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x.dianso.net/0358wsbm
【文水便民】文水40萬人的信賴和關注
光緒9年《文水縣誌》中的「少林寺」
翻開康熙版《文水縣誌》,一行字映入眼帘,「少林寺,在文水縣東南十五裡明陽村」,感到十分驚奇。馳名中外的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為安頓印度僧人跋陀落跡傳教而建造的。因寺座落於少室山陰的叢林之中,故名。正如清景日眕《說嵩》云:"少林者,少室之林也"。文水少林寺與嵩山少林寺有什麼聯繫呢?經過一番查找與探訪終於撥雲見日,現將二者關係敘述如下。
我們先來了解少林寺歷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的生平。福裕(1203~1275),字好問,號雪庭,為元初著名禪師和曹洞宗師。 福裕出生於文水一戶張姓人家。據史料記載,福裕「五歲解語,日背千言。九歲入學,一目十行,鄉裡呼為聖小兒」。金宣宗貞祐元年(1213),蒙古軍圍攻金的中都(燕京,今北京)並攻佔金朝原佔據的河東、河北及山東等地;翌年,再次圍攻並佔領中都及其它地區,金宣宗被迫遷都開封。在這期間,福裕的父母死於戰亂之中,他由一個寶變成了一根草,孤苦無依。某日,路上碰到一位老和尚,勸他學佛,並且說:「能誦《法華經》就足夠了。」他回答說:「佛法只是讀《法華經》嗎?」老和尚被問住了,覺得他心胸很大,便領他到了仙巖寺,拜休林老和尚為師,說:「此小兒是個龍象種子,可成大器。」這休林老和尚是太原府一帶的名僧。 福裕後來聽人說燕京報恩寺萬松行秀禪師具有很高的名望,便獨自北上參謁行秀。萬松行秀是金、元兩朝禪宗曹洞宗巨匠,遍領大剎,號為「國師」,對宗教、政治皆有重大影響,朝野傾慕。他既受到金章宗的器重,又通過弟子耶律楚材,主動靠攏元太宗,在金末元初左右逢源。行秀眾多的僧俗弟子,如:耶律楚材等人積極入世,與朝廷緊密合作,成為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高僧,官至封王拜相,擔任高級僧官。福裕在行秀身邊一待便是十年,禪業進步很快,名聲也大了,跟他學習的人日益增多。他繼萬松之後執掌曹洞宗。乙巳年(1245年),元世祖未登基即命其主持少林寺,大作資戒會。戊申(1248年),憲宗詔住和林興國,後又召至殿中,授予元代最高僧官都僧省都總統之職,總領全國佛教,為禪宗領袖。至元十二年(1275年)秋圓寂,世壽73,葬於塔林。皇慶元年(1312年),元仁宗追贈福裕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晉國公。他是少林歷史上惟一被封為國公的僧人。裕公主持少林寺,不僅將曹洞大旗樹於少林,而且使少林寺達到了空前的中興,故被譽為功德可以與達摩相比的「開山祖師」。 在白壽彝主編的《中國通史》,邱樹森和陳振江主編的《新編中國通史》,福裕這位元朝的「佛教協會會長」都被提到過,這是文水人的驕傲,也是山西人的驕傲。
學者陳高華在《元代新建佛寺略論》一文指出:「福裕是北方禪宗曹洞宗的長老,很早就得到蒙古汗庭的重視。「洎世祖即阼,命總教門事,賜號光宗正法,俾建精舍於故裡曰報恩,給田若物以飯眾」。福裕的「故裡」是太原文水(今屬山西),可知忽必烈下今在文水為福裕建報恩寺,這種待遇是罕見的。」《雪庭裕公和尚語錄序》稱福裕「款龍庭而振舉宗風,敞五林而宏闡家教,因緣會合,傾動一時」。學者葉憲允在《蒙元前期都城「哈剌和林」城的北少林寺考》一文中指出,這「五少林」指的是和林太平興國寺、薊縣北少林寺、太 原報恩寺(在文水縣)、洛陽嵩山少林寺及長安某寺,還指出一般認為太原少林寺建於福裕家鄉文水,是奉世祖之命興建的報恩寺。福裕重要弟子之一的智泰(字中林,汾陽人,溫氏子)出世後也到太原報恩寺住持.「 青原下二十四世、少室裕禪師法嗣,太原府報恩寺中林智泰禪師⋯⋯時雪庭裕主萬壽,師往依數載.契悟超絕,朝廷向師之名,宣住報恩」
清康熙版與光緒版《文水縣誌》都記載:「少林寺,在縣東南十五裡陽明村」,但是明朝天啟版《文水縣誌》沒有富裕的記載,也沒有少林寺的隻言片語。為什么元朝建立的少林寺,明朝縣誌不記載,而清朝縣誌記載呢?筆者認為,元朝是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全國性統一政權,在強調華夷之辨的漢族文人眼裡與異族統治者合作並受到重視的福裕是被輕視的,甚至類似於「漢奸」,所以明朝縣誌不予收錄。而清朝又是少數民族滿族入住中原,統一全國,所以縣誌就有了少林寺的記載。
文水明陽村有磁窯河流過,當地人將河流經的一段稱明陽河,村名因此而來。但磁窯河經常改道,據1994版《文水縣誌》記載在1924年的時候明陽村已經分成三個村,南明陽村、明陽河北村、明陽河西,如今的叫法是南明陽村、北明陽村、西明陽村。據西明陽村中86歲老人武振權講,他小時去過已經破敗的少林寺,少林寺與天龍廟相鄰,只有大殿,面闊三間,地址在今天的北明陽村戲臺院裡。少林寺在東,龍天廟在西。龍天廟院裡有一棵根深葉茂三人難以合抱的柏樹,站在文水舊城牆上就能看見,冬天萬物凋零視野開闊時,人們在大樹的指引下就可以到達少林寺。日軍侵華期間,少林寺被拆毀,高級社時柏樹被砍伐。我找到老人所說地,在進入北明陽戲臺院裡時,門牆上刷著的三個字「天龍廟」,似乎在講述著當年的故事……
天下武功出少林,文水是著名的武術之鄉,少林長拳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筆者認為因為文水少林寺的存在,也許是從元朝開始少林武藝就在文水境內傳播開來了。福裕大師是否是明陽村的,鬥轉星移七百多年過去了,不敢輕易下結論這將是筆者下一個研究課題。
作者侯志剛,畢業於山西師範大學歷史系,民進文水支部委員、文水中學教導主任,政協文水縣第九屆委員會委員(常委),曾在《文史月刊》《呂梁日報》《老友導報》發表過多篇文章。該文在《老友導報》發表,並被文水縣文化網轉載。
作者:侯志剛 內容轉載自「呂梁民進」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發布查看最新
商家入駐·優惠折扣·求職招聘·房屋租售·同城拼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