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化勃興與百家爭鳴

2020-12-17 國學新知堂

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也是中國思想史上最燦爛的時代。這個時代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一直是人們思考的最重大的課題。

西周末年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的變動,也引起了文化上的巨大變動,最顯著的現象是官學衰敗,私學興起,最終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

西周時代的學術、文化、教育等活動,與宗教和祭祀活動密切相關。祝、宗、卜、史等官員掌管著宗廟祭祀、記言記事等有關的文書管理的事宜。思想文化活動就是從這些事務中產生的。那時,平民中間是沒有文化活動與事務的。

東周時,以周天子為代表的世襲統治貴族沒落,地位下降,與文化與技術相關官員得不到奉養,失官後紛紛流入民間。他們在民間以自己的文化知識和技術求生,客觀上起到了知識和文化傳播的作用。這是平民階層接觸文化知識的開始。

另一方面,周室衰微,各諸侯國要求內部的社會安定、國富民強,外部則圖生存、爭霸權,甚或統一天下。所以面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的雜問題,急需各類人才和思想來應對。而對於初步接觸到文化知識平民學者而言,都想利用自己所學實現拯救亂世、治平天下的理想。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東周時期湧現出一大批博學的學者、政治家、思想家,如晉國叔向、齊國晏嬰、鄭國子產、宋國向戌、魯國孔丘等,逐漸向形成系統的私學方向上發展。及至戰國便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氣象了。

《漢書·藝文志》中概括這一過程時說:「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峰出並作,各行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

私學以匡求時弊為目標,重點討論社會政治問題,形成了一個個不同學術流派。漢代司馬談在《論六家之要旨》中將這些學術流派分為六家,分別是「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漢書·藝文志》則將先秦的不同學術流派分為儒、道、陰陽、法、名、縱橫、雜、農、小說十家。又以為小說家僅是「街談巷語、道聽途說之所造」,所以只重其餘九家。

諸子之學,最顯著的特徵是都以道德政治學說為主,雖偶爾會有形上哲學問題的思考,但也都是為治國平天下的主旨服務。諸子之學各有自己獨立的立場,也代表著不同的階級利益,學術思想上的鬥爭也反映著不同階級之間尖銳的鬥爭。

人類的文明史,從根本是階級鬥爭的歷史,哲學史與思想史上鬥爭最終是人類的社會活動尤其是階級鬥爭在理論上的反映。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化勃興與百家爭鳴
    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也是中國思想史上最燦爛的時代。這個時代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一直是人們思考的最重大的課題。西周末年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的變動,也引起了文化上的巨大變動,最顯著的現象是官學衰敗,私學興起,最終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西周時代的學術、文化、教育等活動,與宗教和祭祀活動密切相關。祝、宗、卜、史等官員掌管著宗廟祭祀、記言記事等有關的文書管理的事宜。思想文化活動就是從這些事務中產生的。
  •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一)形成的原因(百家爭鳴,啟於春秋,興盛於戰國,它是特定的歷史時代的產物): 經濟:井田制崩潰,封建經濟的迅速發展。
  • 穿越回春秋戰國見證百家爭鳴的時代
    很多人最想穿越回去的時代是宋朝和清朝。但是我更想穿越回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穿越回宋朝的原因是北宋有相當長的一段和平時期而且生活富足,而且文學在哪個時期有了飛速的發展,我們耳熟能詳的都有歐陽修、蘇洵、蘇軾、王安石、曾鞏等。在這個時期衣食豐足,而且有很強的浪漫主義。穿越回清朝的原因呢,第一是清朝宮廷劇的熱播,人們更傾向去清朝的皇帝啊,貴妃、公主、阿哥。
  • 混亂的春秋戰國,激烈的百家爭鳴,令人驚嘆的文化觀念塑造時代。
    春秋戰國,這是一個大發展、大變革的時期,是我們中國文化觀念的原創時代,甚至可以說是我們中國現代文化的根源之一。公元前771年,西周的最後一代王幽王被殺,西周結束。從此開始了歷時500餘年的東周時代,以公元前476年為界,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前後兩期,東周結束於秦始皇一統天下之時。這一個時代有著許許多多的成就,是中國第一個大思潮。可以說這個時代對中國以後的走向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以後我們的文化觀念、生活習慣以及許許多多的產物,都與這個時代息息相關。
  • 為什麼在春秋戰國時代能寫出《左傳》這部史書?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變革時代。在劇烈的政治與社會變革之中,湧現出一批文學遊說之士。他們著書立說,招收門徒,組成學派,彼此間展開激烈的爭論,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政治與社會的變革,文化的繁榮,為《左傳》的成書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百家爭鳴中,諸子探討歷史的熱情空前高漲。然而,「諸子百家多起於民間,與官府隔絕,沒有機會讀史書和檔案,未受過史官的教育和薰陶,他們所有一些歷史知識多得之於傳聞,不辨真假」。
  • 為什麼在春秋戰國時代能寫出《左傳》這部史書?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儒家十三經之一。《左傳》既是古代漢族史學名著,也是文學名著。《左傳》的誕生,不僅與其作者的史學、史才、史識密不可分,更與其作者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作為中國古典史學的開山之作,它是特定歷史時代的產物。
  • 百家爭鳴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及各家族流派之間爭芳鬥豔的學術局面。這是中國思想、學術發展的黃金時期,史稱「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時代,王權衰落,諸侯爭霸,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各國開放政權以延攬人才,打破了本來的貴族政治體制,使得原本幾乎沒有資格參與政治的庶民可以發表自己的政見並參與政治決策,又因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難,社會發生劇變。這一時期有思想的知識分子,面對現實的社會問題、人生問題等,提出了解決的辦法和思想。個人利害與國家之間的利害交互運用,相互影響,標新立異。各種學說、思想紛紛出現。
  •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春秋戰國時期,是由封建領主制向封建地主制過渡的時期,新舊階級之間,各階級、階層之間的鬥爭複雜而又激烈。代表各階級、各階層,各派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企圖按照本階級(層)或本 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對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或提出主張。
  • 為何說春秋戰國是一個開放的時代?政治寬鬆、思想爭鳴、文化繁榮
    春秋戰國時期的士兵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是有活力的時代,是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當然也是一個開放的時代。那麼為何說春秋戰國是開放的呢,它的開放又表現在哪些方面,這種開放和經濟發展又有何關係?本篇筆者就從政治寬鬆、思想爭鳴、文化繁榮三個方面來闡述春秋戰國時期的開放,進而說說這種「開放性」與經濟高速發展的關係。政治寬鬆。
  • 深度解析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奠定了華夏文明漢家一系的根基。漢宣帝有句話「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然」治國當諸子百家雜用,集百家之長,亦補百家之短,所謂取長補短。法之天下,儒之教化。
  • 《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擂臺賽》,儒、墨、道、法、名……諸子百家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我最近看的一本書——《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擂臺賽》,這本書是作者是還是定風波,話說這名字真是帥氣啊!每每看見都覺得很有味道,用作者的話說取名字就要取一個很聽起來很厲害的名字,不取一怪,就取一帥,我覺得還是很有道理的。
  •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歷史背景及原因,各大派救世方略
    引言百家爭鳴的含義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在文化學術上相互爭鳴,《四庫全書》記載當時有超過上千家,但是流傳下來,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的流派不超過十家,他們成就突出,對當時思想文化解放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歷史車輪駛進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天下動蕩不安,諸侯國為了稱雄爭霸,大肆掠奪土地和人口,連年進行兼併戰爭。於是各家代表以救世出發,紛紛提出自家學說,百家爭鳴局面無論在官方,還是在民間都漣起一層不小的波瀾。
  •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哪幾家?對中華傳統文化影響最深遠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封建文化的發祥期,不同的階級與知識層面的代表人物,發表各自學術主張,百家爭鳴之局面就此形成。一、百家爭鳴的歷史起源諸子百家是對春秋、戰國、秦漢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但流傳較廣、影響較大、最為著名的不過幾十家而已,諸子百家也是這個時期各種學派的總稱。
  • 春秋戰國與秦時代簡介
    在講春秋戰國時期時,我曾經問過學生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一時期,你會用什麼?學生們異口同聲選擇了亂,通過學生用的詞,我們會發現學生關注的其實是這個時期的表象,亂確實是這個時期展現出來的特別是對戰爭場景的表述。那如果我們再換個詞來形容春秋戰國呢?「亂」不如「變」。如何來理解「變」呢?
  • 百家爭鳴爆發於春秋戰國的四個原因
    春秋晚期到戰國的三百年間,中華文明迎來一次璀璨的升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諸子百家是後人對先秦時期各學術派別的總稱,實際上遠不止百家。《漢書·藝文志》記載,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隋書·經籍志》記載,「諸子百家」實有上千家。中國有5000年的文明史,歷經三皇五帝夏商周,為何諸子百家沒有出現在夏商,偏偏突然出現在了春秋戰國時期?
  • 正解:春秋戰國時期的 「百家爭鳴」是指哪些「百家」?
    百家爭鳴百家爭鳴是指從中國春秋初期(即公元前770年)到戰國末期(即公元前221年)的大概550年時間裡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家族流派之間爭芳鬥豔的局面。三.12大學派概論(人物、著作等僅涉及春秋戰國時期的,不包括春秋之前和戰國之後)
  • 中國的春秋戰國與日本的戰國截然不同
    號稱800萬鬼神,戰亂必將成為一個常態,在最強者倒下之後,日本迎來了一個戰國時代,甲斐國大名武田信玄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其開篇即寫道"天下戰國之上"。把中國的戰國名,套用在日本這段混亂的歷史上是不準確的。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思想和文化集大成的時代!百家爭鳴促生了十家偉岸的學說:儒、墨、道、法、陰陽、名、縱橫、雜、兵、小說。
  • 春秋戰國時期的轉型和文化
    眾所周知,春秋戰國間的數百年,是中國歷史上社會變化動蕩最為劇烈的時期之一。因為那個時期是從我們所認識的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明顯的社會轉型期,社會出現了動蕩不安、諸侯混戰的局面。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春秋五霸」,即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戰國七雄」,即齊國、楚國、燕國、韓國、魏國、趙國、秦國。經過西周時期經濟的不斷增長,各地區新興的地主階級已經不滿足於舊的政治體制,而是迫切要求建立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度,以維護他們既得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墨家是怎樣的存在?為何沒有勝出?
    春秋戰國是個激烈碰撞的時代,戰場上金戈鐵馬,儘是刀光劍影;外交上鬥智鬥勇,一個人,就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思想上,百家爭鳴,氣貫長虹……沒有哪個時代的競爭,能比春秋戰國更加激烈!如果說法家思想勝在了春秋戰國,儒家思想勝在了封建王朝主流時代,道家思想勝了王朝開端,那麼墨家思想則是貫穿整個封建社會,它盛行的不是某個時期,而是某個領域。墨家思想究竟是怎樣的思想?它和我們熟悉的儒、道、法有什麼不同之處?揭秘帶有神秘色彩的墨家。
  • 《戰國爭鳴記》以墨家視角,講述戰國百家爭鳴新故事
    從百家爭鳴角度重述戰國故事戰國時期紛亂複雜的時代背景,使得以這一歷史題材作品的創作門檻交稿,涉足戰國領域的作家屈指可數。與之前的作品不同,《戰國爭鳴記》選擇以墨家弟子為主角,從百家爭鳴的角度重新講述戰國故事。《戰國爭鳴記》的作者李亮是一位中學語文教師,他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雖然對戰國時代列國紛爭的歷史很感興趣,卻對當時最閃耀的部分——諸子百家爭鳴所知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