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孤嶼志孤嶼志今天
在這個8天長假,許多人都紛紛外出旅遊
如果時間倒回到1200多年前的大唐
在那個車馬慢
沒有高鐵、飛機的時代
長途旅行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1200多年前
唐代著名詩人、旅遊達人孟浩然
傳聞大半輩子都在旅遊的他
曾不遠千裡
完成了一次「溫州深度自助遊」
訪發小、登孤嶼、過溫州年
......
今年國慶江心嶼開園之際,
本期《孤嶼志》帶你看看,
這位盛唐時期「山水田園詩」代表人物
記錄下了那時的孤嶼模樣
……
「吾愛孟夫子」
頭號迷弟李白
在詩人滿街走的大唐,孟浩然的江湖地位有多高呢?
從他的粉絲後援會實力「可見一斑」。「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的李白是他的頭號迷弟。
孟浩然(公元698-740),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
他家境不錯,品學兼優,仗義疏財,先隱居在鹿門山讀書,後「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一路遊歷、一路交友、一路寫詩,快活得很。
40歲,他已譽滿天下,準備去京師考取功名,結果慘遭落榜。
他的官運有多衰呢?衰到唐朝詩人罕見。
他曾有一次和唐玄宗面對面「拍彩虹屁」的機會。
但他畢竟書生意氣,不小心念了一首意在歸隱之詩,「不才明主棄」。唐玄宗氣到當場拉黑,「你自己不才,幹嘛怪我拋棄」。
孟浩然終其一生,沒有一官半職。仕途的挫折,沒有讓他成為憤青。他還是一枚「小清新」
歸來,仍是少年。他繼續過著隱逸和漫遊生活,成了盛唐著名的山水詩人,詩風清新超逸。
李白小他12歲,一輩子狂拽酷炫。「天子喚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他卻對孟浩然的才學人品十分服氣,毫不掩飾傾慕之情,廣而告之。
「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開篇第一句就直抒胸臆 「吾愛孟夫子」,這可是李白的頭號迷弟杜甫都沒有的待遇啊。
李白為孟浩然寫的詩作中,更廣為人知的是這首《送孟浩然之廣陵》
「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
李白看著孟浩然的扁舟,變孤帆、變遠影、變碧空,久久不願離去。
如果放到今天,李白應該是會去機場,為孟浩然接機的那種「飯圈男孩」。
據傳,李白在湖北黃鶴樓送別後,孟浩然到了廣陵(揚州)後繼續一路南下。此行的終點站便是溫州樂清。
「何時到永嘉」
落魄摯友張子容
大唐開元年間的一個冬天,孟浩然乘舟泛海前來永嘉(溫州)。
他是湖北人,為何要千裡迢迢來到東南小邑?這裡不得不提到一位關鍵人物:張子容。
張子容是孟浩然的同鄉發小,「同隱鹿門山,為生死交,詩篇唱酬頗多。」
張子容考運不錯,但官運頗衰。
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張子容考取進士。曾任晉陵(江蘇武進)尉,後調樂城尉。
樂城,亦作樂成,即現在的樂清。來這裡當官,基本等於發配,「有時聞虎嘯,無夜不猿啼」。
據記載,樂城縣縣城在唐天寶三年(公元745年)才開始修築。而且全城周長近一裡,可見其小。張子容到任時,縣城的城牆都還沒正式建築。
初來乍到,水土不服,語言不通。張子容到此後,鬱鬱不樂。心境在詩篇裡時有流露,「曾為謝客郡,多為逐臣家」。
張子容感到自己猶如賈誼之被貶長沙:「題書報賈誼,卑溼似長沙」。
朋友不曾孤單過,一聲朋友你會懂。善良真誠的孟浩然為了安慰失意的髮小,就這樣地踏上了溫州訪友之旅。
▲《孟浩然集》明末吳興凌濛初朱墨套印本
途中,孟浩然在山陰(今紹興)與詩友崔國輔告別。永嘉越來越近了,他興奮地寫下了:
「
《宿永嘉江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我行窮水國,君使入京華。
相去日千裡,孤帆天一涯。
臥聞海潮至,起視江月斜。
借問同舟客,何時到永嘉?
」
別人報平安,寫封信。孟浩然報平安,直接誕生一首名詩。
試想他醒來睡眼惺忪之際,問了問身邊的旅客「什麼時候到永嘉啊?」或許,旅客會指著晨光裡的甌江回答「看到江心嶼,就到永嘉了」。
「孤嶼共題詩」
旅遊達人孟浩然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張子容早早從樂清趕到永嘉上浦館碼頭迎接。
▲館頭山上望甌江。據南航分析,上浦館在今永嘉縣三江街道掛彩村與樂清市北白象鎮琯頭村之間的烏牛街道碼道村,此地有烏牛溪入甌江。
兩位老友,闊別十三載,竟然在浙江東南一隅的永嘉重逢。真是悲喜難言,感慨萬千。
作為東道主,張子容帶孟浩然首先到孤嶼打卡。畢竟這裡可是山水詩大佬謝靈運鍾情之地。
我們現代人出去旅遊,喜歡拍照發微博、發定位、@好友。其實,快活的孟夫子一路走來也是一個「發帖小達人」。
他這一趟溫州之旅,留下了不少「寶藏」。
甫一出手,便是名作。地點:永嘉上浦館 @張子容
「
《永嘉上浦館逢張八子容》
逆旅相逢處,江村日暮時。眾山遙對酒,孤嶼共題詩。廨宇鄰蛟室,人煙接島夷。鄉園萬餘裡,失路一相悲。
」
孟浩然的才華,不得不服。「眾山遙對酒、孤嶼共題詩」,更是收穫了「瘋狂贊」。
宋代詞人劉辰翁讚賞此詩「句句淘洗欲盡」;明代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也舉「眾山」兩句評論,「孟襄陽五言詩句,每一詠之,便習習生風」;清代紀曉嵐點讚:全詩「雍容閒雅,清而不薄,此是盛唐人身份」。
同遊孤嶼後,兩人才抵達張子容在樂清的官署,他們在這裡共度除夕跨年夜,品美酒、賞古曲。
「
《除夜樂城逢張少府》
雲海泛甌閩,風潮泊島濱。何知歲除夜,得見故鄉親。餘是乘槎客,君為失路人。平生復能幾,一別十餘春。
」
可能路途勞累或水土不服,過了年不久,孟浩然病倒了。
因張子容的挽留,他又住了一段時間。病癒後,兩人再次遊覽永嘉山水。幾度泛舟江心孤嶼,飲酒吟詩,極盡其趣。
那時的孤嶼,分為東西,水流其中,龍潭旋轉,海眼噴泉,既沒有寺,也沒有僧。
據記載,過了100多年的唐鹹通年間(公元860-876年),才在東、西嶼開始建寺廟及西塔。此時江心嶼還是一個荒蕪的孤島。恐怕除了一座謝公亭外,別無其他建築物,一般人尚難識其趣。但歷覽過名山大川的山水詩人孟浩然,卻對江心孤嶼的秀麗風光情有獨鍾。
次年春天,孟浩然作別摯友,告別永嘉。那天正風大浪湧,張子容送他到江邊,解開纜繩,依依惜別,情景動人。
「
《永嘉別張子容》
舊國餘歸楚,新年子北徵。
掛帆愁海路,分手戀朋情。
日夕故園意,汀洲春草生。
何時一杯酒,重與季鷹傾。
」
孟浩然此後對永嘉美麗的江海風光一直念念不忘。他曾在詩中回憶:「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如今,1200多年過去了。江心嶼上建有浩然樓,既紀念文天祥,也紀念孟浩然。
據統計,孟浩然的溫州之行,留下可考的詩至少六首。
張子容這待遇,估計李白羨慕到哭。李白為孟浩然寫的詩,據考證有5首。但孟浩然為李白寫的詩,一首也沒有。
聞一多說:淡到看不到詩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
人生暮年,孟浩然留下了千古幽然的《春曉》:
「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睡到自然醒,睜開雙眼。不關心房價、不關心菜價,只關心花掉了幾朵。
大概唯有孟浩然這樣可愛赤誠之人,才能讀懂和寫出江心嶼的清絕。
編輯 | 豆豆
校對 | 鄭凌
參考文獻:
《孟浩然的溫州之行》 作者 徐順平
《孤帆天一涯——孟浩然的溫州之旅》 作者 南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