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0月,全市優良天數比例達到64.3%,同比增加14.3個百分點。轄區內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南運河達到Ⅲ類水體標準。」這是記者近日從山東省德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的。
德州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趙華表示,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與全市上下堅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積極探索生態環保機制建設,下大力氣推進治汙攻堅是密不可分的。
為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水平,德州市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建設為著力點,積極構建市縣兩級環委會實體化運作體系,工作架構從過去的「一委一辦」到今天的「一委一辦+14專業委員會+13縣市區生態委」,全面建立「統一領導、分線作戰」、「誰分管、誰負責」、「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大生態、大環保格局,堅決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市縣兩級環委會辦公室全部實體化運行
2019年6月,德州市調整加強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市委書記、市長任「雙主任」。環委會辦公室採用「專職綜合協調+兼職謀劃指導」的雙主任模式,由市政府辦公室1名副處級幹部和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共同擔任辦公室主任。市委組織部從全市選調18名同志到辦公室工作,實行辦公獨立、管理獨立、經費獨立。 13個縣市區對照市級架構模式同步成立相應組織機構,市縣兩級環委會辦公室139名幹部集中辦公,全市自上而下形成了統籌協調、牽頭推進、督辦落實的工作機制。
今年以來,德州市環委會辦公室統籌執法力量,堅持市縣聯動、部門協同、分線作戰,集中開展了工業汙染防治、成品油市場整治提升等10餘次專項行動,對環境違法行為持續保持高壓態勢。
德州市環委會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建設市級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全域收集關聯生態環境的基礎信息,向上聯通共享國家、省平臺數據,向下覆蓋縣市區,創新運用「數據分析、研判預警、輔助決策、措施推送、執行落實」一體化的應用系統,提高生態環保智能化管理水平。縣級環保督導系統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手機軟體、小程序等,暢通舉報監督、交辦受理、審核問責等環節,提升了工作效率。
堅持系統治理、統籌兼顧,落實生態環保工作責任
德州市設立12個業務專業委員會和兩個保障專業委員會,解決了職責邊界不清、攻堅合力不強的問題,增強了縱向執行力和橫向協同力。
具體推進中,堅持攻堅責任清單化、清單任務節點化,全面落實一項攻堅任務、一位市級領導、一個工作專班、一張任務清單「四個一」工作機制,真正由過去的「單打獨鬥」變為「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實現「環保重任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標」的局面。
其中,揚塵治理專業委員會隨機抽查了13個縣市區252處點位的揚塵治理情況,並逐一進行了量化評分,反饋整改問題點位208處。宣傳教育專業委員會開展了全方位、立體化的宣教活動,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走進千家萬戶。考核監督專業委員會制定《德州市降塵量考核補償獎懲辦法》,通過獎優罰劣,樹起「幹好幹壞不一樣」的鮮明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