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5 00:00 |蒼南旅遊
60平方公裡,5萬人的小鎮,是「世界的礬都」。
礬的儲藏量,佔了全世界的60%,中國80%。
「世界礬都」蒼南縣礬山鎮南側
隱藏著一座高價值的傳統村落
在2016年榮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它就是現在的
「福德灣村」
▲福德灣村是一個因採礬、煉礬而生而盛的村落
福德灣村是礬礦採煉技術發展的「活的教科書」。
悠久的礦山井巷作業已有600多年歷史,集古礦洞,傳統居民街區,近現代工業遺址及採煉礦而產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於一體。
在入村的小路旁
被歲月洗禮的煅燒爐煙囪高聳
好似在述說這幾百年來經歷的滄桑和沉浮
旁邊還有一段軌道和鏽跡斑斑的運礦車
不遠處就是一座堆料場
從這裡開啟你的礬都之旅吧
▲古村獨特的標誌,煉礬爐遺址
從蒼南縣城驅車前往福德灣,不過50分鐘的車程。
可以從蒼南火車站坐18路公交車到靈溪鎮客運站,再乘坐至「礬山」的中巴到達,也可以自駕走高速公路G15「觀美」出口,直行往礬山方向到達景區。
★福德灣老街
在福德灣,坐臥著一條依山而建的老街。這條古樸且充滿韻致的街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全長僅100餘米的老街和福德灣挑礬古道相連,兩旁是青磚灰瓦的民居,鱗次櫛比。
▲舊時挑礬人來來往往,慢慢的福德灣就變成了如今的商業老街
每一塊磚、每一條縫隙都忠實地見證著那一段段古老的傳奇。每踏上一層古階,仿佛就離歷史更近了一步。
煙雨中的福德灣,少了一些人頭攢動,多了幾分朦朧之美
街道兩旁是百年歷史的老宅子,有些是民居,有些是店家,多採磚瓦木樑而建,一間一間沿著老街的脈絡高低排列。
★福德灣茶書院
村裡有一家古民居,前身是清朝嘉慶年間的張氏民居,現在叫福德灣茶書院,院落外圍一面雕花,一面沒雕花,且民居樓體左右兩側樓高不同,相傳是張氏第三代兩兄弟各自聘請了不同的工匠對房屋裝飾施工造成的。
★主題郵局和「汪田小築」
福德灣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村裡有主題郵局和「汪田小築」。郵局門口擺放著綠色的郵筒和自行車,一瞬間就把我們帶回到那個通訊不方便的年代。
福德灣主題郵局為木質結構共有兩層,二樓是古式郵政櫃檯。這裡陳列著琳琅滿目的老物件,能勾起老一輩人的回憶:雕花床沿、膠片放映機、煤油燈……
你還可以在「汪田小築」觀賞這裡的微縮景觀,院中的假山、路邊放牛的小孩,逼真至極,讓人目不暇接。這是一位叫朱善賢的老人自己製作的微公園,家中和院子裡滿滿當當地擺放著各色自製工藝品。
▲微景觀
★為唐公肉燕
礬山肉燕創始人朱為唐經過多年來的研製與改良之後的成果。它不僅是聞名遐邇的蒼南地方特色美食,它更是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所謂的肉燕,其實和燕子毫無關係,倒是類似餛飩,將鮮魚肉、豬腿肉,一起剁為肉泥,加適量調料拌勻為餡,而皮並非麵粉,卻是瘦肉所做。這也是肉燕區別與餛飩的關鍵所在。肉燕個頭更小,味道極鮮,嚼起來相當富有韌性
▲「為唐公肉燕」的製作背後包含著的匠心是完全擔當得起它的榮耀
★挑礬古道
挑礬古道,起始於礬山鎮雞籠山福德灣,終點在福建省福鼎市前岐媽祖廟,跨越兩省,全程約10公裡,路面採用青石條鋪設。
看著眼前這光亮的古道,難以想像當時那些以人力肩挑,穿越重重大山的挑礬人,將明礬運送到十公裡開外的地方,這是需要多麼堅韌的力量才可完成的任務。
如今,曾經熱火朝天生爐煉礬的場面再也不見,一擔擔挑礬的挑夫也已消失……
而最初的匠心,依然能在礬山尋覓到
左舍系列第六店—礬都左舍
邂逅礬都
尋覓最初的堅持與匠心
層林環繞
隱匿於翠林間
藍天白雲環繞中
私享歡聚時光
浦亭石靜 臥玉兔海口浪急 走蛟龍春來杜鵑 遍山紅夏至樟樹 環城綠
問餘何意棲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窅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翻空白鳥時時見
照水紅蕖細細香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涼
家住蒼煙落照間
絲毫塵事不相關
斟殘玉瀣行穿竹
卷罷黃庭臥看山
偶來松樹下
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曆日
寒盡不知年
早上醒來
參禪、悟道,以太極疏通筋骨
讓福德灣的風
吹走凡俗的孤寂
(原標題《左舍全新力作第六店,蒼南礬都找尋「丟失」的匠心》,編輯 謝甜泉)
15413472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