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名字是用來識別每個人的符號,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應的名字,用於和他人區分開來,使人想到這個名字便能對應上人,但全國範圍這麼大,每個地方都有那麼多人,難免取的名字就相重了。據統計,全國使用頻率最高的10個名字之一的張偉、重複頻率就高達29萬。既然人名有重複,那大自然的萬物取名也自然有重複,例如中國重名最多的五臺山就重名達8次,分別坐落在貴州、雲南、甘肅甚至朝鮮等多個省或國家的領地。
深圳也有重名的山,比如大小梧桐,大小南山,這都是處於同一個位置,彼此靠得很近,雖然是兩座山脈,但是相屬的關係,可以同時攀登到。而這兩座山重名卻不靠近,一個在市區,一個在郊區,一個容易爬,屬於休閒型山體公園,一個十分難爬,屬於穿越型的高山。他們長相相似,也有個相同的名字,就叫筆架山。
坐落在深圳福田市區的筆架山公園,被稱「小筆架山」,因其有三座主峰東西鼎立,形同筆架,而得名。從梅崗路的東門進入公園,可看到旁邊矗立著一塊石碑,上面用紅色的字體寫著筆架山公園。沿著環山路繼續向前,能看到修建好的長廊與道路兩旁的樹木相襯相宜,還以為誤入的是哪個園林。路過世紀林後便到了澄心亭,沿著環山北路繼續走,可以看到「蟬雀徑」,等走到一個休息平臺的時候便是「蟬雀徑」的終點,可以分別前往筆架山的兩座主峰,筆冠峰和筆俊峰。
到達筆冠峰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石板的正中間矗立著一個玻璃的三角體,上面寫著筆冠峰,海拔不高178米,這裡有上下兩個觀景平臺,視野十分開闊,景色也十分好,能看到附近的體育場和羅湖的地標地王大廈和京基100等,觀賞完美景從書香經往下到步雲徑,便可上筆俊峰。筆俊峰海拔164米,只有一個小的觀景平臺,四周樹木較多,沒法遠眺賞景。下山可選擇從探幽徑處而下,比較清幽,但也有點陡,不過下來就有涼亭,可以休息。除了筆冠峰和筆俊峰,還有個海拔為143米的筆秀峰,但目前沒有修好的路徑可以上去。
爬過了最高178米海拔的小筆架山,接著我們來挑戰海拔717米的大筆架山。大筆架山位於深圳東部葵湧鎮的壩光村,山體也呈東西走向,形同筆架,是深圳和惠州的界山。這裡就不似筆架山公園那般的休閒好爬,全是原始山路,沒有臺階,路兩邊也不是樹木和長廊,而是遍地的蘆葦和野草,在山中行走就好比「風吹蘆葦蕩,人沒青紗帳」。從壩光村進來,得先從高速路邊的高架橋穿過,在右邊才能見到登山小道,等到了第二個高壓電線塔,會看到整個壩光村的風景都盡收眼底。再沿著塔的左前方會途徑海拔665米的火燒天,再往前能看到一個分岔路口,直行去往三水線,右轉前往筆架山頂峰,跟隨著驢友開發出的小路,大約半小時便可到頂峰,海拔717米。 山頂也沒什麼標誌,只有一個小小的指示牌,再往前沿著山脊線行走,途徑三桿筆後可直達白沙灣,再從高速路底下穿過,就到了白沙灣養殖場,可以看到美麗的海域,還能看到對岸的排牙山。
大筆架山也是深圳旅友戶外畢業路線三水線的主要路段,佔三水線的一半,雖說三水線是魔鬼線路,全程下來要翻越大大小小30幾個山頭,但依然吸引著無數旅友爭相申請畢業。如果現在沒法畢業,那就從先大筆架山開始吧,你們覺得呢?有去過兩個筆架山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喜歡阿詹的朋友也可以點個關注,阿詹一直在路上等你們。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