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視野」新增2萬家半導體初創企業背後的「冰與火之歌」

2020-12-09 愛集微APP

歷史的洪流不可阻擋。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2020年1月1日至5月26日,我國共新增20021家經營範圍含「晶片、集成電路、MCU(微控制單元)」的企業,5月以來則新增3922家。而這一數字,在國內數十年的IC徵程中,據不完全統計可能也就3000多家。短短幾個月,就出現2萬多家IC企業,這一「速度與激情」的背後到底折射了什麼?在高門檻、高風險、長周期的半導體業,未來這些企業會等到「中流擊水」嗎?

數字背後

半導體儼然已是最熱的「風口」。

細究這背後的成因,或從國家大基金一期初見發端,加之5G、AI、物聯網、自動駕駛等應用的驅動力,而隨後的中興事件、華為禁售事件以及眾多企業「無辜」躺槍——被列入美實體清單,更為國內半導體業的原力「覺醒」注力。作為國內高科技燈塔的華為,受到美政府一浪高過一浪的「長臂管制」,現在已到了萬分危急的時刻,映襯出我國半導體業在EDA、IP、設備、材料鏈條的「蒼白」底色。

反思之際,亦是戮力同心的時刻。正如九一八和韓戰我們不能退一樣,中美之間高科技摩擦必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旋律,我們同樣不能退讓,更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國產替代已然擎起了國產半導體突圍的「旗幟」,自主可控成國家意志體現,政策持續加碼,科創板的開通為優質半導體公司上市提供快速通道,同時撬動資金達6000億元的大基金二期已開始投資,這些因素匯成滾滾洪流讓半導體業受到風險資本和產業資本的追捧,2萬家這一數字成為市場的激情回應。

但這激情「理性」嗎?正如每一產業都有自身的內在規律,作為高風險、高投入、高風險的「吞金獸」行業,如此的大躍進背後的「隱憂」,或將激發新的脆弱性和失衡性。

正如集微諮詢首席分析師韓曉敏所言,這多出的兩萬餘家IC企業,絕大部分是無團隊、無資金、無產品的三無IC公司。雖然可以預見這其中絕大部分企業不太可能真正從事半導體行業相關業務,也難以獲得相關的扶持,但是對於目前已經過熱的國內產業環境和輿論環境,都是極為不好的。

2萬家的「冰與火」

單從數字來看,有投資專家指出,這一數字確實驚人,但企業數量口徑不一樣,按照協會統計數據,應該比這個少,這些應該包括跨界拓展業務範圍的企業。

這也說明國內晶片的熱潮進入下半場,距離整合和冷靜期越來越近了。」他斷言。

經過幾十年的洗禮,半導體業的競爭與迭代風險在不斷放大。正如一位參與集微連線的重磅嘉賓所言,任何一個產業如果有太多公司進來,那重複投資的項目就太多,導致資源沒辦法集中,這不太利於行業發展。但從長遠來看,好處在於更多的人會投身於半導體業,或可從中培養一批人才。而未來這些企業能否成功,一定是要在市場拼殺才能見分曉。這是雙刃劍。

一家專注於射頻晶片開發的公司負責人付然(化名)表示,近半年的時間新增2萬多家IC相關的企業,這個增長幅度確實是非常罕見的。儘管半導體產業目前處於產業風口上,但是一下子湧現出這麼多IC企業,是不現實的。

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或許直面這一數字背後的衝擊更具現實意義。付然認為,首先,產業資本和風險資本會進入這些初創企業,資本的盲目、分散投資勢必造成一些企業在中低端產品上的惡性競爭,這種重複投資不利於國內企業競爭環境的良性發展,也造成了資本的浪費;其次,國內製造業、封測業的產能目前還不夠,一些重複性的低端產品勢必佔用產能,不利於整個行業高端產品的推廣和發展;再者,我國從事半導體產業的人才大概在40萬左右,新的初創企業的湧入,勢必分散半導體人才,並抬高整個產業的人力成本,從而造成一些高端產品上的人才短缺,並造成企業研發成本過高,不利於產業做大做強;最後,資金的分散投資,難以形成合力,難以扶植出一些具有國際大廠水平的企業,造成國內企業始終處在中低端水平。

聯想到光伏產業、網際網路金融等產業驅動發展模式的失敗路徑:從一窩蜂式的、3~5年的過熱,接著就是一堆後遺症,再開始運動式的糾偏,接著又一刀切,擊垮了一批企業,最終讓整個產業元氣大傷。而這一波半導體業創業熱潮能否避免重蹈覆轍?

機會幾何?

無論如何,兩萬多家新創半導體企業折射出背後的雄心,而能否在半導體業百年未有之變局中蛻變,還需要市場和時間的檢驗,但選擇方向無疑是未來成敗的關鍵要素。

從空間來看,國內半導體業市場規模雖然快速增長,但需求供給嚴重不平衡,高度依賴進口,國產核心晶片自給率不足10%,仍有巨大上升通道。

以細分賽道復盤入手,國內半導體投資的機會不止在設計端的數字和模擬IC,以及EDA和IP,在製造側的材料和設備領域也有可為,特別是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發展,此外封測層面的特色工藝和整合併購也有市場。

具體從晶片角度而言,東方證券分析指出,AI晶片、物聯網晶片、汽車半導體、5G晶片都大有可為,比如預計2021年全球物聯網晶片規模約209億美元。汽車電子尚未形成主導力量,在我國是一個尚處於待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在光晶片、MEMS、功率半導體層面,也大有作為,畢竟國產功率半導體正從低端市場逐步向車用等高端市場滲透。而模擬IC份額相對分散,細分賽道仍存大量國產突破機會。但要注意,護城河極高,行業領先者多年屹立不倒,行業內分拆、併購、整合不斷輪迴。

雖然半導體行業是一個具有馬太效應的行業,但是並不意味著創新創業的機會就沒有了。

韓曉敏判斷,只有能夠掌握核心技術、真正理解市場、解決行業迫切需求的創業團隊或公司,才能夠在已經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中殺出重圍,例如對於技術要求極高的5G射頻核心晶片、對於市場需求了解極高的IoT相關晶片、解決國內面板行業痛點的OLED驅動晶片等等。但中低端晶片的渠道拼殺和成本拼殺已難以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對於布局機會,投資專家則指出,從投資角度看,人多的地方少去。從實業角度,晶片行業需要很多年積累,適合集中力量攻堅,而一下子多了這麼多企業,會讓集中更加困難。目前恐怕只有很細分的領域、市場空間比較小的領域還有機會,還有就是頭部企業、明星項目有機會。

上述嘉賓則表示,從產業發展規律來看,在半導體業每個細分賽道達到兩三名才有機會上市,而大多投資機構只會盡力投行業前兩三位的公司。如果主攻模擬賽道,國內已有一些模擬公司上市的話,那麼機會就相應地減少了,這個定律不會改變

更需要注意的是,半導體業的競爭已從單晶片走向系統與生態打法。「開發晶片本身一方面不僅是製造一個DIE,軟體已成為晶片的延伸,晶片競爭需要回歸到打磨生態系統,包括硬體、軟體等全面方案的解鎖。另一方面,國內半導體產品大多開發Me too的中低端產品,新公司如果也扮演Follower角色,那只能在中國市場殺價,這會進一步削弱國內半導體廠商的競爭力。這就要求半導體初創企業一定要有策略、有統合,同時也要盡力開拓國外市場,而不只是在螺螄殼中做道場。此外,要探尋是否有革新的方法替代原有的產品,開創一個新品類,這樣的競爭籌碼才更有勝算。」嘉賓的話道出了半導體業的「行路難」。

而對於這些確實希望進入IC產業鏈的初創公司來說,或許更需要釐清大勢,才能選對方向。付然分析說,首先要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因為IC行業具有投資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其次要有掌握核心技術的高端人才,這是做出具有足夠市場競爭力產品的關鍵;再者,初創企業必須找到一個足夠好的市場方向並對產品做出精準定義。對於我國半導體行業,從裝備、材料、設計、製造、封測、EDA等上下遊產業鏈各個方面,都和國外同行有比較大的差異,因此,只要具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尤其是一些掌握高端產品技術的初創企業,就比較容易生存下來並得到發展。

未來徵途

2萬家半導體創業公司的湧入看來或僅是序幕,未來的徵途會是星辰大海嗎?

投資專家樂觀分析,目前的情況有利於產業鏈瓶頸環節的紓解,比如製造等。還有就是千金買骨帶來的示範效應,這是好事。最終無論怎樣,最終會回歸產業本身發展規律。長期來看,最終國產晶片在全球佔比30%是有可能實現的。

付然則進一步指出,短期國內半導體產業迎來一波投資熱潮,但這些新進入的半導體企業對國內半導體業的發展格局走向影響有限,國內缺的不是半導體企業,而是掌握高端核心技術的企業。雖然資本的瘋狂湧入會造成半導體企業在一些中低端產品上的無序競爭,造成資本和人力的浪費,但是處於風口上的半導體產業也會引起眾多精英人士的注意,對於半導體人才的擴充還是有積極意義的。浪潮過後,剩下的企業都是具有一定競爭力的企業,勢必發展得會更好。

從目前走勢來看,中國半導體產業在這一兩年的發展中,逐漸走出了一些頭部企業,一方面,通過自身發展,逐步將產品走向中高端;另一方面,通過併購一些國內外企業,尤其是國外優秀企業,極大地增強了國內企業的競爭實力。但是整體上距離國際大廠還是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有些高端裝備、材料、EDA工具和高端晶片上,差距依然巨大。付然對此建議說,這需要我國半導體產業引入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和技術。另外,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情形下,不確定性已然成為國際半導體行業的一個顯著特徵,針對高科技封鎖,國內半導體行業仍要警醒一定不能固步自封,相反要更加開放地同國際同行進行交流、合作。

誠然,國內半導體還依然在漫漫長路上行軍,既需要單點突破,亦需要集團作戰。付然坦言,在產業鏈中,半導體企業獲得發展的空間和機會很多,關鍵在於是否掌握核心技術。希望社會資本和地方政府的資本能夠投資到真正需要資金、有核心競爭力的IC企業,包括一些有技術實力的初創企業,儘量避免盲目投資和重複投資,這樣才有利於整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而要達到或者超越國外大廠的水平,還需國內整個產業鏈企業長期的共同努力。

雖然韓曉敏不太看好大部分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認為不會對國內半導體產業格局有重大影響,但他也建議,國內以政府投資為主的產業支持體系需進一步強化鑑別能力,類似於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等行業組織能夠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提供平臺性的基本的項目評價服務。

新外患的烏雲不會一天消失,中國面臨的外部壓力或許亦將持續經年,它將持續考驗我們的智識、思想、韌性與勇氣。而無論是老將還是新兵,惟有市場機制,企業精神,惟有超越短期,布局長遠,才能走向勝利,才能善於勝利。

(校對/範蓉)

相關焦點

  • 《灰燼戰線》「死神的冰與火之歌」新劇情來襲, 伊爾-2登場!
    《灰燼戰線》「死神的冰與火之歌」新劇情來襲, 伊爾-2登場! 大道爭鋒滿V版免費下載—上線送VIP11 11月24日,《灰燼戰線》限時劇情活動「死神的冰與火之歌」登場!限定塗裝?全新角色?免費皮膚?
  • 灰燼戰線:「死神的冰與火之歌」新劇情上線,伊爾-2登場!
    隨著劇情推進,數十位全新的機娘加入了「最後之城」,與代理人並肩戰鬥!11月24日,《灰燼戰線》限時劇情活動「死神的冰與火之歌」登場!限定塗裝?全新角色?免費皮膚?本次活動有哪些亮點和福利?敲黑板,重點來啦!花火大會?戶外遠足?全新皮膚限時登場!薩維爾街裁縫會上新!
  • 《冰與火之歌》原著作者親揭「結局」:粉絲一定會吵架!
    記者傅家妤/綜合報導人氣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最終季即將於14日首播,網路上的討論度也一直居高不下,先前兩位編劇受訪時透露,電視劇的劇情遠比原著小說的速度來得快,因此兩邊的故事情節也有所不同。Martin)日前出面受訪,稱小說與電視劇的結局「不會相差太遠。」《冰與火之歌》原著作者稱電視劇結局與小說結局不會有太大的不同。(圖/HBO提供)《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是改編自喬治馬丁 (George R.R.
  • 艾美獎/《冰與火之歌》抱回最佳影集「全劇組上臺」小惡魔四度奪獎...
    以「最終季」第八季風光獲得32項提名的人氣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拿下最大獎「最佳劇情類影集」。飾演「小惡魔」提利昂的彼得汀克萊傑(Peter Dinklage),更四度以該角色拿下艾美獎「最佳劇情類影集男配角」。《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10名主要演員一同上臺頒獎,引爆艾美獎掌聲。
  • 灰燼戰線死神的冰與火之歌新劇情來襲 伊爾-2登場
    11月24日,《灰燼戰線》限時劇情活動「死神的冰與火之歌」登場!限定塗裝?全新角色?免費皮膚? ★2 輕型坦殲「M40 突擊炮」全新塗裝「山地兵的午後」 11月24日維護後~12月8日8:59,限時開放劇情活動<死神的冰與火之歌>,關卡分為普通、困難、高難三個難度,總計25個活動關卡。
  • 《冰與火之歌》大結局出爐 最後一季的劇本已經完成
    《冰與火之歌》大結局出爐 最後一季的劇本已經完成時間:2017-10-22 23: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冰與火之歌》大結局出爐 最後一季的劇本已經完成 《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第1季開播至今已經6年多,如今第7季也已經播畢,即將來到該劇的最後一季,讓許多影迷都非常不舍
  • 試鏡《冰與火之歌》被刷掉 米莉芭比布朗心碎「差點息影」
    ▲米莉芭比布朗試鏡《冰與火之歌》被淘汰。(圖/翻攝自YouTube/The Tonight Show Starring Jimmy Fallon) 米莉芭比布朗的表演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一開始試鏡了很多廣告都沒上,「我對於被拒絕感到非常灰心,這一行充滿了拒絕,在得到一個yes之前,你會經歷無數個no,然後我參加了《冰與火之歌》試鏡,得到一個no,那時候我覺得『這太困難了』,我想我真的很渴望那個角色
  • 沒有這5本書就沒有《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死忠粉必讀!
    《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自2011年開播,終於在今年迎來最終部曲第八季。對許多劇迷而言,它不只是一部史詩級電視劇,更是8年的青春;和「史塔克家族」的孩子們和「龍後」一起成長,每一個角色的刻畫是那麼的細膩、每一段故事都充滿了情緒,有憎恨、有悲慟,卻也有愛與希望。
  • 【芯視野】車用半導體成長趨勢不可逆,汽車晶片供應鏈如何重塑...
    【芯視野】車用半導體成長趨勢不可逆,汽車晶片供應鏈如何重塑;華新科:明年Q2前不會調漲MLCC、晶片電阻報價;回收汽車電池,比亞迪與伊藤忠商事建立新的合作夥伴關係 1.【芯視野】車用半導體成長趨勢不可逆,汽車晶片供應鏈如何重塑?2.回收汽車電池,比亞迪與伊藤忠商事建立新的合作夥伴關係3.華新科:明年Q2前不會調漲MLCC、晶片電阻報價4.穩懋擬斥資26.25億元新臺幣在南科建廠5.半導體測試需求旺,京元電資本支出93億衝歷史次高
  • 《冰與火之歌》第八季:「詹姆」透露結局能串起最初到最終的故事
    「蘭尼斯特有債必償。」所以我們大概可以相信飾演「詹姆蘭尼斯特」的演員尼可拉科斯特-瓦爾道(Nikolaj Coster-Waldau)所做出的承諾,他保證《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眾人所期待的第八季會成功。
  • Adidas聯名權力的遊戲,新季運動鞋的冰與火之歌奏響
    這愛迪達與《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的跨界聯名球鞋,可是從2018年就開始講,到現在終於有上市的消息了!從2011年就開播的《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到現在早就吸引了不少死忠粉絲~而這次阿迪達斯選擇搭配著最後一季開播的時間點開賣,真的是太犯規了啦~這感覺就會造成很大一波的搶購風潮!
  • 教育行業的冰與火之歌
    教育行業的冰與火之歌 作者:周爽 發布時間: 2020
  • 《冰與火之歌|權利的遊戲》第8季:史上最血腥,珊莎進化成戰士
    人氣美劇《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在第8季將迎來全劇完結篇,雖然要等到2019年才會回歸,相關進度和動向仍備受關注,近來在劇中飾演「珊莎·史塔克」的索菲·特納(Sophie Turner)透露這一季將會將會是「有史以來最血腥的一季」,被賜死的角色也是史上最多的。
  • 請回答2019,直播的「冰與火之歌」如何演繹?
    就像「冰與火之歌」的劇版《權力的遊戲》所演繹的那樣,在經歷了黑水河之役、黑城堡之戰、私生子之戰、火劫之戰以及與異鬼大軍決戰等戰役之後,各家族勢力此消彼長,剩下狼族、獅族與龍族進行最後的博弈。直播的發展歷程也是經歷權力的遊戲,劇情曲折,於是讓我們更加期待小說「冰與火之歌」如何收場。
  • 《冰與火之歌》CP成真!瓊恩雪諾迎娶女野人!
    超夯美劇《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在全世界擁有幾百萬影迷,是時下最受歡迎的美國連續劇之一,而劇中的飾演瓊恩雪諾的基特哈靈頓在上周末(英國當地時間6月23日)迎娶了劇中飾演女野人一角的羅斯萊絲莉!!!蘿斯萊絲莉在《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中出演女野人耶哥蕊特而聲名大噪,但是我的媽啊!!她才不是什麼要攻破邊界的女野人,是貨真價實有王室血統的貴族,是個住在城堡裡的公主殿下啊!
  • 《冰與火之歌》男星聖誕夜猝逝!年僅30歲
    記者田暐瑋/綜合報導 人氣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在今年劃下句點,聖誕夜這天卻驚傳劇中的臨時演員安德魯Andrew Dunbar逝世,死因目前尚不明,年約30多歲,令人不勝唏噓。
  • 《冰與火之歌》龍後吐10年前床戲心聲 曝水行俠「哭得比我還兇」
    記者蕭採薇/綜合報導英國女星艾蜜莉亞克拉克(Emilia Clarke)以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女主角「龍母」丹妮莉絲坦格利安一角走紅。「龍後」在《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第一季有很多裸露鏡頭。(圖/劇照)艾蜜莉亞克拉克在《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第一季有不少裸露鏡頭,事實上她當時還只是進棚過兩次的新人。她近來在網路節目《Armchair Expert》透露,當年讀到劇本時,雖然理解是劇本的需要,但還是感覺很緊張。
  • 《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竟有第二版結局!演員證實:的確有拍攝
    在全球熱播的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終於在今年五月迎來最終第八季大結局,但卻引起公憤遭痛批是「最爛的結尾!」甚至有粉絲髮起「要求權力遊戲第八季重新編劇、拍攝」的全球聯署活動,至今已有超過180萬人連署,可見影迷們對結局的失望程度之大!
  • 【芯視野】環球晶併購Siltronic 半導體矽片產業格局生變;ASML高管...
    【芯視野】環球晶併購Siltronic 半導體矽片產業格局生變2.韓媒:ASML高管訪問三星半導體工廠,促進EUV設備領域的合作3.摩爾定律不死!傳ASML已開始設計1nm製程EUV光刻機4.臺媒:美國商務部新管制清單將刺激臺企封測訂單上漲5.莫大康: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生存保衛戰6.加強大陸市場布局!
  • Costco 火了!站在「零售之神」背後的是誰?
    Costco 一夜之間火遍零售圈,印證著零售必須回歸理性的本質。Costco 為什麼這麼火?「外國新零售」和「中國新零售」,誰抓住了零售的本質?「零售之神」的背後到底是誰引領10年的數位化變革? Costco 一夜之間火了,在中國大陸首店開業當天,變成了限流限行的熱門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