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大流行爆發以來,加拿大、美國、德國、義大利以及印度等各個國家,先後啟動全球撤僑計劃,成千上萬因疫情漂流在外的海外僑民,紛紛踏上回國路。
在這場全球撤僑大行動中,各個國家到底是如何撤僑的呢?別國撤僑政策真有大家想的那麼好嗎?
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各國撤僑那些事。想知道哪個國家撤僑最快?想知道哪個國家撤僑人數最多?哪個國家的牛皮吹最大?哪個國家撤僑鬧出來的事最多?Here we go。
一、加拿大:累計撤僑4萬,9成被困海外公民已回家
新冠疫情開始後,加拿大就開始了大規模撤僑行動。根據加拿大聯邦政府的數據,到5月25日,有近4萬人通過356次航班從全球100多個國家撤回。數據顯示,迄今已有近90%因疫情被困海外的加拿大人在尋求政府援助後回到了加拿大。
為了加快撤僑的步伐,加拿大總理和外長不僅口頭上呼籲僑民儘快回國,還對回國困難的加拿大人也給予了經濟上的支持。譬如,早在2月份,加拿大外交部長就曾宣布:對有親屬的加拿大永久居民實施免費包機政策。
而且,加拿大全球事務部還設立了個人額度最高為5000加元(約25000元人民幣)的緊急貸款計劃,以夠幫助那些急需錢以返回加拿大的人、或在等待回家時需要維持生計的人。新冠病毒剛開始在全球蔓延時,超過5000名加拿大人乘坐130艘遊輪出國。
加拿大外交部長商鵬飛
9成國民已回國,從撤僑比例上來說,加拿大可以說是最給力了。不過,加拿大人似乎比較謙虛、低調,外交部長商鵬飛(Fran ois-PhilippeChampagne)和外長議會秘書奧利凡特(Rob Oliphant)都認為,要實現全部撤僑依然挑戰不小,剩下的撤僑工作是麻煩的,某些情況已經超出了可控範圍。
「馬拉松比賽的最後部分總是最艱難的。」奧利凡特說,一些加拿大人被困在偏遠地區或者孤島,還有數十名前期領命接僑民回國的船員也仍在海上。其他人則被困在存在安全和保障有問題的地方或與加拿大沒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儘管這些地方撤僑「具有極大的挑戰性」,但政府仍在設法解決它們。譬如,同實行空域封鎖的地方和國家當局進行談判,以獲取許可證和其他後勤要求。
二、德國:悶頭幹大事,35天接回20餘萬僑民
德國政府雖然行動遲緩,直到3月中下旬才啟動「空中橋梁」撤僑行動,不過動作倒是十分麻利,屬於悶頭幹大事的類型了。
3月17日,德國外交部聯合旅行社和航空公司啟動了撤僑行動。第一階段,德國外交部自己的撤僑包機就啟動了260架次,從65個國家接回了總計66000人,這其中包括歐盟國家的6100人、歐盟以外國家的3300人,僅從南非就接回了4500名德國人和1200名歐盟公民。
而且政策方面,德國表現的也十分給力。一方面政府投入5000萬歐元支持撤僑行動,宣布所有返回德國的公民和獲得永久居留權的外國公民,在返回德國後,如果查出感染了新冠病毒,均可獲得國家的免費救治。另一方面,對包機返回德國的人員,只收取普通經濟艙的正常票價。
德國到底有多高效?據5月8日外媒報導,德國政府只用了35天的時間,就已將散落在海外20餘萬僑民順利接回家。而且,在接回僑民人數這個榜單上,德國敢稱第二,估計沒人敢稱第一。
三、美國:已撤僑5萬+,沒有行李架的騷操作引發大吐槽
相比加拿大,美國撤僑行動則更早更快一些。美國最早發布撤僑令是在1月份,考慮到海外僑民的安全,美國率先進行了撤僑行動。
之後隨著疫情蔓延至歐美地區,美國國務院又緊急出臺了「智能旅行者登記計劃」(Smart Traveler Enrollment Program,STEP),要求海外美國人通過線上渠道,或前往最近的領事館等外交機構登記,再由美國政府安排接回國。
據美國國務卿蓬佩奧4月8日在白宮發布會上透露的數據,疫情暴發以來,美國已經從海外撤僑超過5萬人。
不過作為撤僑行動最積極的國家,美國在撤僑過程中也收到了不少美國公民的差評。譬如剛發布撤僑令那會兒,不少海外僑民還激動不已,後來等第一批撤僑專機到達,大家才發現這是「關係戶」的專機。據悉,疫情暴發初期當時滯留的美國人共有1000多,但最後登上首班撤僑專機的只有240人,而這240名美國公民正是美國領事館外交官以及他們的家人,還有「數量非常有限」的普通公民。
除此之外,貨機改客機,全程10個小時沒有行李架、沒空乘、沒熱餐的騷操作,更是讓不少僑民直呼憋屈。據悉在日本撤僑期間,還有僑民吐槽因自己和家人行李太多,被拒絕登機,因為這次來撤僑的飛機沒有隨身行李架。
四、印度:放豪言接回百萬國民,但必須檢測陰性才給上飛機
剛步入疫情爆發期的印度,也在5月6日宣布,將開始一項代號為「Vande Bharat」的大規模全球撤僑行動。這一行動不僅用上了飛機,連軍艦也給開出來了。外媒報導顯示,海灣地區是印度藍領滯留較多的地方,行動開始後的5月10日,印度就用一艘軍艦從阿聯接回了698人。
目前,在海外的印度人多達1700萬,「Vande Bharat」任務的消息一公布,登記申請回國的公民就達到了數十萬人。最新數據顯示,已有超過200萬印度國民登記回國,這將是全世界最大規模的撤僑行動。
根據印度當局公布的第一輪「致敬印度任務」撤僑行動計劃,僅5月7日至14日一周內,印度就派遣了64架專機從13個國家接回了數萬公民。
查閱印度外交部網站,「Vande Bharat」任務從5月第一周起進行,撤僑航班飛往包括越南、寮國、孟加拉國、海灣國家以及美國、英國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該任務將在6月中旬進入到第三階段,其中第一階段安排航班84次,第二階段,前期安排班機260次,後期航班169次。每一航班可載客人數大多在140——320之間。每天,都有近千人通過該計劃飛回印度。最新的一則報導顯示, 5月25日,833名印度人通過四架航班從多哈、舊金山、墨爾本和雪梨返回了印度。
據印度媒體《The Financial Express》(金融快報)5月23日最新報導,「Vande Bharat」任務將在6月13日結束第二階段,並在6月中旬進入第三階段。目前,來自98個國家/地區的將近255.9萬人已登記返回家園。數據顯示,迄今已有約23475人通過該任務返回印度。印度外交部官方發言人表示,在第一階段,返回者以學生和藍領工人居多。在這些人中,有28%(4883)是工人,約25%(4196)是學生。
照此速度,到6月結束的時候,加上軍艦等各種其他途徑,能夠通過「Vande Bharat」任務回到印度的國民預計將有5—6萬。不過,要將200萬登記國民全部接回,難度就比較大了,即使運量再提升一倍,也差不多需要兩年吧,印度這個牛皮吹得還是有點大。
印度的撤僑行動也遭致部分國民批評。印度撤僑除了需要自費之外(按媒體報導,費用略低於商業航班),還不包括出現感染症狀的人,只有通過檢查的健康印度人才能搭乘撤僑航班回國。一些印度人表示,他們將無力支付撤離費用,懇求政府幫助。」我請求政府在這場危機中免費接收我們所有人,因為由於長期封鎖,我們都在這裡掙扎,"遊客薩達娜從杜拜發推文說。
五、英國:包機60次從印度接回15000人,撤僑也要「英倫範」
英國撤僑,一度被網友調侃為「戲多」的國家。從接人到隔離每個環節無不彰顯出英式精緻範兒。不僅撤僑專機上配備了軍醫和皇家空軍人員,到達隔離目的地之後,還派了兩輛警車和五輛警摩專門護送。這陣仗,知道的說是在撤僑,不知道的還以為在拍什麼國際大片。
不過調侃歸調侃,英國在撤僑方面的確算得上費心費力。據外媒報導,滯留海外的英國人達到了近百萬。自從冠狀病毒爆發以來,英國政府一直與航空公司和旅行公司保持密切聯繫,之後還為撤僑給予了7500萬英鎊的特別包機航班支持,前往印度等優先國家/地區,以最快的速度撤離了大批易感人群。
3月底,英國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 (Dominic Raab)對外表示,大約15萬英國人得到西班牙的幫助正在回國,另有8500人從摩洛哥回國,5000人從賽普勒斯回國。他還說:「在最近的記憶中,我們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挑戰,海外歸國人員規模如此之大。」
目前,英國撤僑仍在繼續。以印度為例,英國估計約有35000國民在印度,其中超過20000表示要回國。據英國外交和聯邦事務部(FCO)信息,5月初英國已宣布將再進行7次包機飛行,把2000多名滯留在印度的英國旅客帶回家。在此之前,英國政府已通過52次包機飛行,從印度帶回13000多人。一旦這些航班完成撤僑任務,將有超過15000名英國旅客從印度回國。也就是說,英國已經完成了超7成的從印度撤僑的任務。
六、義大利:6000多人花費比平時高出四倍,僑民集體聲討要求退錢
幾乎與美國同期啟動撤僑計劃的義大利,則是雷聲大、雨點小,出力不討好的那種。疫情爆發後,義大利在世界各地先後組織了500次撤僑行動,不過,截至5月1日,義大利政府只帶回來了7000多滯留在外的公民,期間還鬧出了不少奇葩事。
比如,2月初義大利接僑民回國的時,因給出的撤僑方案太「抓馬」(義大利人需要和法國人一起到長沙隔離14天,然後再和法國人一起拼機回國),而遭到義大利僑民的無情拒絕。最近,好不容易將難伺候的「寶寶們」都接回家了,又因為回來的7000多人中,其中有6000多人花費了比平時高出四倍的機票價錢,遭到了僑民的集體聲討,要求退錢。
另外,據韓聯社5月24日消息,新冠疫情暴發後,韓國已有累計超過3萬的旅外韓國公民順利回國。青瓦臺副發言人尹載寬24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截至5月22日,韓國政府從103國協助30174名韓僑、留學生、遊客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