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鋼筆,一個畫紙,一塊小畫板,用雙手描繪祖國的壯美山河。日前,無錫畫家江雲龍來到雁蕩山,歷時100多天創作的鋼筆畫冊《雁蕩山百景寫真集》全部完成,即將付梓印刷。收進畫冊的100幅作品,題材幾乎覆蓋了雁蕩境內所有的山川形勝,著名景觀景點,且囊括了若干甚具特色卻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風景風物。
作為中國山水畫研究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雲龍從小就喜愛美術,立志為祖國山河立傳,重走徐霞客的路!近些年來,江雲龍到訪了五臺山、崆峒山、棲霞山、峨眉山、普陀山等十餘座名山大川,並出版畫集《靈巖山寫真集》《百年梅園寫真集》《清名橋歷史文化百景寫真集》《棲霞山百景寫真集》等。
這一次,他來到了雁蕩山。
深冬暖陽的早上,江雲龍坐在雁蕩山靈巖景區的空地上,握著鋼筆的手不停地在紙上描繪著,時而抬頭觀看,時而專注在畫紙上,一整個上午,《雁蕩山飛渡》鋼筆畫全部完成。《雁蕩山飛渡》畫面上,天柱峰和展旗峰高聳入雲,兩峰頂拉上一條繩子,舞者正在高空進行飛渡表演。畫面右下方,100多字講述著雁蕩山飛渡的來源。
半長的白髮,爽朗的笑聲,這是無錫畫家江雲龍帶給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最直觀的印象。
「已經完成了90多幅作品,畫到100幅就算全部完成了。這幾天正在抓緊時間創作,天冷下來,就不能現場寫生了。」2019年6月,江雲龍來到雁蕩山,哪裡有好風光,就往哪裡跑,從靈巖到靈峰,從雁湖崗到百崗尖,從顯勝門到南閣古村,甚至少有攀爬的洞穴,都出現過他的身影。為求整體把握雁蕩山的風土人情、山川地貌,讓大家欣賞到雁蕩山的自然風光,也能感受這裡厚重的歷史文化,江雲龍跋山涉水,穿街走巷,將所有景區都參觀遊歷了一遍。
「不久前,我爬到雁湖崗寫生。下來的時候下著雨,不小心摔了一跤,還好人沒事。」為了更全面了解雁蕩山,他甚至委託朋友操作無人機進行拍攝記錄,便於創作。
從6月開始走進雁蕩山,9月開始創作,100多天時間裡,江雲龍完成了100幅雁蕩山水鋼筆畫。翻看江雲龍創作的百幅雁蕩山水作品,線條明快,內容豐富,涉獵廣泛。而且,畫冊的另一顯著特色,是每幅畫都配有長長短短的文字,皆為手書,峻健、靈動而流麗。文字的內容,或是作說明介紹,或是作勾勒描述,或是牽出相關故事和背景,無形中增加了畫冊的文化含量,豐富了畫面的造型語言。
江雲龍說,自己從小喜歡畫畫、書法和攝影,但是,萌發走遍名山創作鋼筆畫的想法,緣於對蘇州靈巖山的情感。2010年,靈巖山住持明學大和尚九十大壽,請江雲龍寫生創作了60幅靈巖山鋼筆畫,並印成一本寫真集。那以後,邀請他畫鋼筆畫的人多了。
每一幅畫,都是一段經歷,都有一個故事。鋼筆細緻的線條,在畫家手中仿佛有了生命。「500多年前,徐霞客走遍天下探幽尋秘,寫下《徐霞客遊記》,現在,我要發揚徐霞客精神,沿著徐霞客的路,畫一本遊記。」江雲龍說,從無錫到雁蕩山,從故鄉到異鄉,江雲龍一直堅守著自己的徐霞客精神,不放棄每一次歷史文化的追尋,也不懈怠每一次山河江景的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