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謝樂威 記者 江躍中)晚風吹過,山頂氣溫驟降至零度,四周漆黑一片,悄無聲息。突然,一陣嘈雜打破寧靜,對面山腰傳出數聲槍響。夜色籠罩下,一名「歹徒」跳窗逃竄,卻不曾想,還沒跑出5米便「頭冒白煙」。暗夜中,隱藏在灌木叢中的一個人影終於鬆了口氣。近日,武警上海總隊第四季度「魔鬼周」極限訓練首日,端黑窩點戰鬥激戰正酣,為這次戰鬥「畫上句號」的,正是該支隊特種兵「世家」後代、第一次站上「魔鬼周」極限訓練戰場的某部狙擊手王瑞琪。
圖說:王瑞琪。李冰 攝(下同)
王瑞琪何許人也?心有不甘的「歹徒」——三期士官姜迪前來探尋,本以為擊斃自己的一定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老特戰隊員。然而,當見到掛著「兩道拐」的上等兵王瑞琪時,已經參加過8屆「魔鬼周」的姜迪也不得不服。
這是狙擊手王瑞琪第一次站上「魔鬼周」極限訓練的戰場,接到「狙擊」命令後,王瑞琪便立刻進入戰鬥狀態。狙擊陣地距離歹徒藏身地點近400米,為了不受低溫影響,他趴在灌木叢中近2個小時紋絲不動,最終在「歹徒」倉皇逃竄的時候一擊斃敵。
「好樣的,不愧是特種兵的傳人。」戰友們紛紛向王瑞琪豎起大拇指。原來,他的爺爺王天德和父親王德廣都曾在部隊服役,且都是特種兵,而王瑞琪,則是聽著父輩的戰鬥故事長大的。指導員任亮告訴記者,王瑞琪首戰得勝的背後,正是王家祖孫3代人的特戰血脈傳承。
「當兵就要當特種兵」,去年9月,本已考上大學的王瑞琪選擇放棄學籍,毅然登上接兵的軍列,年近50的父親隔著車窗,只對王瑞琪說了這一句話。而這句話,也是祖孫3代特種兵接續不斷的信念。
圖說:王瑞琪正在狙槍定型訓練。
在新兵連,王瑞琪便展現出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堅韌。器械上不去,他便用背包繩把自己吊在槓上,一吊就是一小時,手腕被勒出一道道血印也不放棄;練摔擒,他把自己當一塊鋼板在水泥地摔來摔去,掌心和虎口的繭子越來越厚。特戰大隊來新兵連進行選拔時,他第一個報名,並順利通過考核,成為十名預備特戰隊員之一。
「魔鬼周」極限訓練前,王瑞琪作為剛下連不久的上等兵本不在參訓之列,但是他卻連夜寫下請戰書,並在選拔考核中交出了指令狙擊6發全中、五公裡武裝越野19分鐘、18米大繩抓繩上34秒的優異成績,成功突圍,隨隊出徵。
「犯罪分子劫持人質藏匿於獨立房二樓,攜帶武器不明。」極限訓練第4天,王瑞琪所在小隊和「藍軍」展開對抗演練,由於獨立房周邊空曠,唯一適合作為狙擊陣地的只有稍高處的一池水潭。王瑞琪二話不說迅速滑入水中,潛伏在此,等待最佳狙擊時機。
寒水冰冷刺骨,沒過一會,王瑞琪便口齒打顫。恍惚中他想起父親講過一個爺爺的戰鬥故事。上世紀六十年代,邊境爆發衝突,爺爺作為偵察兵抽調前線,在白山黑水的東北大地與敵對峙近40天,為了獲取準確情報,爺爺經常在大雪中一趴就是好幾天,雙腳也因此落下了嚴重病根。「當兵的人,就得像鐵一樣硬。」這是爺爺從小教給王瑞琪的道理。
圖說:王瑞琪協同戰友進行對抗演練。
戰鬥結束,當「人質」被成功解救後,王瑞琪顫抖著從水潭中爬起,他的嘴唇早已凍得發紫,雙腿也已凍得抽筋。然而,潛伏在寒水中的1個小時裡,王瑞琪不曾發出過絲毫聲音,一如當年爺爺戰鬥在白山黑水的大興安嶺,堅韌而剛強。
「吃不了大苦,就當不了特種兵,更打不了大仗。」這是王瑞琪爺爺時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王瑞琪引以為傲的家訓,而現在,他正用自己的行動追隨著父輩們戰鬥的足跡。
「魔鬼周」極限訓練開展以來,特戰隊員們每天負重不少於30公斤,訓練時間遠超18個小時,晝夜不停練技能,硝煙瀰漫搞對抗,不斷挑戰隊員們的體能、技能和心理極限,而王瑞琪則如同一把隱藏的利刃,在淬火考驗中越戰越強,勇奪6個狙擊課目第一名,成為當之無愧的「特種兵」。
通訊員 謝樂威 新民晚報記者 江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