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是園林之城還是運河城市,今天「運河十景」建設工作正式啟動

2021-01-16 媒體大搜索

蘇州是「園林之城」,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但蘇州還是「運河城市」,這事你知道嗎?

2014年,中國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作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蘇州是大運河沿線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遺的城市,呈現出大運河獨特的城市歷史文化景觀。

京杭大運河蘇州段,北起蘇錫兩市交界的新安沙墩港,向東南方向至石湖北,轉向東行至蘇州城東寶帶橋後折向南行至太浦河,先後流經相城、高新、姑蘇、吳中、吳江5區,總長度約80公裡。溝通河道包括山塘河、上塘河、胥江、平江河、環城河和古纖道,是蘇州河道活水的重要來源。

為打造好標誌項目,加強運河「活保護」,蘇州正加緊推進「運河十景」建設工作。

吳門望亭

望大運河千年古蘊

望亭是京杭大運河進入蘇州的第一鎮,白居易詩「燈火穿村市,笙歌上驛樓」,描繪了古時望亭的繁華盛景。千年歷史長河中,望亭留下了稻作文化、良渚文化、崧澤文化、古驛文化印記。

滸墅關

觀活碼頭物阜民豐

滸墅關鎮素有「江南要衝地,吳中活碼頭」之稱,是一座因大運河而繁盛的千年古鎮。明宣德四年(1429年)設鈔關,景泰元年(1450年)成為全國七大鈔關之一,遂名滸墅關。

楓橋夜泊

誦古寒山唐風詩韻

楓橋因詩而起、因河而興,唐代張繼夜泊楓橋揮就千古名詩,引得千百年來無數文人遊子來到楓橋尋覓「江楓漁火」的美妙詩境,景區內楓橋古鎮、寒山古寺、古運河、楓橋、鐵鈴關「五古」享譽海內外。

 平江古巷

訪老街巷吳門風雅

平江古巷是蘇州現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歷史文化保護區,堪稱蘇州古城的縮影。平江歷史街區內縱橫街巷有20餘條,古橋13座,洪鈞故居、禮耕堂潘宅、顧頡剛故居等堪稱中國民居建築珍品,沈宅、全晉會館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彈、崑曲活態傳承的重要載體。

虎丘塔

遊虎丘山巖壑傳奇

虎丘素有「吳中第一名勝」之稱,虎丘山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風範,景區內千年雲巖寺塔是世界第二斜塔,劍池埋有吳王闔閭墓葬的千古之謎,千人石留下了「生公講座,下有千人列坐」的佳話,萬景山莊匯集蘇派盆景之精華,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畫。

水陸盤門

看古盤門水陸縈迴

盤門,古稱蟠門,為吳都八門之一,景區內擁有全國現存唯一的水陸城門、省內現存最高的單孔古石拱橋—吳門橋。盤門曾是蘇州西南交通樞紐,是範成大筆下「人語嘲喧晚吹涼,萬窗燈火轉河塘」的熱鬧之地,也曾是商貿雲集的繁華地區。

橫塘驛站

過橫塘驛客到烹茶

橫塘驛站是京杭大運河沿線為數不多的水陸兩用驛站,「背城面河,氣勢宏敞」,以橫塘驛站為代表的古代蘇州驛站,素有「姑蘇驛遞南接行省,北抵大江,東南貢賦並兩浙,閩海之供,悉由茲道,是以送往迎來,歲無虛日」之說。

寶帶橋

賞寶帶橋長虹臥波

寶帶橋全長316.8米,53孔連綴,是目前國內橋身最長、孔數最多的古代連拱石橋,遠觀形似飄動在大運河上的一條寶帶。

據《舊唐書》所載,王仲舒在蘇州任刺史期間,為體恤縴夫辛勞、確保漕運順暢,他率先捐出了自己的一條玉質寶帶,籌錢修建了寶帶橋。在保證實用價值的同時,為吳地百姓留下了「寶帶串月」的獨特景觀,更有乾隆《寶帶橋》詩「印公豪敓蘇公物,飛作吳中第一橋」的贊語。

石湖五堤

走石湖堤春風夜月

石湖是太湖湖灣之一,與七子山一起構成蘇州古城四角山水的西南角,歷史上有「吳郡山水近治可遊,惟石湖為最」的讚譽。

吳堤、越堤、石堤、楊堤和範堤五條堤壩橫臥水面,範公祠、楞伽塔、越城遺址、行春橋、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含蘇州動物園)等景物景觀散布其間。

平望·四河匯集

品運河鎮江南風情

京杭大運河自此向南到錢塘一分為三,與太浦河縱軸交匯,形成了四河匯集(大運河、老運河、太浦河、頔塘河)獨特稟賦與鶯湖八景等絕勝,造就了水運時代「大商巨舶」「百貨湊集」的「巨鎮」。

今天,「運河十景」建設工作正式啟動!

蘇州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今天(1月12日)上午在蘇州金雞湖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會上正式啟動大運河蘇州段「運河十景」建設。會後,與會專家對《蘇州「運河十景」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進行了解讀。

該方案明確了吳門望亭、滸墅關、楓橋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陸盤門、橫塘驛站、寶帶橋、石湖五堤、平望·四河匯集10個項目建設目標、區域範圍、工作計劃和責任單位,助推各項任務落實落細。

為推進大運河和景觀文化帶建設,整治提升運河沿線風貌,在綜合考慮運河沿線遺產保護、防洪防汛等工作要求的基礎上,《方案》明確將進一步做好運河兩岸風貌提升、大運河堤防加固、運河沿線步道貫通、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大運河流域水環境整治提升、河道清淤淨化等工程。接下來,虎丘塔將把運河沿岸綜合治理常態化、長效化,持續提升運河沿岸整體風貌;水陸盤門將運用科技手段對運河沿岸景觀進行美化和燈光亮化;橫塘驛站計劃恢復古驛站、水碼頭等文化遺存,還原歷史風貌;寶帶橋也首先按照省文物局批覆的《寶帶橋維修方案》實施寶帶橋修繕計劃等。

為充分發揮好串珠成鏈的效應,更好地激發大運河文化帶的活力,會議還要求各項目儘快策劃一批運河精品旅遊線路,設計一批宣傳產品,讓遊客「引得來、留得下、玩得好」。《方案》中,吳門望亭計劃整合「湖、田、街、橋、廠、站、園、驛」等核心文旅景觀,打造大運河獨特景觀帶;楓橋夜泊將做足做優「水上」「岸上」兩條遊線,打造「船上民宿」,還原《楓橋夜泊》詩境,建設江南水鄉書場、打造沉浸式文化夜遊項目等;石湖五堤將對蠡墅老街改造升級,打造以藝術創意、沉浸體驗、生態宜居、休閒旅遊、功能提升為主要內容的蠡墅生活美學小鎮。

蘇州作為大運河沿線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遺的城市,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節點。建設好「運河十景」是建設好大運河文化帶「最精彩一段」的重要內容,讓「運河十景」成為推動文化產業倍增和做強江南文化品牌的重要支撐。(蘇報融媒記者 羅雯/文 杭興微/攝)

責編:李俊鋒

相關焦點

  • 蘇州打造「運河十景」激發大運河文化帶活力
    大運河蘇州段自古就是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一段。蘇州是大運河沿線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遺的城市。蘇州該如何做好這「最精彩一段」?  蘇州的大運河串聯9個古典園林、6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和7個遺產點段。橋文化、米市文化、驛站文化、滸墅關古鎮、平江古巷、虎丘塔……大運河蘇州段將運河物質文化、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統一起來,讓現有的文化資源、歷史建築、園林、非遺等「串」起來、「活」起來。
  • 蘇州:建設「運河十景」激發大運河文化帶活力
    新華社南京1月13日電(記者劉巍巍)記者獲悉,江蘇省蘇州市計劃啟動大運河蘇州段「運河十景」建設,以激發大運河文化帶活力。根據《蘇州「運河十景」建設工作方案》,吳門望亭、滸墅關、楓橋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陸盤門、橫塘驛站、寶帶橋、石湖五堤、平望·四河匯集為蘇州「運河十景」建設目標。《方案》明確將做好運河兩岸風貌提升、大運河堤防加固、運河沿線步道貫通、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大運河流域水環境整治提升、河道清淤淨化等工程。
  • 建設「最精彩一段」 蘇州將打造「運河十景」
    來源: 鳳凰網房產蘇州站蘇州是大運河文化帶上一顆耀眼的明珠。如何擦亮運河文化名片?蘇州已經有了新一輪的構想——打造「運河十景」。蘇州地處長江經濟帶和運河文化帶的交匯點,運河沿線擁有眾多歷史文化遺存。全國運河沿線僅存的兩處水陸驛站之一——橫塘驛站,位於運河和胥江的交匯處。今年年初,姑蘇區和相關部門對這裡進行了修繕。
  • (文化)蘇州:建設「運河十景」激發大運河文化帶活力
    來源: 新華社 舉報   新華社南京1月13日電(記者劉巍巍)記者獲悉,江蘇省蘇州市計劃啟動大運河蘇州段
  • 我市精心打造「運河十景」品牌 激發大運河文化帶活力
    大運河蘇州段自古就是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一段。蘇州是大運河沿線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遺的城市。蘇州該如何做好這「最精彩一段」?蘇州的大運河串聯9個古典園林、6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和7個遺產點段。橋文化、米市文化、驛站文化、滸墅關古鎮、平江古巷、虎丘塔……大運河蘇州段將運河物質文化、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統一起來,讓現有的文化資源、歷史建築、園林、非遺等「串」起來、「活」起來。
  • 許昆林乘船考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精心打造蘇州「運河十景」
    精心打造蘇州「運河十景」讓文化名片活起來火起來許昆林專題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和水環境建設工作
  • 蘇州「運河十景」這張名片要火了
    來源: 鳳凰網房產蘇州站12月12日,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對大運河文化帶和水環境建設工作進行專題調研,實地考察了規劃建設中的五個蘇州「運河十景」景點,強調要精心打造蘇州「運河十景」,讓文化名片活起來火起來。
  • 讓遊客留得下玩得好 專家解讀《蘇州「運河十景」建設工作方案》
    蘇報訊(蘇報融媒記者 羅雯)在昨天召開的蘇州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發布了蘇州「運河十景」建設項目相關內容。會後,與會專家對《蘇州「運河十景」建設工作方案》進行了解讀。該方案明確了吳門望亭、滸墅關、楓橋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陸盤門、橫塘驛站、寶帶橋、石湖五堤、平望·四河匯集10個主體工程項目及其配套工程項目,明晰了建設目標、區域範圍、時序進度和責任單位,並將開展系列運河品牌宣傳推廣活動。
  • 精心打造蘇州「運河十景」 讓文化名片活起來火起來
    昨天,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專題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和水環境建設工作,沿大運河蘇州段由北向南,乘船考察了兩岸風貌和稻香望亭、滸墅關、楓橋夜泊、橫塘驛站、寶帶橋等五個規劃建設中的蘇州「運河十景」景點。
  • 全球運河城市代表聚首揚州
    我省深度講述大運河故事,組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創作大型史詩歌劇《運之河》等文藝精品,編撰出版我國第一部運河通志《中國運河志》,啟動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和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發起成立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大力推動大運河文旅融合發展,在全國率先設立首期規模200億元的大運河文化旅遊發展基金,成功舉辦首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著力打造一批高品質文化旅遊景區、運河特色小鎮和文旅融合示範項目。
  • 蘇州運河文化小鎮首個項目明年開街
    作為蘇州「運河十景」之一的滸墅關運河文化小鎮,明年首個項目將開街。在最近召開的蘇州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專題會議上明確,蘇州將高水平統籌打造蘇州「運河十景」,滸墅關運河文化小鎮成為高新區唯一入選項目。據了解,滸墅關運河文化小鎮將按照「蘇州文化會客廳、長三角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的高標準定位,深度挖掘千年運河文化,對滸墅關重要歷史遺蹟進行保護與重建,將運河文化與旅遊休閒業態高度融合,再現中國大運河上最靚麗的一段,展現運河上的繁華盛世,打造大運河文化復興典範。
  • 《跟著運河去旅行》正式啟動
    運河千裡,景色萬千。從現在開始,你不必擔憂,我們聯合SMG《世界那麼大》拍攝組共同打造12集紀錄片《跟著運河去旅行》正式啟動,準備開拍!為你重新開闢一條旅遊新線路。,也意味著《世界那麼大·跟著運河去旅行》拍攝工作進入緊張的籌備階段,並且會在短時間內開始攝製。
  • 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姑蘇段建設,江蘇蘇州姑蘇區這樣做!
    會議專題梳理大運河姑蘇段沿線碼頭、健身步道和綠化、堤岸加固工程、動遷掃尾、未開發地塊等情況,專題討論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的堵點、難點問題,專題研究「運河十景」相關點位優化提升方案,為蘇州精心打造40公裡蘇州核心段,持續打響「江南文化」品牌作出更大貢獻。
  • 蘇州運河文化遺產活態傳承保護之思考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大運河文化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要按照「河為線,城為珠,線串珠,珠帶面」的思路,構建具有經濟文化影響力的空間格局框架。蘇州作為運河「線」上的重要一「珠」,如何利用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優勢,重塑蘇州「運河城市」新名片?
  • 蘇州文化新地標!全力打造運河文化小鎮、大運河風光帶
    來源: 鳳凰網房產蘇州站12月9日,蘇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虎丘區委書記方文浜專題調研京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情況。調研期間,方文浜從京杭大運河滸墅關文昌閣段乘船溯流而上,察看沿途航運、行洪、生態、文化、堤防、景觀等情況,並在途中認真聽取京杭大運河文化帶高新區段建設情況匯報,詳細了解京杭大運河文化帶高新區段歷史文化遺產、滸墅關運河文化小鎮項目建設、京杭大運河堤防加固暨運河風光帶建設等情況。
  • 「中國運河之都」儒運融合輝煌傳承
    其實早在多年前,這座運河名城就已經堅實地邁出了保護大運河的步伐,並且每一步都貫穿古為今用的理念。搶抓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機遇,編制大運河濟寧段保護傳承利用規劃,建設大運河總督署博物館,加快推進南旺分水樞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濟州古城、老運河十裡畫廊等項目建設……透過漸趨成型的運河地標,融入儒風大運的運河之都風貌也將更加靚麗。
  • 世界上最美麗的運河城市TOP榜,TOP4為中國城市
    從古至今,水道一直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城市景觀增添了獨特的美。由於各種原因,從安全、灌溉、航行和連通到附近的城鎮等目的出發,世界上許多城市中修建了城市運河。今天,由於陸路交通工具和橋梁技術迅速發展,運河城市的數量正在減少,城市中的運河正在被空置以備道路之需。世界上運河城市所剩無幾,它們已成為熱門的旅遊景點。
  • 千年揚州:運河之城邁向高鐵樞紐
    12月8日的揚州東站,從站前廣場到開闊的站內大廳,人們忙碌地進行各項通車前的準備,地面清洗、屋頂清潔、燈飾檢查、舞臺布置……馬上,連淮揚鎮高鐵淮鎮段就要正式開通,揚州也將由運河之城邁向高鐵樞紐
  • 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姑蘇段建設,姑蘇區這樣做!
    、難點問題,專題研究「運河十景」相關點位優化提升方案,為蘇州精心打造40公裡蘇州核心段,持續打響「江南文化」品牌作出更大貢獻。市委常委、區委書記黃愛軍出席會議並講話姑蘇區是大運河文化帶上的重要坐標大運河蘇州段遺產的重要節點遍布姑蘇蘇州市最新排定的「運河十景」也有6個在姑蘇大運河姑蘇段建設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必須增強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姑蘇段建設工作的緊迫性和責任感力爭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
  • 「蘇州府」的「運河百景圖」:以河湖整合成棋,將古鎮串珠成線
    現實中的蘇州,是建在運河上的城市,河流如血脈般,延伸流淌在城市肌理中。7月29日晚,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蘇州分院舉辦「新時代高質量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線上研討暨「運河+」學者沙龍,探討蘇州運河文化發展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