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省份或者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飲食,大家在國內去各個地方地旅行,少不了的就是品嘗當地的特色小吃,但是一般本地出名的特色小吃,但外地人未必覺得美味,甚至還會覺得難以下咽。今天我總結了一下「最難吃」的特色小吃,並且根據他們的難吃程度排了名,第2個最火最受歡迎,第5個都不敢嘗試。
第1名:北京豆汁兒
豆汁作為北京的傳統小吃,讓每個來到首都北京的遊客都會品嘗一碗帶有歷史味道的豆汁兒。因為豆汁源起於遼宋時期,這個時期豆汁兒非常盛行,到了清朝乾隆年間,豆汁兒升級為皇家飲品,可想它在當年是有多得寵。
北京人愛喝豆汁兒,並覺得是一種享受,但對於我們第一次品嘗得人來說,那猶如泔水般的氣味使人難以下咽,但捏著鼻子喝兩次,感受就不同一般了。有些人多喝了幾碗之後竟能上癮,滿處尋覓,排隊也非喝不可。
豆汁其實就是作綠豆澱粉或粉絲剩下的料,它用綠豆侵泡到可捻去皮後撈出來,再添加水研磨成細漿,然後倒入到大缸內發酵,沉入大缸底部的是澱粉,上面漂浮的就是豆汁兒。經過發酵以後的豆汁兒一定要用大砂鍋先加水燒開,然後再兌入豆汁兒再燒開,再用小火保溫,啥時吃啥時候盛。
豆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蛋白質,其纖維素含量也是不低的,常喝豆汁可以起到清熱解毒,健脾開胃的功效。
俗話說得好,沒有喝過豆汁兒,不算到過北京,所以想去北京的朋友可以把豆汁列入你的飲食攻略裡,到時候可以品嘗一番。
第2名:梧州龜苓膏
龜苓膏對於女同胞們應該多多少少都知道或者都品嘗過,因為這個食物已經火遍全國,不用到梧州,也會有人在各大超市買著吃。
龜苓膏滋陰補腎、潤燥護膚、消除暗瘡、調理臟腑、清熱解毒、防止膚質老化及便秘,能促進新陳謝,提升人體免疫力,是現代人不可或缺之養生聖品。
龜苓膏的主要食材是土茯苓和鷹嘴龜,再與各種藥物搭配所製作而成的,說實在話龜苓膏的味道不怎麼樣,就像中藥做出來的果凍,但是因為它的營養價值高,而在全國大火。
第3名:福建土筍凍
土筍凍是福建的特產,它的發明和傳播者是民族英雄鄭成功。土筍凍的吃法很多,既能炒著吃,還能煲湯喝,又能做成藥膳,其補腎壯陽的功效讓男士為之喜愛,
"山裡有冬蟲,海裡有星蟲"體現了土筍凍極高的營養價值。所以在土筍凍的原產地的泉州經常能看到小孩子吃土筍凍的情景。
第4名:魚腥草(又名折耳根)
魚腥草顧名思義,其吃起來有一股腥味,基本上很多人都吃不慣,包括我自己,我在四川吃它的時候,要拌入很多油辣子,再下著飯吃,才會覺得美味,不然根本無法下咽。
不同地方對魚腥草的烹飪方式也是不同的,最常見的就是涼拌,但是有的地方還會拿它煲湯、做成鹹菜等。
如果你想測試一下自己對腥味的接受程度,那麼你可以放心大膽的吃吧,其腥味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第5名:寧波三臭(你都不敢嘗試)
寧波三臭是浙江寧波傳統名菜,其三臭是指臭冬瓜、臭莧菜管、臭菜心(臭芋艿蓊),最大特點是聞聞是臭的,吃吃是香的。
但是在某綜藝節目上(這裡我就不說那個綜藝了),黃渤和小豬在浙江錄節目時,有這個品嘗三臭的環節,他兩愣是被臭吐了,要是我估計都不敢嘗試吃一口。
這5個」最難吃「的小吃你吃過嗎?可以在評論區說說你的感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