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五十載相守,萬裡馳援。經黨中央批准,根據國家總體部署和要求,由湖南省組派的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結束在辛巴威的任務後,又奔赴赤道幾內亞,開始新的抗疫之路。今年是中國與赤道幾內亞建交50周年,兩國守望相助,攜手應對疫情,更好地詮釋了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內涵。紅網時刻特別推出《轉戰赤道幾內亞》系列報導,記錄援赤道幾內亞醫療專家的真實故事。
紅網時刻記者 何青 整理報導
記錄人: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李春輝
時間:2020年6月3日
天氣:晴
今天(6月3日)是個好日子,親人盼重逢。專家組在今天晚上與中國援獅子山醫療隊進行在線視頻,儘管只隔著幾內亞灣,由於疫情我們還是只能通過視頻連線來表達我們的感情。
援塞醫療隊駐紮的中塞友好醫院是新冠肺炎收治定點醫院,江海波隊長向我們介紹了醫療隊收治新冠患者情況,儘管我沒有聽到他們說工作有多艱辛,但已從側面了解到他們的不易。非洲國家缺水缺電是普遍現象,獅子山尤其如此,在如此炎熱的赤道國家,穿上全副武裝的個人防護裝備,感受是可想而知的。我們在赤道幾內亞的這兩周,就親身感受到了全身溼透的感覺。
胡成平教授是第一個上來給他們加油打氣的老師,她看著這些如同自己兒女般的同事和學生,說道,「我是第三次跟你們交流,知道你們的艱難……」話還沒說完,胡老師就已哽咽。她最後說道:「非洲人民感謝你們、中國人民感謝你們、湖南人民感謝你們!」二十位醫療隊員都是好樣的,同時視頻裡我也看到了湘雅熟悉的面孔,劉華、粟鋒、陳鴒、楊勇、李豔冰、鄭從軍,他們都瘦了、黑多了。我說道,「做好防護,兄弟姐妹們保重!」
中國於20世紀60年代開始向非洲國家提供醫療援助,50多年來,累計向非洲國家派出醫療隊員約2.5萬名,足跡遍布非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本次抗疫醫療專家組在非工作期間,得到了當地醫療隊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包括中國援辛巴威醫療隊、中國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不少非洲國家物資匱乏、通信不便、醫療設備簡陋,中國醫療隊員克服重重困難,為改善當地民眾的醫療健康狀況,為非洲衛生部門基礎設施和人員能力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奠定了中非間牢固的友誼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