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月6日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結束後,筆者發現大家除了對會上公布的部分軟體新功能(如Siri語音交互、口譯)感興趣外,相信各位也了解到了iOS 11版本的系統將會有較大幅度的改變:原本iPhone上的通知中心跟控制中心合在一起、iPhone可以和搭載Android系統的智慧型手機一樣能夠實現自動攔截騷擾信息、iOS 11新增了像安卓機類似的文件夾管理功能等。總之,當筆者看到iOS這樣的變化時,第一反應是蘋果不打算堅守自己初心了嗎?
然而以上事實擺在眼前,讓筆者不得不相信蘋果公司的確和以往的「性格」不太一樣了,至少從iOS 11系統的諸多功能方面即可以完全看出大有迎合中國市場消費者的意味且有點偏向於安卓系統已經用了很多年的功能項。尤其是將要實現垃圾騷擾簡訊攔截、添加文件夾管理顯得iOS特別「安卓」化,同時也較為符合當前國內用戶的需求。因為,這些功能在日常使用中著實具備實際效果。
那麼,對於蘋果公司決定給予iOS系統大的變化,不免不讓人出現想像的空間。譬如,蘋果是為了下一代iPhone的銷量提升?畢竟,按照2017年公布的第二財季數據報告顯示,iPhone整體銷量略有下滑,特別是在中國市場更甚之,以致於庫克都說怪iPhone新機爆料消息早引起的;iOS 11升級是為了吸納部分安卓用戶加入蘋果陣營?由於前不久的八支廣告因素,很容易有這樣的角度去思考。所以,歸納起來在筆者看來iOS如此「態度」,主要由於國產智慧型手機廠商目前已具備一定實力水準,敢於叫板蘋果所促使的。
之所以筆者有這樣的觀點,究其根源在於以下三點:第一,拿Android系統為「母體」的國內深度定製UI,符合中國用戶操作習慣和愛好;第二,iPhone手機在中國市場被華為、OPPO、VIVO、小米等主流品牌「圍堵」,加上近幾年國產智慧型手機質量、工藝設計水平的提高,iPhone已經不是消費者們擇機的首選,換言之它失去了昔日的光環籠罩;第三,眾所周知iPhone一直走高端機市場,對中低端市場不太「感冒」,但像中國類似的發展中國家市場多數用戶購買力不足,因此需要手機廠商根據實際需求生產匹配機型(性價比高、雙卡等)。
正是由於蘋果iPhone的「短板」,國產手機的「長處」,無論是中國市場也好其他國際市場也罷,蘋果手機的受眾群體總是沒有國產機廣泛。再者,隨著系統優化機制的完善,Android比iOS在操作體驗上差了不是很多,可以收說部分功能要領先於iOS;國產手機專利技術數量增加、創新能力提升,iPhone固有的優勢不再那麼明顯。
聊到這裡,想必蘋果的所作所為都不難理解了。一方面它自身遭遇銷量瓶頸期,需調整改變現實;另一方面國產手機廠商手裡的「絕活」不可小覷,庫克明白得用戶者才是持續發展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