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格窪地」「以價換量」下的「虹吸效應」是以規模經濟為主要特徵的快遞業在發展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
」
■ 文/記者 付嘉
■ 關鍵詞:快遞,價格
網點和快遞員派費不斷下降源於快遞企業間激烈競爭形成的「價格戰」 ,後者也一手成就了「價格窪地」的形成。當一個城市的快遞服務平均單價明顯低於本省(區)其他城市,就會形成「價格窪地」 。對與其相鄰的本省(區)內周邊城市來說,「價格窪地」影響巨大。
「價格窪地」在哪裡
從業務量在本省(區)排名看,平均單價最低使大部分城市成為本省(區)業務量「主產區」。其中,業務量排名本省(區)前三位的有18個,約佔67%。
從業務收入在本省(區)排名看,業務量提升不但對衝了平均單價最低拉低業務收入的影響,而且使部分城市成為本省(區)業務收入「主產區」。其中,業務收入排名本省(區)前三位的有12 個,約佔44%。
從GDP 在本省(區)排名看,多數城市是本省(區)經濟大市。其中,GDP 排名本省(區)前五位的有15個,約佔56%。但是,省會(首府)城市卻僅有3 個,為海南海口、貴州貴陽和雲南昆明。
從主要產業看,大部分城市三產結構以第三產業為主。其中,以第三產業為主的有19 個,約佔70% ;以第二產業為主的有8 個,約佔30%。這一方面為當地快遞業提供了適宜快速發展的產業環境,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當地快遞服務的價格上限。
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排名對比看,由於平均單價最低,27 個城市業務量排名均不高於業務收入排名。其中,業務量與業務收入排名持平的有11 個,約佔41% ;業務量排名高於業務收入排名的有16 個,約佔59%。
從業務量和GDP 排名對比看,由於平均單價最低,大部分城市業務量排名均不低於GDP 排名。其中,業務量排名高於GDP 排名的有16 個,約佔59% ;業務量與GDP排名持平的有9 個,約佔33% ;業務量排名低於GDP 排名的有2 個,約佔7%。
從業務收入和GDP 排名對比看,由於業務量提升對衝了平均單價最低拉低業務收入的影響,大部分城市業務收入排名均不低於GDP 排名。其中,業務收入排名高於GDP排名的有13 個,約佔48% ;業務收入與GDP 排名持平的有9 個,約佔33% ;業務收入排名低於GDP 排名的有5 個,約佔19%。
綜上所述,大致可以勾勒出各省(區)平均單價最低城市的共性特徵。
第一,「價低量高」。一方面,業務量提升形成顯著的規模效應降低了成本,進而降低平均單價;另一方面,平均單價降低拉動業務量提升,進而形成「價低量高」的循環。
第二,「量收相長」。總體來看,平均單價降低確實拉低了同等業務量水平下的業務收入,但由此帶來的業務量提升也快速擴大了業務收入規模,使大部分城市業務收入在本省(區)名列前茅。
第三,「領跑增長」。一方面,多數城市是本省(區)經濟大市,快遞服務只有深度融入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才能通過擴大規模效應形成較低的平均單價;另一方面,大部分城市快遞業均領先於當地社會經濟在本省(區)的發展水平,「黑馬」效應明顯。
「價格窪地」影響誰
當一個城市的快遞服務平均單價明顯低於本省(區)其他城市,就會形成「價格窪地」。對與其相鄰的本省(區)周邊城市來說,「價格窪地」有何影響?本文以義烏、汕頭和臨沂為例分析,三者分別為2019 年浙江、廣東和山東平均單價最低城市。
從義烏、汕頭、臨沂及三者省內周邊城市不同年份業務量年均複合增長率看,與不同年份平均單價年均複合增長率之間呈較強的負相關性,即業務量年均複合增長率越高,平均單價年均複合增長率往往就越低。
簡單地說,就是「以價換量」。
以臨沂及其省內周邊城市為例,從2013 年-2019 年業務量年均複合增長率看,唯一低於同期山東業務量年均複合增長率(45.07%)的城市是淄博(31.39%)。從同期平均單價年均複合增長率看,淄博(-5.83%)明顯高於山東(-9.00%)。
2013 年-2019 年,臨沂業務量年均複合增長率連續5 年高於70%,業務量從0.2 億件增至5.02 億件;平均單價年均複合增長率始終低於-10%,平均單價從12.30 元降至6.08 元。其省內周邊城市要保持業務量年均複合增長率不低於山東,平均單價就不能比臨沂高太多。因此,日照、棗莊、濟寧、泰安2019 年平均單價均低於8 元,明顯低於山東(9.98 元)。
與臨沂相比,汕頭與其周邊的揭陽和潮州在價格上競爭得更激烈。2014 年-2017 年,揭陽取代汕頭,成為廣東的「價格窪地」。而從2013年-2019 年平均單價年均複合增長率看,真正的「價格窪地」是潮州,潮州平均單價從2013 年的14.63 元降至2019 年的6.72 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2.16%,明顯低於汕頭(-8.72%)和揭陽(-7.01%)。
激烈的價格競爭下,汕頭、揭陽、潮州業務量年均複合增長率都非常高。2013 年-2019 年,揭陽業務量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29.23%。汕頭和潮州同期業務量年均複合增長率雖然無法與揭陽相比,但也分別高達63.42% 和74.52%。2016 年,揭陽(3.63 億件)業務量反超汕頭(2.31億件)。
由於廣東是全國業務量第一大省,所以這一變化不僅改變了廣東業務量分布,也對全國業務量分布產生重要影響。揭陽不僅成為廣東業務量的「第三極」,也成為支撐全國業務量增長的重要發展極之一。在今年上半年業務量前50 位城市排行榜上,汕頭、揭陽、潮州皆榜上有名。其中,揭陽排名第七位,在廣東省內僅次於廣州和深圳,汕頭排名第十二位,潮州排名第四十二位。
在這份榜單中,最搶眼的當屬金華(義烏)。依靠義烏業務量持續高速增長,金華超越連續6 年位居榜首的廣州登頂。
從2019 年平均單價看,義烏不僅是浙江的「價格窪地」,也是全國的「價格窪地」。在全國340 個統計郵政行業運行情況的城市中,義烏平均單價(3.43 元)最低。
作為全國的「價格窪地」,義烏對其省內周邊城市業務量形成顯著的「虹吸效應」。無論是連續7 年業務量排名全國第五位的傳統快遞大市省會杭州,還是2019 年業務量排名全省倒數第二位的衢州,都不可避免地被影響。
從2013 年-2019 年業務量年均複合增長率看,義烏高達71.22%。同時,杭州(33.52%)、紹興(42.15%)、台州(41.45%)、麗水(34.46%)和衢州(33.60%)均低於浙江(45.12%)。
從2013 年-2019 年業務量浙江佔比看,義烏從13.23% 持續增至35.69%。義烏省內周邊城市全部呈下降趨勢。其中,杭州從33.03%降至20.03%,紹興從4.23% 降至3.73%,台州從7.25% 降至6.22%,麗水從1.55% 降至0.98%,衢州從1.13% 降至0.69%。從佔比變動情況看,義烏增長22.46%,其省內周邊城市合計下降15.54%。這說明,義烏「虹吸效應」的範圍已不僅局限於其省內周邊城市。
義烏強大的「 虹吸效應」是業務量在大基數下持續高速複合增長和平均單價持續下降雙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2013 年-2019 年,義烏業務量年均複合增長率連續5 年高於70%,業務量從1.88 億件增至47.34 億件;平均單價年均複合增長率始終低於-10%,平均單價從9.63元降至3.43 元。
「價格窪地」合理嗎
「價格窪地」「以價換量」下的「虹吸效應」是以規模經濟為主要特徵的快遞業在發展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
部分城市之所以存在「虹吸效應」,除價格因素外,是因為這些城市往往擁有良好的快遞基礎設施和適宜的社會經濟環境,所以對快遞業發展要素具有更大的引力。同時,這還涉及城市的資源稟賦、地理區位、行政區劃、政策調整、產業轉移等諸多原因。
「虹吸效應」的影響有雙向性。釋放「虹吸效應」的城市通過不斷積累產業資源可以發展成為快遞業區域樞紐乃至全國樞紐。在這一過程中,其周邊城市快遞業發展必然面臨挑戰。這種雙向性說明,「虹吸效應」的影響是複雜的,不能「非黑即白」地判定好或不好。
「虹吸效應」的影響有階段性。對釋放「虹吸效應」的城市來說,在形成階段,必然吸引周邊城市的資源不斷集聚;在成長階段,如果持續擴大影響力,就能帶動周邊城市協同發展;在全面提升階段,如果轉型升級,就能使優勢產業資源外溢,與周邊城市形成差異化布局;在成熟階段,如果持續穩定發展,就能發揮樞紐作用,與周邊城市形成更健全、更多元、更完善的快遞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快遞企業間激烈的價格競爭,是「價格窪地」形成的重要原因。
對此,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寄遞事業部市場部趙洪濤認為,總部通過網絡內部資金流轉,在廣東和浙江兩大業務量「主產區」和部分業務量較大的城市以價格競爭全力佔據更多市場份額,是穩定網絡的必要條件。這使這些地方成為「價格窪地」。價格競爭主要存在於電商快遞業務,由電商快遞業務的成本結構決定。從成本結構看,加盟制快遞企業主要分為總部成本和加盟商成本。總部成本目前已經沒有價格競爭的空間,價格競爭主要由加盟商成本主導。為增強市場競爭力,總部、加盟商和電商平臺均有訴求參與價格競爭。對總部和加盟商來說,通過精細化運營,成本在最大限度接近盈虧平衡點的同時不低於盈虧平衡點,是在價格競爭中獲取市場份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我國快遞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重大發展機遇期,在企業精細化運營和行業信息化應用水平不斷提升的共同作用下,成本導向型的價格競爭將持續較長時間。
編輯|苗琳 轉載申請|010-8832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