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正在鋪設捕鼠工具。
跟著「老鼠哥」抓老鼠
張瑞,來自安徽的28歲小夥子,乾淨又有點帥氣,著實與有著7年的滅鼠經驗不相匹配。但當他亮出紫了一大塊的左手大拇指指甲,略微能讓人相信了——他說,這隻手指是敲打布置電網時最容易受傷的部位,一年至少要傷三四次。
10月19日晚,張瑞與員工劉藝的工作地點就在路橋城區的一家中高檔酒店裡,廚房以及與之相連的倉庫,總面積約300平方米。
這家酒店與張瑞長期合作,走進黑燈瞎火的廚房,他準確地找到了電燈開關。開燈,布設「機關」。
劉藝卸下工具包,搬出工具——鐵釘、鐵絲、「小白料」(也稱瓷瓶,是用在老式電線桿上的,現在已經基本退出歷史舞臺,只能在五金市場的小攤上尋到)、榔頭、報警器。
這樣的工具,能抓到老鼠?頓時,筆者滿腦子都是問號。
「老鼠相當狡猾,一旦發現外界的環境稍有改變,就會警覺。你把粘鼠板放到洞口,它不能走了,就從洞裡把土、渣子全部弄到粘鼠板上面,然後從上面過。廚房、倉庫的雜物很多,地形複雜。一般的老鼠籠、老鼠粘、老鼠夾壓根兒不管用。這時候,就要採用非常手段。」張瑞賣了個關子。
他們沿著牆角,在地板的縫隙處釘上了串著鐵釘的「小白料」,然後用兩根細鐵絲將各個「小白料」串連起來,形成了一個封閉形的「回」字。又在走廊過道上,採用了「之」字形的布線方法,因為這裡是老鼠的逃竄之路。
「『鼠目寸光』是老鼠的最大弱點。它們的視力只有一米遠,這也決定了老鼠行走時都是貼著牆腳的,這樣才有安全感。如果遇到障礙物,它們會小心試探,確定沒有危險,才會大膽地往前走。」張瑞說,「所以,電網就要挨著牆腳布置。」
儘管熟悉廚房的地形,但敲「小白料」、串鐵絲花去了50多分鐘。張瑞說,如果新到一個地方,還得先看地形,在心裡畫個草圖。
就這樣,300多平方米的區域內布置成了一張天羅地網,電網再與報警器相接,一旦有老鼠等觸及電網,造成短路,報警器會發聲提醒。這著實有種警匪片中,某文物陳列櫃周邊紅外線密布的感覺。
「這就是電子捕鼠法。」張瑞介紹,老鼠一旦碰到鐵絲,鐵絲間的電壓瞬間轉成高壓,威力十足,老鼠立馬會被電暈過去。此時,他們要立馬把老鼠夾走,否則等老鼠醒來,可能會逃跑,或給同伴發危險信息。
劉藝說,這種捕鼠是物理性的方法,比較環保。「接下來,我們就要守株待鼠了。」他們坐在廚房外的沙發上,這兩張沙發,就是他倆的床了。
劉藝說,滅鼠的辛苦就是晚上根本沒法睡覺,報警器一響,就意味著有老鼠上鉤。之前,他在椒江葭沚的一家小飯店裡滅鼠,整個晚上沒安穩過,從22時到凌晨3時,起來70多次,抓到68隻老鼠。
21時42分,也就是布好機關後12分鐘,報警器響了。「來了。」張瑞和劉藝邊說,邊拿起夾子和手電筒,走進黑漆漆的廚房。
不一會兒,劉藝夾著一隻軟綿綿的老鼠走出來,扔進了老鼠籠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