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綿陽市內有一座始建於唐廣明年間的聖水寺,其舊址位於今觀音殿的後崖之上。歷經上千年的興廢,如今的聖水寺為20世紀新建而成,位於聖水路寶成鐵路沿線的山崖之上。寺廟前每日都有火車穿行,不失為一道風景線。
新建的聖水寺因獨特的地理環境與大量的佛像雕刻而走紅網絡,成為綿陽市新的網紅打卡地。據《綿陽縣誌》的記載原有聖水寺建於明清時期,崖山題刻「名山陵西崖,壁下有龍淵焉」,正是此處的山泉聖水才有了聖水寺名稱的由來。
聖水寺與羅漢寺相連,猶如崖壁上一幅立體雕刻的畫卷,南面是聖水寺佛殿群,向北延伸是羅漢寺異國風情的白玉臥佛,橫臥崖壁的佛像與山體融合為一,沿著崖山的佛塔成列分布,氣勢宏偉。
自聖水寺的山門之處有著百級階梯攀緣向上,是塵世踏入佛門清淨之地的連接。在階梯之上可以俯瞰火車穿行而過的風景。迎面而上便是聖水寺的正殿,殿前可以免費贈香,也不收取門票。
從正殿沿著山崖階梯盤旋而上,一層一座佛殿,沿著中軸線分布著天王殿、觀音殿、大悲殿、韋馱殿和大雄寶殿。側殿分布玉佛殿、地藏殿、觀音閣、伽藍殿等。寺廟建築算不得恢弘但是聖水寺利用山崖地理環境,依山勢而建,寺廟層層分布,在建築視覺上獨具風韻。
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網紅羅漢牆,這道盤旋而上的羅漢牆由民間藝術家李勝能打造,花費整整10年的時間打造了500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羅漢佛像。其用色統一,但神態鮮明,每一尊佛像都為半立體雕刻,其形神惟妙惟肖,近距離接觸更是如神明天降。
500羅漢牆成為了聖水寺中最亮麗的風景,讓原本枯燥的上山之路更充滿了趣味和敬畏。有天的仙女像、盤坐的觀音像、俏皮的彌勒佛像、搖扇的濟公像……佛像與佛像之間互相融合串聯成一幅完整的畫卷,活靈活現的藝術感觸面而來。
聖水寺的北側是羅漢寺,一般都與聖水寺同遊,在建築藝術上也已經是不可分割的兩部分。寺廟中有千佛坐鎮,中間為大型聖水池。寺廟分布大雄寶殿、萬佛堂、五觀堂和羅漢堂。羅漢寺與聖水寺的建築風格截然不同,沿著山崖而建的白色佛塔氣勢如虹,北側是一座48米臥佛,不過如今在維護之中,不便觀賞。
羅漢寺中有千座佛、千座塔、如今部分都在維護之中,其獨特的建築風情,已經令羅漢寺成為綿陽市的網紅寺廟。不用出國就能領略到東南亞佛教建築的精髓。
聖水寺與羅漢寺都有著悠久的歷史,雖然歷經戰火,如今的寺廟都是新址改建的,但其建築藝術與歷史依舊值得我們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