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文,回答下列小題:
愧 怍
楊絳
(1)我常坐老王的三輪。他蹬,我坐,一路上我們說著閒話。
(2)據老王自己講:北京解放後,蹬三輪的都組織起來,那時候他「腦袋慢」,「沒繞過來」,「晚了一步」,就「進不去了」,他感嘆自己「人老了,沒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為他是單幹戶。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此外就沒什麼親人。
(3)老王只有一隻眼,另一隻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願坐他的車,怕他看不清,撞了什麼。有人說,這老光棍大約年輕時不老實,害了什麼惡病,瞎掉了一隻眼。他那隻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見。有一次,他撞在電桿上,撞得半面腫脹,又青又紫。那時候我們在幹校,我女兒說他是夜盲症,給他吃了大瓶的魚肝油,晚上就看得見了。他也許是從小營養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許是得了惡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後者該是更深的不幸。
(4)有一天傍晚,我們夫婦散步,經過一個荒僻的小胡同,看見一個破破落落的大院,裡面有幾間塌敗的小屋;老王正蹬著他那輛三輪進大院去。後來我在坐著老王的車和他閒聊的時候,問起那裡是不是他的家。他說,住那兒多年了。
(5)有一年夏天,老王給我們樓下人家送冰,願意給我們家帶送,車費減半。我們當然不要他減半收費。每天清晨,老王抱著冰上三樓,代我們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價相等。胡同口蹬三輪的我們大多熟識,老王是其中最老實的。他從沒看透我們是好欺負的主顧,他大概壓根兒沒想到這點。
(6)「文化大革命」開始,默存不知怎麼的一條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請了假,煩老王送他上醫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輪,擠公共汽車到醫院門口等待。老王幫我把默存扶下車,卻堅決不肯拿錢。他說:「我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我一定要給錢,他啞著嗓子悄悄問我:「你還有錢嗎?」我笑著說有錢,他拿了錢卻還不大放心。
(7)我們從幹校回來,載客三輪都取締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輛三輪改成運貨的平板三輪。他並沒有力氣運送什麼貨物。幸虧有一位老先生願把自己降格為「貨」,讓老王運送。老王欣然在三輪平板的周圍裝上半寸高的邊緣,好像有了這半寸邊緣,乘客就圍住了不會掉落。我問老王憑這位主顧,是否能維持生活,他說可以湊合。可是過些時老王病了,不知什麼病,花錢吃了不知什麼藥,總不見好。開始幾個月他還能扶病到我家來,以後只好託他同院的老李來代他傳話了。
(8)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裡。往常他坐在蹬三輪的座上,或抱著冰傴著身子進我家來,不顯得那麼高。也許他平時不那麼瘦,也不那麼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兩隻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隻瞎,哪一隻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裡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裡的殭屍,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幹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我吃驚地說:「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嗎?」
(9)他「嗯」了一聲,直著腳往裡走,對我伸出兩手。他一手提著個瓶子,一手提著一包東西。
(10)我忙去接。瓶子裡是香油,包裹裡是雞蛋。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記憶裡多得數不完。我也記不起他是怎麼說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們的。
(11)我強笑說:「老王,這麼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12)他只說:「我不吃。」
(13)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後轉身進屋去。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
(14)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託人捎了。」
(15)他也許覺得我這話有理,站著等我。
(16)我把他包雞蛋的一方灰不灰、藍不藍的方格子破布疊好還他。他一手拿著布,一手攥著錢,滯笨地轉過身子。我忙去給他開了門,站在樓梯口,看他直著腳一級一級下樓去,直擔心他半樓梯摔倒。等到聽不見腳步聲,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沒請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塗了。那直僵僵的身體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我不能想像他是怎麼回家的。
(17)過了十多天,我碰見老王同院的老李。我問:「老王怎麼了?好些沒有?」
(18)「早埋了。」
(19)「呀,他什麼時候······」
(20)「什麼時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兒的第二天。」
(21)他還講老王身上纏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麼溝裡。我也不懂,沒多問。
(22)我回家看著還沒動用的那瓶香油和沒吃完的雞蛋,一再追憶老王和我對答的話,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領受他的謝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為什麼,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因為吃了他的香油和雞蛋?因為他來表示感謝,我卻拿錢去侮辱他?都不是。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1.第(2)段刻畫了老王 的形象特點,在文中的作用是
第一空:年歲老邁、孤苦伶仃、生活窘迫、悽涼艱難;第二空:介紹老王,為下文情節展開做鋪墊
本題考查解讀形象以及相關作用的能力。要做好這類題首先認真閱讀相關文段,準確把握句子含義、段落內容,以及作者的情感態度、結構作用等,注意積累常用概括人物形象或性格的四字短語以及作用題的術語。從「他感嘆自己『人老了,沒用了』」中概括出年歲老邁;「『腦袋慢』『沒繞過來』『晚了一步』『進不去了』」中,可見生活窘迫落伍;「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可見悽涼艱難;「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此外就沒什麼親人」,可見孤苦伶仃。這一段的作用內容上答出寫了什麼(總寫老王其人),結構上答出和上下文、題目、主旨的關係即可。
2.簡析第(8)段劃波浪線部分的表達效果。
運用外貌描寫,使用比喻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老王病情嚴重,給讀者留下如在目前、心生擔憂和恐懼的深刻印象,結構上為下文老王的離開人世做好了鋪墊,突出作者對老王不幸沒有給予更多幫助的慚愧。
本題考查賞析能力,具體而言包括理解句子含義、結構作用、表達效果等方面。含義由淺到深逐層理解,結構思路指該劃線處與上下文、題目、主旨情感的關係,表達效果先明確修辭手法,再具體說明對情感表達有什麼效果。本題先總說表達上屬於外貌描寫;然後明確藝術手法為比喻,效果詞為生動形象,感染讀者,內容上寫出了老王病情嚴重,結構上為下文老王的離開人世做好了鋪墊,情感效果上答「突出作者對老王的慚愧」。
3.選出對文章內容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3)段寫別人不願坐車,並批評老王年輕時不老實與作者對他的友善形成對比。
B第(4)段老王不說「家」而說「住那兒多年了」含蓄地體現了他內心的孤獨無依。
C第(6)段「不知怎麼的一條腿走不得路」是作者提及「文革」時極為克制的曲筆。
D第(10)段「多的數不清」是因為多年後只還記得老王的樣子,而忘記了雞蛋數量。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理解的能力。做這類題一定要找到這個詞語或句子的出處。把詞語或句子還原到文中,然後再思考選項信息正確或錯誤。只有結合具體語境,才能準確推斷詞語的含義,準確把握與情感的關係。萬不可一見到選項內容就草率作結論,這樣極易斷章取義,偏離文章中心。本題A項,第(3)段寫別人不願坐車,並「批評老王年輕時不老實」表述有誤,原文說「有人說,這老光棍大約年輕時不老實」,「大約」是推測,選項中太絕對。
故選A。
4.簡析最後一段劃直線句所包含的情感與文中其它劃直線句的不同。
所包含的情感是:慚愧,覺得自己是幸運的,為不幸者做的還不夠。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幸運者有責任關愛不幸者,關注他們的命運,讓他們也過上好日子,幫助改善他們的處境。不同是處是,對老王由開始的客觀認識到逐層加深後變成理解、同情,最後段升華到發自內心的關愛,以至想幫助而不得的愧疚。
本題考查對文本情感的解讀能力。理解內容把握情感題型,可以運用抓關鍵詞句法,反覆推敲琢磨字裡行間的深層意思,再結合藝術手法、表達方式。
愧怍,指慚愧。愧怍是覺得自己是幸運的,為不幸者做的還不夠。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幸運者有責任關愛不幸者,關注他們的命運,讓他們也過上好日子,幫助改善他們的處境。幸運的人指作者自己,不幸的人指像老王那樣的生活艱難處境困窘的弱勢群體,作者這裡的情感已經由個體的感悟升華到人道主義精神、平等意識,有個體到整體,由特例到普遍,所以這裡表達的不僅是作者的情感,更深深啟迪著每一位讀者。
第(3)段劃線句「他也許是從小營養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許是得了惡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後者該是更深的不幸」,「也許」只是一種推測,句中雖然有對不幸者的關心,但表現得還比較客觀冷靜,並沒有深入琢磨細緻地去了解。
第(5)段劃線句「他從沒看透我們是好欺負的主顧,他大概壓根兒沒想到這點。」表現老王的老實,但是還是站在主顧間的分明關係上,「大概」一詞也是作為旁幹者閒來無事的猜測罷了。
第(6)段劃線句「我笑著說有錢,他拿了錢卻還不大放心」,,表現了老王對身處逆境中我的關愛。
第(7)段「幸虧有一位老先生願把自己降格為『貨』,讓老王運送」,表達了我和老先生對於老王的一份施捨和關愛,但依然是主顧關係。
第(8)段「就像我想像裡的殭屍,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幹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老王已經貧病交加瘦弱不堪到極點,「我」帶著一種憐憫同情來形容他的樣子和狀態。
到了結尾段,加線句子較之前面加重了情感,有客觀冷靜到主觀上情不自已地愧疚遺憾,由同情憐憫到希望給予關愛相助。由對老王的感情上升到對如老王一樣的不幸者的態度。表現了知識分子勇於反省的良知,給予這個社會更多的愛的溫暖、光明的慰藉。
點睛:
仔細審題避免丟分。不論閱讀的題型如何,都必須審慎對待,細心透視題幹的重點和考點。須知:正確的審題是正確答題的基礎和前提。在審視閱讀題時,應注意兩點:一要看懂題幹的字面義,重點詞語要仔細推敲、體味;二要領悟題幹的隱含義,明確考點、命題要求和答題指向。考生因不仔細審題而丟失的分數,往往多於沒有掌握知識點而丟失的分數。如題幹讓你找錯誤的選項,而你找了正確的;題幹讓你用原文語句回答,而你用自己的話概括,這都是不注意審題所致。這類考生在答題時,往往是「想當然」,思維總停留在見過的題型上,總認為此題似曾相識,然後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答題,而很少去領悟此次考試出題者的意圖。成績出來後,才追悔莫及,為時已晚。所以,越是似曾相識的題,越要仔細審題,避免丟分。
2020屆中高考寫作指導:如果生命可以重來
宿老師寫作指導:向挫折致敬
高三語文現代文閱讀訓練:白鹿原上尋找陳忠實
宿老師指導古詩文閱讀答題技巧和方法
寫作指導:關於C位,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