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多年前江心嶼怎麼玩?唐代旅行達人孟浩然筆下的孤嶼竟是這樣

2020-12-14 溫州古道

原創孤嶼志孤嶼志今天

在這個8天長假,許多人都紛紛外出旅遊

如果時間倒回到1200多年前的大唐

在那個車馬慢

沒有高鐵、飛機的時代

長途旅行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1200多年前

唐代著名詩人、旅遊達人孟浩然

傳聞大半輩子都在旅遊的他

曾不遠千裡

完成了一次「溫州深度自助遊」

訪發小、登孤嶼、過溫州年

......

今年國慶江心嶼開園之際,

本期《孤嶼志》帶你看看,

這位盛唐時期「山水田園詩」代表人物

記錄下了那時的孤嶼模樣

……

▲孟浩然畫像

「吾愛孟夫子」

頭號迷弟李白

在詩人滿街走的大唐,孟浩然的江湖地位有多高呢?

從他的粉絲後援會實力「可見一斑」。「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的李白是他的頭號迷弟。

孟浩然(公元698-740),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

他家境不錯,品學兼優,仗義疏財,先隱居在鹿門山讀書,後「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一路遊歷、一路交友、一路寫詩,快活得很。

40歲,他已譽滿天下,準備去京師考取功名,結果慘遭落榜。

他的官運有多衰呢?衰到唐朝詩人罕見。

他曾有一次和唐玄宗面對面「拍彩虹屁」的機會。

但他畢竟書生意氣,不小心念了一首意在歸隱之詩,「不才明主棄」。唐玄宗氣到當場拉黑,「你自己不才,幹嘛怪我拋棄」。

孟浩然終其一生,沒有一官半職。仕途的挫折,沒有讓他成為憤青。他還是一枚「小清新」

歸來,仍是少年。他繼續過著隱逸和漫遊生活,成了盛唐著名的山水詩人,詩風清新超逸。

李白小他12歲,一輩子狂拽酷炫。「天子喚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他卻對孟浩然的才學人品十分服氣,毫不掩飾傾慕之情,廣而告之。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開篇第一句就直抒胸臆 「吾愛孟夫子」,這可是李白的頭號迷弟杜甫都沒有的待遇啊。

李白為孟浩然寫的詩作中,更廣為人知的是這首《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看著孟浩然的扁舟,變孤帆、變遠影、變碧空,久久不願離去。

如果放到今天,李白應該是會去機場,為孟浩然接機的那種「飯圈男孩」。

據傳,李白在湖北黃鶴樓送別後,孟浩然到了廣陵(揚州)後繼續一路南下。此行的終點站便是溫州樂清。

▲據光緒《樂清縣誌》

「何時到永嘉」

落魄摯友張子容

大唐開元年間的一個冬天,孟浩然乘舟泛海前來永嘉(溫州)。

他是湖北人,為何要千裡迢迢來到東南小邑?這裡不得不提到一位關鍵人物:張子容。

張子容是孟浩然的同鄉發小,「同隱鹿門山,為生死交,詩篇唱酬頗多。」

張子容考運不錯,但官運頗衰。

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張子容考取進士。曾任晉陵(江蘇武進)尉,後調樂城尉。

樂城,亦作樂成,即現在的樂清。來這裡當官,基本等於發配,「有時聞虎嘯,無夜不猿啼」。

據記載,樂城縣縣城在唐天寶三年(公元745年)才開始修築。而且全城周長近一裡,可見其小。張子容到任時,縣城的城牆都還沒正式建築。

▲樂城八景之一

初來乍到,水土不服,語言不通。張子容到此後,鬱鬱不樂。心境在詩篇裡時有流露,「曾為謝客郡,多為逐臣家」。

張子容感到自己猶如賈誼之被貶長沙:「題書報賈誼,卑溼似長沙」。

朋友不曾孤單過,一聲朋友你會懂。善良真誠的孟浩然為了安慰失意的髮小,就這樣地踏上了溫州訪友之旅。

▲《孟浩然集》明末吳興凌濛初朱墨套印本

途中,孟浩然在山陰(今紹興)與詩友崔國輔告別。永嘉越來越近了,他興奮地寫下了:

《宿永嘉江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我行窮水國,君使入京華。

相去日千裡,孤帆天一涯。

臥聞海潮至,起視江月斜。

借問同舟客,何時到永嘉?

別人報平安,寫封信。孟浩然報平安,直接誕生一首名詩。

試想他醒來睡眼惺忪之際,問了問身邊的旅客「什麼時候到永嘉啊?」或許,旅客會指著晨光裡的甌江回答「看到江心嶼,就到永嘉了」。

「孤嶼共題詩」

旅遊達人孟浩然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張子容早早從樂清趕到永嘉上浦館碼頭迎接。

▲館頭山上望甌江。據南航分析,上浦館在今永嘉縣三江街道掛彩村與樂清市北白象鎮琯頭村之間的烏牛街道碼道村,此地有烏牛溪入甌江。

兩位老友,闊別十三載,竟然在浙江東南一隅的永嘉重逢。真是悲喜難言,感慨萬千。

作為東道主,張子容帶孟浩然首先到孤嶼打卡。畢竟這裡可是山水詩大佬謝靈運鍾情之地。

▲江心嶼舊景

我們現代人出去旅遊,喜歡拍照發微博、發定位、@好友。其實,快活的孟夫子一路走來也是一個「發帖小達人」。

他這一趟溫州之旅,留下了不少「寶藏」。

甫一出手,便是名作。地點:永嘉上浦館 @張子容

《永嘉上浦館逢張八子容》

逆旅相逢處,江村日暮時。眾山遙對酒,孤嶼共題詩。廨宇鄰蛟室,人煙接島夷。鄉園萬餘裡,失路一相悲。

孟浩然的才華,不得不服。「眾山遙對酒、孤嶼共題詩」,更是收穫了「瘋狂贊」。

宋代詞人劉辰翁讚賞此詩「句句淘洗欲盡」;明代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也舉「眾山」兩句評論,「孟襄陽五言詩句,每一詠之,便習習生風」;清代紀曉嵐點讚:全詩「雍容閒雅,清而不薄,此是盛唐人身份」。

同遊孤嶼後,兩人才抵達張子容在樂清的官署,他們在這裡共度除夕跨年夜,品美酒、賞古曲。

《除夜樂城逢張少府》

雲海泛甌閩,風潮泊島濱。何知歲除夜,得見故鄉親。餘是乘槎客,君為失路人。平生復能幾,一別十餘春。

可能路途勞累或水土不服,過了年不久,孟浩然病倒了。

因張子容的挽留,他又住了一段時間。病癒後,兩人再次遊覽永嘉山水。幾度泛舟江心孤嶼,飲酒吟詩,極盡其趣。

那時的孤嶼,分為東西,水流其中,龍潭旋轉,海眼噴泉,既沒有寺,也沒有僧。

據記載,過了100多年的唐鹹通年間(公元860-876年),才在東、西嶼開始建寺廟及西塔。此時江心嶼還是一個荒蕪的孤島。恐怕除了一座謝公亭外,別無其他建築物,一般人尚難識其趣。但歷覽過名山大川的山水詩人孟浩然,卻對江心孤嶼的秀麗風光情有獨鍾。

▲江心嶼謝公亭

次年春天,孟浩然作別摯友,告別永嘉。那天正風大浪湧,張子容送他到江邊,解開纜繩,依依惜別,情景動人。

《永嘉別張子容》

舊國餘歸楚,新年子北徵。

掛帆愁海路,分手戀朋情。

日夕故園意,汀洲春草生。

何時一杯酒,重與季鷹傾。

孟浩然此後對永嘉美麗的江海風光一直念念不忘。他曾在詩中回憶:「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如今,1200多年過去了。江心嶼上建有浩然樓,既紀念文天祥,也紀念孟浩然。

▲江心嶼浩然樓近照。老眯 攝

據統計,孟浩然的溫州之行,留下可考的詩至少六首。

張子容這待遇,估計李白羨慕到哭。李白為孟浩然寫的詩,據考證有5首。但孟浩然為李白寫的詩,一首也沒有。

聞一多說:淡到看不到詩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

人生暮年,孟浩然留下了千古幽然的《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睡到自然醒,睜開雙眼。不關心房價、不關心菜價,只關心花掉了幾朵。

大概唯有孟浩然這樣可愛赤誠之人,才能讀懂和寫出江心嶼的清絕。

編輯 | 豆豆

校對 | 鄭凌

參考文獻:

《孟浩然的溫州之行》 作者 徐順平

《孤帆天一涯——孟浩然的溫州之旅》 作者 南航

相關焦點

  • 1千多年前江心嶼怎麼玩?唐代旅行達人孟浩然筆下的孤嶼竟是這樣
    多年前的大唐在那個車馬慢沒有高鐵、飛機的時代長途旅行是種什麼樣的體驗?1200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旅遊達人孟浩然傳聞大半輩子都在旅遊的他曾不遠千裡完成了一次「溫州深度自助遊」訪發小、登孤嶼、過溫州年......
  • 旅行研學系列(20)「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溫州之江心嶼
    「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溫州旅行研學系列(8)之江心嶼
  • 說不盡的江心嶼
    它是佛之島,島上古寺高僧輩出,佛教文化深厚;它是詩之島,李白、杜甫、孟浩然等詩文大家都曾留下詩詞歌賦,歷代名人詠嘆的詩章數不勝數;它還是塔之島,島上屹立的東西雙塔,分別始建於唐宋兩代,是享譽世界的古航標。江心嶼凝聚著世世代代溫州人的珍貴記憶,是當之無愧的溫州文化地標。然而,關於江心嶼的圖書雖然很多,卻一直缺乏一部能全面、詳盡、完整地介紹江心嶼的著作。
  • 泰順古代文人遊江心嶼,看吳馹等人為「詩之島」添詩
    泰順古代文人遊江心嶼陳能雄/文江心嶼位於甌江中遊,風光旖旎,有「甌江蓬萊」之稱;著名詩人謝靈運、李白、孟浩然等人都曾遊跡於此,並留下錦繡詩篇。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趙構為避金兵之亂,入海逃避,在溫州沿海漂泊數月,曾駐蹕江心嶼的普寂禪院(江心寺)。
  • 江心嶼這處千古奇景「龍潭」就在江心寺
    20世紀60年代江心嶼影像圖(紅色虛線為現今江心嶼範圍示意)據清《光緒永嘉縣誌》(1882年)載:「孤嶼,在城北裡許江中。東西廣三百餘丈,南北半之,初,兩峰對起,築二塔於其巔。江流貫其中,為龍潭,中峙小山,即孤嶼。東為象巖,西為獅巖。唐鹹通中(860—874)建江心寺。宋時,蜀僧清了(1088 —1151)以土窒龍潭,聯兩山成今址……建炎四年,高宗嘗駐蹕。」
  • 江心嶼開園啦!《江心嶼手繪導覽地圖》帶您玩轉這個元旦
    -江心寺-  滄海桑田,江心嶼幾多變遷,據《溫州府志》記載:孤嶼原為二島,東西對峙,中貫川流,期間有龍潭,深幻莫測。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奉詔而來的蜀僧青了,率眾拋石填塞中川,二嶼合而為一,並興建中川寺。
  • 「金秋文化節」展出江心嶼老照片
    為了更好地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由鹿城區委宣傳部、區旅遊局主辦,區文聯、市攝影家協會等聯合指導的「憶江心」老照片紀念展、「鬥城再現」鹿城老照片攝影雙展於近日在江心嶼落下帷幕,此次展覽共展出200餘張鹿城老照片。江心嶼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打卡」聖地。宋高宗趙構、民族英雄文天祥、著名詩人李白、孟浩然、杜甫、陸遊、王十朋、董其昌、郭沫若等都曾涉足於此,留下大量詩詞歌賦和文物古蹟。
  • 溫州江心嶼 不可多得的山水勝景人文歷史
    過江心嶼 孤嶼伶仃峙濁流,千年風物一江秋。我今袖手經行客,紅葉蕭蕭照白頭。作者:羅永珩戊戌初冬,經過溫州,與玲同遊江心嶼。溫州孤嶼,俗稱江心嶼,位於溫州市區北面甌江之中,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東西長,南北狹,古時為兩個小島。早在南朝,宋初郡守謝靈運就曾登上孤嶼,寫下"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
  • 中國詩之島,世界古航標:溫州江心嶼,一起回到過去看看風景
    亂流趨孤嶼,孤嶼媚中川。雲日相暉映,空水共澄鮮。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想像崑山姿,緬邈區中緣。始信安期術,得盡養生年。修建後的江心嶼,多了一層安靜。每個人都不語,靜坐著與自然進行心靈上的溝通。有的一家子,在岸邊的座椅上,看著遠處,再看看對方,看看孩子,這樣的日子,就很美好。
  • 消失了千年的奇景竟還在江心嶼
    此孤嶼非今孤嶼孤嶼椒中的「椒」字,不是現在理解的「花椒」等茴香科植物,而是康熙字典中的古文「山頂」之意。孤嶼椒,指的是孤嶼的山巔。同樣,孤嶼椒中的「孤嶼」也不是當代人所理解和看到的江心孤嶼。讓我們循著古籍中的記載,探尋「孤嶼」最早的本義。據清嘉慶年間陳舜諮修編《孤嶼志》載:「城北甌江中,廣東西三百餘丈,南北半之。
  • 溫州江心嶼:千年名勝之島,人文淵藪之地
    甌江孤嶼:江心嶼一座孤嶼,二塔凌雲,三寺並立,四季熙攘,【注釋】江心嶼:與鼓浪嶼、太陽島、橘子洲並稱中國四大名勝孤嶼。謝靈運、孟浩然、李白、杜甫留下數以千計的詩篇墨韻,宋高宗駐蹕,文天祥留居,英國領事館,木魚法師舍利塔(靈隱寺方丈),人文淵藪之地。
  • 溫州江心嶼沒有鼓浪嶼有名,卻吸引數十位詩人留跡駐足
    江心嶼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橫臥在溫州市鹿城區北面甌江之中。景區佔地面積為1070畝。其盛名從南北朝至今已有1570多年,是中國四大名勝孤嶼之一。江心嶼自然風光秀麗,古樹名木蒼翠蓊鬱,亭臺點綴,橋榭相映,歷來被譽為「甌江蓬萊」。
  • 溫州江心嶼,一樓千古兩詩人
    孤嶼潮生塔自高。魄化杜鵑啼夜月,神騎白馬瞰秋濤。憑欄一望忠魂杳,天地茫茫首重播。"清代溫州太守方鼎銳在《登浩然樓弔文信國》中有"我登浩然樓上望,弔古愴懷真宰相。江上寒嗚咽聲,助我狂歌更悲壯。"另一說為紀念初唐詩人孟浩然曾在江心登樓賦詩,故名之。
  • 800多年前,江心嶼曾遭遇溫州史上最慘水災!t它都渡了哪些颱風劫
    溫州歷來多颱風,江心嶼更是飽受劫難。千百年來,江心嶼經歷了無數風雨,但依然屹立在滔滔甌江中,清麗脫俗,發著光。孤嶼嶙峋聳境中,邵度攝於20世紀30年代龍灣永中坦頭村鋒門山南向石嶺上有一處800多年前留下的摩崖:乾道二年水滿到此,並刻有船形圖案。60米高的山埂上平淡無奇的8個字記錄了溫州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水患。江心嶼龍翔寺淹沒,寺宇毀者幾半。
  • 孟浩然樂成訪摯友-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 溫州日報主辦
    兩位文豪一起遊山賞月,飲酒賦詩,好不快活。「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正是李白對這位大隱者的由衷讚美。 孟、李兩人相聚不久,孟浩然得知好友張子容,貶官去了永嘉樂成當縣尉,便有心前去探訪。他與張子容年少時同在鹿門山這裡讀書,情投意合,「為生死交,詩篇倡答頗多」。後來張子容進士及第當了官,兩人從此分離,轉眼已有十多個春秋。
  • @溫州人,江心嶼請你為景區和古井起名,一個名字重獎1000元!
    原創孤嶼志孤嶼志3天前她,一座不甚奓闊的島,沒有摩天林立的樓宇,只有謝公筆下雲日輝映的初時驚喜;她,一座波瀾壯闊的島,東西雙塔、江心寺、七古井、英領事館江心嶼東園改造提升工程即將完工10月1日將全面開園迎客是時候看看她那「孤嶼江心起,亭臺聳碧霄」的不同凡響;去聽聽「來去沙汀雁,興衰早晚潮」的波瀾壯闊;
  • 溫州有你想不到的文化聖地:池上樓,江心嶼,永昌堡,平陽省一大
    山江海、島泉瀑、廊橋溼地、億年洞穴、古堡古村薈萃於這片土地……這樣的人文地理條件實屬少見,而溫州就是這樣的幸運兒。世人皆知她以商業聞名,但卻忽略了她更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山水詩發祥地、南戲故裡與數學家搖籃」。溫州有你想不到的文化聖地。
  • 溫州文化地標新亮點:公園路和江心嶼,未來新地標:曹灣山遺址
    文化地標新亮點:公園路,江心嶼,曹灣山遺址公園> 江心嶼是全國四大名嶼,古蹟眾多如江心寺、英國領事館、革命紀念館、東西兩塔、浩然樓、澄鮮閣、文天祥祠等,風景秀麗,東西雙塔凌空,孤嶼在甌江。謝靈運、孟浩然、韓愈、陸遊、文天祥等歷代詩人都曾相繼留跡江心嶼,南宋初期宋高宗趙構避難在江心寺筆墨留跡「清輝」和「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