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不太白*山谷居民 | 世事越是紛亂,心靈越需要歸宿

2021-02-07 山谷居民音樂空間

一、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

當你讀到這首唐詩時,你會想到什麼?我依稀記得當初讀到它時,曾想像著自己在暮春的傍晚,捲起褲腳,赤足去小溪裡捉魚兒。

空山,新雨,竹林,清泉,浣女,如果說王維這首詩像1200多年前升起的一輪明月,那麼今天能有人用歌聲唱出月光般味道的,我覺得一定是知名音樂人小娟&山谷裡的居民了。

王維的詩,像是不說什麼話、卻飽含著豐沛感情的生活,也像是人間歲月的畫,有禪宗的風過無痕。

小娟的歌聲,卻像有莊子的味道,有出世的自由,又從未遠離過生活本身。

在小娟與王維之間隔著上千年的長長歲月,是真正的「蕭條異代不同時」,可是你在他們的詩畫與歌聲中仍然能感受到某種東西在遙相呼應著。

那是一種東方文化裡才會有的獨特情感。

寂靜,恬淡,卻樂觀,勇敢,又很溫暖。

這種情感裡,有綿長的向上力量。

猶記得十餘年前小娟那一首世外桃源般的《山谷裡的居民》,陶醉了多少忙碌的現代人,慰藉了多少南來北往的漂泊者啊。

都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小娟就是用這種寂靜、恬淡、月光般溫暖的歌聲洗卻人生旅途上那些心頭疲倦,讓漂泊的心靈因此安頓了下來。

這,大概正是今天這個心靈紛亂的時代裡最為稀缺的東西。

所以,當小娟&山谷裡的居民回應本人李不太白&巾巾為這個春天譜寫的歌時,我們打心裡感動。

小娟寂靜而溫暖的歌聲、小強悠揚輕緩的吉它聲,用這樣的聲音來默默告別這個紛亂的春天真是再適合不過了。

《武漢的春天》演唱:小娟&小強


二、

今天這個世界,是如此動蕩不定。

各種潮流洶湧來去,各種魔幻世相層出不窮,各種荒誕現實不斷發生……多少人因此躁動著,多少人因此焦慮著、又有多少人在其中茫然著。

當某個重大事情來臨時,那一刻的人們臉上是焦躁不安還是不慌不忙,是唉聲嘆氣還是樂觀勇敢,是刻薄無情還是溫暖人心……只有人們臉上在「事到臨頭」時所呈現出來的那個「樣子」,才是一個社會內心外化的「真實樣子」。

這體現在當下社會,就可以看到自從疫情發生以來,許許多多的人沒有被新冠病毒擊倒,反而是因為在一些公共問題上的價值觀迥異而在朋友圈決裂了。

網上吵得風雲四起,網下悄悄地卻又果斷地拉黑,一場病毒讓平日裡潛藏的許多事實都浮出了水面。

這看似因為一些人與事引發的公共輿論撕裂,例如李文亮、方方、艾芬、張文宏、橫幅標語與風月同天、粥與牛奶、中醫與西醫、對待留學生的態度等等,但其實在這些問題的背後,是我們各方群體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清晰的心靈歸宿的緣故。

究竟什麼是是、什麼是非?究竟什麼是真、什麼是假?究竟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究竟什麼是美、什麼是醜?究竟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既對又錯的、什麼是不錯不對的?

我們有沒有自己文化源頭上的衡量標準?


三、

很可惜,因為我們沒有自己明確、清晰的心靈歸宿,所以也就沒有各方一致共識的辨別是非、判斷善惡的明確標準。

我們的標準不但是人家的,而且麻煩的是我們現在用的別人的標準還不是一家,而是幾家的標準。

更更麻煩的是,這幾個人家的標準又是相互矛盾的。

源自近代德國、蘇聯的集體主義優先的理念,源自英國、美國的個人主義優先的理念,二者本是矛盾的,我們居然能夠並存於一個社會軀體內。

這一方面可見中華文化的確有了不起的融合之功力,另一方面也足夠我們在內心人神交戰的了。

因為無論是集體主義優先的德、蘇標準,還是個人主義優先的英、美標準,哪一方的標準我們在我們的現實社會中都有存在的事實合理性,也都既不能否定,又不能都同意。

同時在現實裡,每一個中國人內心深處又都隱隱覺得屬於我們自己的那個文化傳統、精神源頭、心靈的歸宿,它們好像還在那源遠流長的、遙遠的過去。

近代德國、前蘇聯的,英國、美國的,我們自己悠久傳統的,這三方一起並存在我們內心。

在平常的日子裡,它們有時是兩條平行線,可以沒有交集;有時山是山、水是水,可以彼此和平共處著;有時則是矛盾的雙方,可以小心翼翼地不涉及……但是無論上述哪一種情形,我們多少還是可以迴避這個問題的。

可是一旦遇到重大社會問題時分,遭遇到現實裡的大是大非的判斷,它們就立馬引發我們內心的激烈的交戰,引發哲學審美的混亂,這就使得我們不能假裝這個問題不存在了。

這像我之前的那個比喻,我們每個中國人就像《笑傲江湖》裡受了內傷的令狐衝,體內聚集了好幾道異種真氣,一時間無法融合、化為己用,總是時不時發作。

發作時怎麼辦呢?只好強行用自己的內力壓制住它們。

但是一壓制起來,體內的幾股異種「真氣」衝突反而更大,於是令狐衝心如刀割,頭冒冷汗,站立不住。


四、

什麼才是讓人們心定情安、不慌不忙的力量呢?

我們用什麼告訴那些遭受重大心靈創傷的人們不要害怕、不要淪陷、不要憂傷、不要失去希望呢?

在紛亂世事中,什麼力量才能化解人們心頭的悲喜、使他們的心靈歸於平靜、重新勇敢與樂觀起來呢?

也許衣食沒有著落的年代,穩定的物質來源可能首先是支撐人內心最實際的力量。

但不論是古代還是當代,世界各國的事實都證明了一件事:即便是擁有了最豐富的物質,也不可能提供心靈需要的終極力量。否則身為王子的喬達摩·悉達多也不可能出家求道、成為後來的釋迦牟尼。

心靈所需要的東西最終還是要來自於心靈,並在心靈歸宿的那個地方生長、開花、枝繁葉茂。

一般來說,寄託人心靈的地方是宗教。在大多數國家中,當人們在現實世界裡被困擾時,人們往往從宗教裡尋找心靈的安慰,乞求「神」的庇護。

可是在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敬畏鬼神或許是有一點點的,但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發自內心地真去會信仰哪種神、那種宗教的。

能夠滋潤我們中國人的心靈、治癒我們的悲喜、在動蕩世事中給予我們力量的東西,最終只能從我們自己的文化裡尋找。

一個有著兩三千文明傳統的東方社會,也不太可能借住別人的精神家園裡、用別人家的廟宇棲息我們東方人的現代心靈。

歸根到底,東方人還是要尋找獨屬於自己的「心靈廟宇」,最終還要回歸自己的精神家園。

‍‍

五、

可是,在現代化的滔滔大潮中,我們傳統家園早已身不由己地面目全非。

我們既放手打倒過傳統,也竭力呼籲復興傳統,但傳統究竟是什麼?傳統與現代化的關係究竟是什麼?

即使有了許多思考,暫時仍然還沒有明確的令人信服的答案。

雖然沒有令人信服的答案,但肯定不能是紛爭的偏見、撕裂的情感、灼傷的心靈,更不可能用它們去回答未來。

在那個未知的答案裡,在這個多災多難的2020年,一個改革開放的現代中國,一個越來越國際化的中國,她的心靈家園肯定少不了溫暖人心、愛、光明與團結。

這正是我們為什麼要寫一首歌的原因。

兩百年來,我們這個經歷過時代烏雲、暴雨、寒雪、霜凍、烈火、狂風激蕩與錘鍊的民族,在新時代的又一次紛亂世事裡需要找到心靈回家的路。

縱然是荒蕪的大地,也終將開出花朵;縱然是黯淡的星空,也終將閃爍;縱然是消逝的晚霞,也終將相約明朝。

東方心靈的話語,終須進化為現代歸宿。


六、

最後,再次廣泛約請更多專業音樂人,約請你們慈悲的心、溫暖的情來演唱這個春天的哀愁,擁抱未來。

同時,聽從一位朋友的建議,淡化歌曲的城市色彩,將歌詞、歌名修改為一種撫慰疫情過後的普遍情感。



長江的風,如同你的手

在我髮際輕輕拂過


東湖的夜,像你的眼

那樣深情凝眸


親愛的,你是否留戀它

這人世間你曾來過


在這個多情的春天啊

到哪找回你的溫柔?


多少溫暖的雙臂,張開懷抱

多少冷清的街道,人海人潮

多少無言的熱淚,曾經流過


朋友,別憂傷,我為你祈禱



窗外的雨,如同你的歌

在我耳畔輕輕訴說


院中櫻花,悄然綻放

又嘆息著飄落


親愛的,你是否記得它

這人世間你曾來過


在這個寂靜的春天啊

到哪找回你的笑容?


多少荒蕪的大地,開出花朵

多少暗淡的星空,又將閃爍

多少消逝的晚霞,相約明朝


朋友,別憂傷,我陪你走過


多少心中的話語,化作歌謠

朋友,別憂傷,我在你身旁


相關焦點

  • 小娟&山谷裡的居民:他們「不合時宜」,卻又不可或缺
    在這個洶湧且野蠻生長的時代裡,保持自己的特色,不為時代瞬息萬變所動,有人說這是堅守自我,不忘初心,有人說這是頑固的老古板,不懂變通。小娟和山谷裡的居民是前者。如今再聽小娟和山谷裡的居民,和十多二十年前聽,有些變了,有些沒有變。
  • 讀書,心靈的歸宿
    唯一能夠解釋得通的理由,就是喜歡,單純的喜歡,發自內心的喜歡,因為讀書能使我心安,是我心靈的歸宿。小學時,對於一個農村孩子來說,讀書就是讀課本,讀課外書都不敢想。最快樂的事,莫過於開學第一天,捧起剛領的泛著油墨香味的語文課本,一次讀個夠,猶如飢餓的小貓遇到魚兒,那種迫不及待而又激動的心情,是難於言表的。
  • 讀書,心靈的歸宿
    唯一能夠解釋得通的理由,就是喜歡,單純的喜歡,發自內心的喜歡,因為讀書能使我心安,是我心靈的歸宿。小學時,對於一個農村孩子來說,讀書就是讀課本,讀課外書都不敢想。最快樂的事,莫過於開學第一天,捧起剛領的泛著油墨香味的語文課本,一次讀個夠,猶如飢餓的小貓遇到魚兒,那種迫不及待而又激動的心情,是難於言表的。
  • 小娟&山谷裡的居民北京開唱 分享十二月的心晴
    小娟&山谷裡的居民  小娟&山谷裡的居民音樂風格有多種可能,山谷裡的居民帶來山谷裡的民謠,精耕細作,從陽光、水、空氣、植物吸取養分,不受任何形式的限制,隨心而動,在生活中、舞臺上還原最「近」的音樂——從音樂本身出發,讓麥克風接近最真實的聲音,可以簡單可以繁複,始終不變的是誠懇、自然、自由。  2012年12月25日,距離全年結束還有6天。小娟&山谷裡的居民將在北京保利劇院年度奉獻樂隊專場演唱會「山谷裡的聖誕節」。
  • 越是安靜的女人,越是迷人
    無論哪一種的美,裡面一定不包含「吵鬧」這個屬性在裡面,因為女人行為中一旦有喧囂的成分,多半裡面有不易察覺的不知趣,不懂事。相反的,越是「安靜」的女人,言行中,多有一種恰到好處的分寸感,這種識趣,便是女人變得迷人的開始。
  • 心靈有了歸宿,所以不再孤獨。
    那時的我也不知道未來會怎樣,只知道努力就好。不管怎樣,都有一個家在身邊,在心裡。我想這就是心靈有了歸宿,所以一家人也可以快樂。父母心靈的歸宿是想我們長大成人,我們心靈的歸宿是快點長大,好好孝順父母。因為心靈有了歸宿,所以即使一個人在外闖蕩,也不會感到孤獨。生活就是這樣,很多人在我們身邊就是這麼幾十年,走了,很多人就慢慢地離開了。所以我們不得不在最好的年紀,讓心靈有一個最好的寄託。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心靈沒有一個歸宿,沒有地方去。
  • 評論:越是高深玄妙的文化,越需要有趣作為載體
    評論:越是高深玄妙的文化,越需要有趣作為載體 2014-10-31 14:22:58  越是高深玄妙的文化,越需要有趣作為載體。據說,日本茶聖千利休一生致力於普及其「寂禪」茶道,希望將其卓越無比的美感傳達給所有人。但是直到晚年,他才發現自己所不齒的弟子古田織部的「織部流」茶道更為「有趣」,也更適合普及,其結果是非寂禪的「織部流」反而帶動了「寂禪」思想橫掃日本。這就是「有趣」的魅力所在,會心一笑之間,心靈已經敞開心扉。
  • 小外| 山谷裡的居民
    山谷裡有湖山谷裡有魚山谷裡有樹山谷裡有河山谷裡的天 永遠那樣藍山谷裡的居民 有許多許多代山谷裡有湖山谷裡有魚山谷裡有樹山谷裡有河山谷裡的天 永遠那樣藍山谷裡的居民 住了許多許多年山谷裡有湖山谷裡有魚山谷裡有樹山谷裡有河山谷裡的天 永遠那樣藍山谷裡的居民 祖祖輩輩不離開哎——小娟 <山谷裡的居民>作者 | 小外一
  • 心靈的歸宿
    昏暗的傍晚,刺痛的寒風,拎著包包,圍起暖暖的圍巾,穿著厚厚的外套…回家,我知道那是我的心靈歸宿,那是我奮鬥的目標,那是我的根!每次都是親愛的爸爸,不管是幾點回家,都會準時的在等我,而坐在爸爸的車上,那個高大的身影猶如小時候接送我上學的情景,我們長大了,他背陀了,歲月折騰,為了養家餬口,爸爸也是很辛苦,但是現在的我工作有時候也很辛苦,然而我明白,為了愛的人,為了家的幸福,再大的辛苦都不苦。
  • 心靈該歸宿與何處
    這個世界很大,大到讓許多人迷失了自我;讓心靈不知該歸宿於什麼地方,想想童年的自己,再看看現在的自己,變化很大很大;不知在什麼時候,突然想起了童年的生活,是多麼的真實,雖然很天真,但沒有傷痛,沒有煩惱,沒有壓抑,總是滿足著快樂著的時光。可是人總是要長大的,不可能一直停留在童年。
  • 夜雨丨黑山谷專題丨山谷的居民 - 趙瑜
    2020-12-30 11:34:58 來源: 上遊新聞 舉報   山谷的居民
  • 人生之所以痛苦,是心靈沒有歸宿
    回首,發覺自己一事無成,好多事情沒有做,好多機會沒有把握住,走著走著,生活沒有了歸屬感,心靈沒有了歸宿。忙忙碌碌,被命運推著走,從沒有想過停下來,傾聽下自己內心的聲音,確定下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當壓力變成一張無形的網,牢牢地困住你,你才發現自己的脆弱和渺小。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活在別人的眼裡,互相攀比,讓人活得越來越累。
  • 花間一壺酒,此間再無李太白
    自大唐繁華數十載而衰落,這天地間再無李太白,安史之亂,一場血染江山的動亂,終結了大唐的繁華,同時也終結了太白詩仙這絢爛的一生。寄人籬下的生活終究不是李白的歸宿,而長安終究讓李白失望。即便最終被唐明皇發現,進入宮中,本以為大展宏圖的時候到了,怎奈何在唐明皇眼中,才華橫溢的李白成為了取樂的一個玩物,如同籠中的金絲雀。
  • 在時光深處,找尋心靈的歸宿
    我們在歲月的懷抱中,感受著生命的厚度,在時光的深處,找尋著心靈的歸宿。      人生路上,風雨與波折,苦澀與歡笑,豐富了我們生命的蘊意。因為知足,所以快樂,因為懂得,所以理解。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方式,都有自己追逐的夢想;我們每一天都在期盼著生活的幸福,都在尋找著人生的快樂。我們懷著美好的願望行走於世,懷著一顆追逐的心面對生活。
  • 民謠故事專訪小娟:山谷裡的居民,真的不食人間煙火嗎?
    這裡,是小娟與山谷裡的居民們在北京生活的地方。從翻唱《愛的箴言》《永隔一江水》等經典民謠,到原創專輯《紅布綠花朵》《心有花開》,小娟與山谷裡的居民用音樂為生活打開了一扇透氣的窗,仿佛閉上眼睛,就能從充滿煩惱的現實,通往一片世外桃源。在不少人眼裡,他們也如同歌中所唱,生活在遠離世俗的山谷,過著不食人間煙火的生活。
  • 大陸民謠樂隊遇臺灣山谷居民:音樂讓人忘卻距離
    這是一群特殊的歌者——他們中有生活於此的臺灣少數民族同胞,還有一支來訪的大陸民謠樂隊;這還是一次特殊的相遇——沒有專業的音響和舞臺,只需要共同發自內心的質樸吟唱。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記者來到東埔,與這場「兩岸民謠聯歡會」不期而遇。有意思的是,走進這個臺灣山谷部落的大陸樂隊就叫做「小娟&山谷裡的居民」。
  • 你的愛是我心靈的歸宿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維奇情場,ID:Imissu64220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寶貝,你的愛是我心靈的歸宿,我想念你是離不開的依戀,我愛著你,想著你,我的生命中有你真好,你對我的情無形卻能深入我的心底,我對你的想念無聲卻能激蕩著你和我的心靈
  • 11月23日北展|小娟&山谷裡的居民「菩提花開」北京演唱會開票
    時間:2019年11月23日19:30地點:北京展覽館劇場票價:VIP780元/580元/380元/180元/80元套票:980元(580元X2張)/ 680元(380元X2張)於城市叢林之中 聆聽自然天籟之聲小娟&山谷裡的居民 北展開唱 治癒城市裡的你如果說自然是治癒心靈疲憊的良藥,那麼"小娟&山谷裡的居民」這支樂隊就是這世上最好的
  • 《李太白集》讀後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至今仍在耳邊盈盈繚繞,莘莘學子娓娓而頌,頌著半壁大唐,頌著李白……在《李太白集》這本經典中,我仿佛嗅到了從長安城飄來的墨香,那絲浪漫的甜,那股豪邁的爽
  • 山谷裡的聖誕節——小娟&山谷裡的居民演唱會
    山谷裡的聖誕 十二月的心晴  唱一段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年年此日,禮物滿枝,留我杉樹,送你晴空。  2012年聖誕節,小娟&山谷裡的居民,保利劇院,北京。  【樂隊簡介】  小娟&山谷裡的居民(Valley Children),北京獨立民謠樂隊。  清新自然的音樂風格,無為而為的歌唱態度,簡單質樸的生活觀念,音樂路上心意相通、理想相近、甘苦與共的同伴。在山谷裡,音樂接近生活最本質的清香。  有一種愛,希望能用音樂的方式傳遞,讓更多人聽到。一直在路上,只因有歌要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