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文旅微信公眾號消息
跟隨畫筆尋覓消失的城
很久以前,晨曦暮光中的碼頭、貨船鳴響著汽笛。在白象街靠近四方街的路邊,一棟圓弧門花格窗的建築打開了大門。
這間叫「江全泰號」的絲綢鋪子率先把綾羅綢緞抖落出來;此時,大清郵局的門也悄然打開,制服筆挺的郵差騎上泛著銀色金屬的自行車飛揚而去;藥材公會漸漸喧嚷起來,三十六行幫的大佬們依次走進這藥業聖地。
「啪」的一聲,卜鳳居的電燈亮了,身處其間的西南首富暗暗運籌帷幄;隨即,臨江門也熱鬧起來,各色百貨、銀樓、錢莊,漸次鳴鑼打鼓地加入了這場合奏........
時光流轉,許多往事都已如煙。而今,畫家歐陽樺,用手中的一支鋼筆,穿破歷史的迷霧,尋回了百年前獨屬於渝中半島的熱鬧與繁華。
01/ 九道門建築群
重慶城始建於蜀漢時期,明朝的重慶指揮使戴鼎在舊城的基礎上砌築石城,修建了17道城門,從而奠定了古重慶城的範圍。重慶氣候炎熱,房屋密集,極易失火。故將靠江的9個水門開著,將離江較遠的8個旱門封閉,以喻以水克火。加之9開8閉,也有人推測此乃九宮八卦之象。故重慶城也有「開九門、閉八門、九八一十七道門」的叫法。
02/ 白象街建築群
白象街客棧:
作為民國時期的古老建築,門中央的紅星可以看出它有些年頭了,西歐風格的建築充滿復古韻味。門口各式攤販沿街招攬生意,散發出濃濃的生活氣息。
李耀庭公館(卜鳳居):
李耀庭,清末著名金融家、重慶商會首屆會長,曾是重慶的風雲人物。李耀庭公館(卜鳳居)作為承載了李耀庭輝煌人生經歷的老建築,曾是盧作孚、汪雲松、黃錫滋、黃雲階、古耕虞、曾子唯、胡子昂、虞洽卿、湯子敬、鄧華誼、吳蘊初等眾多著名民族實業家的匯聚場所。
江全泰號:
江全泰號位於白象街142號,是一座四層磚木結構建築,拱形門窗,倒錐式的巴洛克風格窗臺是其最大的亮點,為建築增色不少。每層之間都有明顯的腰線分割,窗間隱約可見壁柱裝飾。
藥材公會:
曾幾何時,能在這裡走上一遭的必定都是這個行業中呼風喚雨的人物,這棟洋樓中的每一個決定都足以牽動全市藥材商人的心跳,它目睹了那段風雨搖曳時代中的「本草演義」。
白象街街口的望龍門纜車:
初期的兩輛纜車車廂,每天上下運客約7000人次全長178米,上下高差近47米,纜車一排可坐5人。從舊照片裡的重慶地形可以看出,纜車連接瞭望龍門碼頭和望龍門車站,為人們的出行帶來極大便利。
03/ 道門口
道門口街景:
「道」意指「道署衙門」,道門口街,也就是「道署衙門外的大街」。遙想當年,達官貴人,三教九流,諸色人等,曾在此匆匆走過。 現在只見一條曾經的小巷子門垛,一堵殘壁尚在這裡兀自挺立。街上依舊人來車往,卻並無人留意這堵舊牆,曾經的「道門口」!
道門口原華懋公司:
原華懋公司位於道門口街,因其辦公地址與住宅樓相連,形成一道獨特的景觀,為街道平添了幾分韻味。
04/ 臨江門
臨江門江景:
守望著臨江門前的石階同樣依然如故,熙攘人潮已經換了兩三代。回想五六十年前,人們從水路逆江而上,便是沿著嘉陵江邊的層層石階,投奔重慶依山而居。
臨江門象鼻嘴:
舊時的象鼻嘴重屋累居,如今,橫空的濱江路則見證了山城的時代發展。臨江門作為山城的地標之一,具有向上生長的重慶精神。
05/ 儲奇門
儲奇門老藥材客棧中庭:
清代至民國時期,儲奇門是重慶山貨藥材集中地,藥材行幫非常多,故有儲奇門,藥材行,醫治百病的諺語。儲奇門的藥材傳統,從這家客棧可見一斑。當時的市場的藥材鋪是攤位制,沒有店面的厚牆阻隔,誰家短了一味藥,一聲吆喝,四面八方的攤子都能及時支援。
06/ 南紀門
南紀門中興路口:
南紀門這一片有許多老街,厚慈街、善果巷、十八梯。老城門昔日的輝煌業已褪色,只留下這片老街,用沉默訴說著厚重的歷史。現在,他是山城歷史的載體,也是滋養的源泉!
07/ 人和灣
人和灣旱橋式碼頭:
在太平、儲奇二門之間是人和門,城內有人和灣,城外為人和灣街,兩街隔一城垣。人和灣外為人和碼頭,規模甚大,卷洞上大書「人和碼頭」四字。人和門原有石板路向南轉東,至人和碼頭。
01/ 一號橋及若瑟堂
一號橋及若瑟堂塔樓:
若瑟堂前後左右都被高高的居民樓捂得嚴嚴實實的,周圍既無花園,也沒有一寸多餘的土地。遠遠望去,建築群高低錯落、鱗次櫛比,蔚為大觀。
02/ 七星崗
七星崗協和裡小巷:
重慶小巷的最大特色就是依山而建,或順山勢而起伏,或如雲梯向上攀,或隨房屋彎來拐去,幾乎找不到一條筆直平坦的。道路兩旁木屋錯落,或茶館、或酒樓。
03/ 魯祖廟
魯祖廟老街:
據老人們講,抗日戰爭時期,日軍飛機轟炸重慶,近在咫尺的解放碑、較場口一帶被炸得面目全非,而魯祖廟附近的商鋪住家卻是安然無恙。莫非魯班先師真的有靈?我們不得而知。如今,魯祖廟老街已被改建為魯祖廟傳統風貌區,其相關工程正在加緊建設中。相信,要不了多久,我們就能見到煥發新生的魯祖廟。
原標題:回望舊城丨他用一支畫筆,帶我們追憶渝中半島百年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