大的法能,一方面他吸收了道術和巫術的優點,另外一方面因為他所修煉的是三元默朝之道。道教以天、地、水為三元,也稱為三官、三官大帝。三帝為太極界之神。在玄黃判分、天地肇定之後,就有了天官、地官、水官三帝。分別治理天、地、水三界。專門考校天人功過,司眾生禍福。並且所司各有側重:天官賜福、水官解厄、地官赦罪。
五鬥米道建立之後,每當信徒得病時,道士會準備三張符籙為其治病,稱為「三官手書」。將與天官對應的一張放到高山山頂;與地官對應的一張,埋到地下;與水官對應的一張,沉入水中。這樣實現人神交感,效用如何就不得而知了。隨著五鬥米道勢力的不斷擴大,特別是第三代天師張魯還建立了漢中政權,三官的信仰也逐漸影響到全國。從張道陵天師那個時候開始,人間祀奉三官。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也就成了中國人的三元節,是道教盛大的節日。
三官大帝的信仰源自於古人對自然界的敬畏。在道教神仙譜系中,天、地、水神化而來的三官大帝是很古老的神仙,比道教最高神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的歷史還要悠久。不過當三清出現之後,三官成為三清的隸屬神。上元天官隸屬玉清境,下元三品水官隸屬太清境。中元二品地官隸屬上清境,結元洞混靈之氣,凝結黃之清而成,其中宮名曰洞靈清虛宮,總主為五帝五嶽諸真人及惜地神仙已得道者。
中元節是三元大帝之一地官的生日。這一天,地官赦罪清虛大帝會稽查生死薄,並降臨人間,勘察人們的罪孽和所積的福德。道觀中要舉行隆重的齋醮大會,救濟孤鬼亡魂。城隍也要做道場,放河燈,替鬼照路。最熱鬧的是城隍出巡,巡遊街道收鬼以及賞孤--為無後裔的孤魂野鬼燒紙錢、送寒衣、潑水飯。
七月半,鬼亂竄。每當中元節的時候,每家每戶都要準備好祭品,燒紙錢,祭奠先祖。在中元節當天,鬼門關閉。各家還要施孤送孤,告慰送別亡魂野鬼。每當這個時候,人們總會想起逝去的親人,總會懷念故去的親人陪伴在身邊的溫馨時光。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人生就是這樣,代代傳承無窮已。親人們,魂兮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