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全浸自由式四大練習,提升遊泳平衡能力

2020-12-12 從不一樣開始

本文由作者JoneeySir原創,在百家號「從不一樣開始」首發,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傳統自由式的教學與全浸自由式教學有很大區別,前者注重四肢動作和配合,後者強調身體平衡和重力轉移。個人認為,對於自學遊泳的泳者來說,以全浸為主,以傳統為輔可能是更好的學習方式。

具體來說,通過全浸的練習體系,讓身體的水感與平衡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對於身體整體遊泳有感性認識,然後,再學習傳統自由式的划水與打腿技術,這樣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來調整不同的遊泳策略。

這樣以來,自由式的目標就簡單明了,想省力高效,就偏全浸一些;想比拼速度,就偏傳統一些。

1、漂浮練習

平衡是輕鬆遊泳的前提,漂浮練習的目標是讓身體在水中迅速達到平衡。站在泳池中,輕蹬池底,身體往前漂,同時雙臂前伸嘴放鬆,雙腿並齊放鬆,儘量拉長四肢,收緊核心,雙手進入水中10公分左右,讓身體平直地漂浮而不下沉,如果感覺到腿有下沉跡象,手掌自然放鬆抬起一些到水面上方,手掌的重力會加大上半身重力,腿部會停止下沉並上浮。

2、單側遊進練習

在成功將身體漂浮到水中後,一條手臂保持前伸,另一條手臂向後抱水,當手臂小臂與池底垂直時,身體朝前伸手臂的一側轉動,同時,抱水手臂向正後方推水;推水完成後,手臂重新前伸與另一條手臂平行,繼續保持漂浮姿態。如果身體平衡被打破,輕輕向下打水,重新取得平衡,漂浮在水中。

3、矛刺練習

在漂浮時,一條手臂保持前伸,另一條手臂收至胸前,並迅速前伸做刺水動作,重點體會手指尖和手掌背遇到的水阻。重複多次練習,找到最適合的刺水深度和方向,以對身體漂浮平衡影響最小的為佳。

4、手臂聯動練習

這是全浸遊泳中最經典的練習,是標誌性的練習。一條手臂保持前伸,另一條手臂移臂到頭部上方,腦海裡有兩條手臂通過肩關節聯動的意識,一條手臂入水並伸直,另一條手臂向後抱水,同時開始,同時完成。

當聯動做得足夠熟練時,可以輕鬆地帶動肩膀轉動,身體側轉,肩膀沒有絲毫受力的感覺。這個聯動練習可以分兩層來做,第一層只是帶動肩膀轉動,但髖關節穩住不動;第二層是肩膀轉動的同時,髖關節配合肩做同步轉動。

相關焦點

  • 自由式學習中的誤區,傳統自由式練習與全浸自由式練習的改進重點
    遊泳是一項以身體核心力量主導,上下肢體協調配合的全身運動,在做好分解動作的基礎上,應站在全局的角度來提高各個動作的銜接平滑度。無論是自學自由式還是在自由式的練習中,都普遍存在一些不足,本篇文章嘗試分析這個問題,希望對自學遊泳和遊泳教學有所幫助。
  • 全浸遊泳學習需要按部就班,常練常新的自由式基礎練習
    如果在自由式的遊進過程中,身體平衡不佳,遊進姿態不夠好,或者是換氣不夠熟練,這些因素都會導致遊起來容易疲勞,說明自由式的基礎不夠紮實,需要回顧一些基本的練習。本篇文章嘗試以自由式零基礎的泳者為對象,簡要介紹全浸自由式的學習階段和基礎練習。
  • 全浸自由式適合大眾的背後原因
    全浸式學習方法之所以普及的好,是有其必備的條件和原因的,這種學習遊泳的方法四種泳姿都有,但是其中最炙手可熱的當屬自由式,好像自由式就是全浸式學習方法的代表泳姿,那為什麼用全浸式練習自由式相比其它泳姿會得到很多支持者呢?
  • 談談全浸式的端槍遊進,自由式支撐與平衡的經典姿勢
    全浸自由式認為,身體平衡是一切動作的基石,平衡之上是流線形,流線形之上是動作節奏。換言之,平衡能力是基本功。平衡包括兩方面:一是身體上下半身的平衡,二是身體左右兩側的平衡,或者更準確地說,左右兩側的對稱和均衡。
  • 全浸式,快速學會遊自由式的教學方法
    「會蛙泳,如何在找不到靠譜教練的情況下,系統自學自由式?」這是我在網上看到的一個遊泳還好者提出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既然是教練,那麼他一定是經過職業技能培訓的。說說我學習自由式的感受吧。當初學自由式之前,每當看到別人輕鬆,漂亮遊自由式的時候我是非常羨慕的,我想絕大數成人遊泳愛好者和我應該一樣,首相想的一定是「我能快速地學會自由式,並且能輕鬆地遊起自由式來」。至於速度,那是能遊起來之後才需要考慮的問題,別人怎麼想的不大清楚,至少我是這麼一思維方式。
  • 全浸式自由式時腿為什麼不下沉?全浸式理念詳細分析
    可能有的泳友覺得自己大肚腩,身體發福,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萬噸巨輪在水上照樣能浮起來,人之所以可以遊泳不是因為人的力氣大,而是因為水的浮力。全浸式自由式專為成年人學習遊泳而設計了一套練習體系,可以幫助成年人更容易找到輕鬆自由式的感覺。
  • 94歲學會自由式輕鬆長遊,談談學習全浸自由式的關鍵和前提
    全浸自由式練習以「平衡」為基礎,一開始並不練習打腿,而是著重強調平衡,要求腿部位置自然處於高位,這樣腿根本不會成為拖累。緊接著,又是「重力轉移」的技巧練習,以身體重力為動力,重點練習身體側轉動作。身體體能再差,體質再弱的人,只有掌握了「重力轉移」的技巧,輕鬆地遊起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 全浸式遊泳課程自學簡要介紹,了解自學遊泳的重點難點
    除了少數原專業遊泳退役的泳友外,不少泳友都是通過學習全浸式遊泳,在摸索練習和泳友互相交流中逐漸掌握了遊泳技能。這裡,我分享下全浸式遊泳課程的情況,希望可以幫助到自學遊泳的人。1、全浸式遊泳的英文Total Immersion Swimming 縮寫為TI Swimming,稱之為TI遊泳。
  • 中遊體育:全浸自由式與競技自由式技術上的差異
    網上有很多關於全浸式自由式的宣傳或者教學視頻,國外的、日本的、新加坡的、臺灣省的,也有很多TI遊泳大師做了許多親身示範以及授課講解,但是仍然有很多朋友對此很迷惑:到底什麼是全浸自由式?前段時間有一位退役的運動員朋友問我「練了這麼多年遊泳,從來沒聽說過還有這麼一種自由式,這個全浸到底是啥?」
  • 從全浸自由式到傳統自由式,不過是滑板車滑行距離短了一些
    自從特裡-勞夫林(Terry Laughlin)先生創立全浸遊泳理念後,由於提出的遊泳概念過於打破常規,受到了廣泛置疑,但在置疑聲中不斷地得到世界各地的遊泳人士的認可,從專業遊泳教練到專業遊泳運動員,特別是鐵三選手和遊泳愛好者們,都在全浸遊泳理念中找到了某種啟發,得到了有益的指點,提高了練習效果和運動成績。
  • 利用泳池的影子讓自己沉浸下來,學習全浸自由式時的一點心得
    很多人欣賞全浸自由式遊進時的優雅,喜歡看移臂時形成的「魚鰭」,羨慕遊進時的輕鬆,是的!這些都是全浸自由式的吸引人的外在。然而,人們還希望能夠遊得很快,起碼要比同泳池的人遊得快。遺憾地是,全浸自由式更看重的是效率,而非單純的速度,這決定了全浸自由式不能滿足一些人對遊泳速度的絕對追求。即使了解到這些,人們還是努力想做到「魚與熊掌兼得」,但持這樣想法的人往往魚與熊掌都得不到。真正的老司機開車風格是穩,速度均勻,在同等路程的情況下,老司機開車速度不是最快的,但往往是花時間最少的,最快到達目的地的。
  • 全浸式和傳統自由式有什麼區別?深入淺出剖析全浸式
    什麼是全浸式自由式  全浸式到底好不好  全浸式和傳統自由式有什麼區別
  • 自由式分為幾種方式?全浸式自由式與傳統式自由式有何不同?
    我覺得遊自由式就兩種方式。一種是競速方式的自由式,一種是休閒方式的自由式。競速自由式裡又分短距離競速和中長距離的競速,遊的方式分別也不一樣。短距離的打腿採用六次腿,划水採用中或後交叉的划水方式,這種方式動作頻率快,體能消耗大。
  • 中遊體育:全浸自由式為什麼速度效率都不及競技自由式
    這兩項技術是全浸自由式最明顯的特徵,對於一些遊泳愛好者來說「前交叉、兩次腿就是全浸」,(雖然它有很多技術細節與競技自由式略有區別,這個一會講)。全浸自由式也有很多過於繁瑣的技術名詞會令人感覺很深奧,但是筆者認為那只是某些競技自由式技術原理的變相解讀,這些繁複的名詞在一些專業競技遊泳書籍中都能找到與之對應技術的影子,只不過全浸自由式的推廣者給那些技術扣了一個略顯漂亮的帽子而已,這點說實話我個人是比較反感的(滑稽)。
  • 全浸自由式理念解讀,解析遊泳動作與發力的要點
    全浸自由式的遊進過程可以用三個字概括:鑽、轉、推。其實,自由式的遊進過程也可以用這三個字來概括,不過由於兩者的力量運用技巧和目標追求不同,在具體的遊泳動作上,動作發力與順序並不完全相同,甚至可以說區別不小。
  • 初學自由式如何練習呼吸?
    作為一名經常遊自由式的「老司機」來分享下自己學自由式時是如何練習呼氣換氣的吧。學自由式的時候我是跟著全浸式自由式教程學會的,練會轉體呼氣換氣的技巧之後,再配合劃手練習,讓自由式輕鬆遊起來其實並不困難。就如上面的動圖所示,在練習呼吸換氣的時候只需輕鬆打腿來控制身體的平衡,然後做側轉身的動作,臉朝下的時候,口,鼻緩慢吐氣,轉身臉朝上的時候,用口吸氣。轉身的時候可以利用核心力量,和打腿來控制好轉身的角度。練好轉體呼吸換氣的動作之後,再練習單臂伸展的轉體呼吸換氣動作,為下一步練習配合劃手做呼吸換氣的動作做好準備。
  • 全浸式自由式中前手偷跑是怎麼回事?
    在自由式中,前引導手應該是儘量向前伸直,引導並伸展身體成為一條直線的。當然這和個人遊泳的習慣,方式,水平的不同也會出現不同的情況。如果遊的水平夠好,那前面的引導手一定是向前,水平伸得筆直的。就如同下圖這樣。
  • 要遊好全浸自由式,請先忘記肩驅髖驅之分,專注核心力量
    一說起自由式的遊進技術來,必然會講到划水、打腿等動作,全浸自由式當然也不例外,然而全浸自由式的關鍵所在並不在此,全浸理念更提倡用整個身體來遊泳。簡要來說,全浸自由式強調整個身體的平衡與穩定,以及在此前提下的重心轉移與核心力量的巧妙運用。
  • 走出自由式舒適區,沉迷於SPL會讓遊泳技術止步不前
    全浸遊泳教學體系對於理解自由式遊進過程以及動作發力很有幫助,但是提高遊泳速度並非它所擅長,雖然全浸遊泳仍在不斷地研究提高遊泳速度的方法,然而由於過度專注於劃距的提高,使得遊泳速度很難得到提高,造成不少泳者在減少劃次上孜孜以求,卻忽視了真正提高遊泳速度的練習。
  • 氣沉丹田相當重要,身體中心線的穩定才是遊泳技術提升的根本
    遊泳也是這樣,初學者要紮實地學習每一個基本動作要領,但如果只限於學習動作要領本身,而不去理解動作要領背後的原因,那麼學出來的動作要領必然是僵化死板的。一旦明白了動作要領背後的道理,不但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更有利於深刻地理解動作,並在此基礎上找到不斷改進和提升的方向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