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在瑞士阿爾卑斯山頂遇到一位性格開朗健談的老婦人;
她對我說:「我永遠幸福!」;我問:「為什麼?」;她說:「你應該先問: 你幸福的標準是什麼?」;我便這樣問了。她答:「就是能簡單地呼吸,在呼吸停止之前,沒有什麼不幸的。」我又問:「那呼吸停止之後呢?」;她說:「那就不幸了,不過那時候我也感覺不到了!」
是的,呼吸是生命之根,而清潔的空氣和水又是人類的生命之源。而空氣的重要性更勝過水。
在廣西,有個被稱為「長壽村」的巴馬村,人們普遍認為巴馬長壽是緣於那裡優質的水源。我則認為主要是來自巴馬的優質空氣,如果空氣不優質一定會融入水中汙染水源!
筆者常年每日凌晨四點早起晨練,就是為了貪婪呼吸河邊那清新香甜的空氣。
現立於青海湖畔,空氣純淨得像是被洗過一般,有著夏夜裡荷葉薄荷的清香,初升的陽光穿透雲層投向大地,光線下看不到一絲塵埃。
在細細微風中做了一輪呼吸功法,清新空氣沁心入肺,浸進細胞,融入血液後通達全身,頓感整個身心無比明快通透,一陣空靈!
懷揣著愉悅空靈的心情,身心明快地啟動湖岸小弗,在夢醒人們陸續到達湖邊前,踏上西去張掖之路;
從青海湖到張掖有大、中、小三條路可走,大路及高速,中路為國道,小路則是省道和村道。
美國領導學權威約翰·麥斯威爾把生活形容為三條道路:
小路——在這條路上,我們對待別人比他們對待我們要壞;
中路——在這條路上,我們對待別人與他們對待我們一樣;
大路——在這條路上,我們對待別人比他們對待我們好。
旅行的意義就在於途中遇到的人和事,而對於攝影者而言更是——風光盡在路上!故決定走中路——國道!
走國道的前段路是繞青海湖行進。
此時已是明媚清新的早晨,細小的雲片在淺藍明淨的天空裡泛起了小小的白浪,陽光投射在湖面粼粼水波上,散發出碎銀般閃閃光亮。
中國除了以GDP、採購經理指數PMI反映中國指標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指數——物流業景氣指數LPI。
環湖一路前行,穿梭在草原、沙漠、湖岸間平整瀝青道路上,雖道路兩旁風光無限,但近兩小時路程僅遇見一輛小車,與四川境內大貨車長流疾馳狀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從這不景氣的物流中或許能反映出甘肅省的經濟現狀——不景氣!
一路上,只見路兩旁是無盡草原和沙漠,在這樣的道路上駕駛會產生一種幻覺;仿佛感覺道路與草原沙漠相連,即使不小心開出路面也無大礙。
可經近處仔細觀察,道路兩旁全是溝壑,稍不留神輪入溝壑後,其結果就會車毀人亡,當年歌手「火風」就是在新疆這樣的道路上車禍身亡的。
故這裡的道路全是60—70公裡/小時的區間限速,以保障駕乘人員的生命安全。
物流業景氣指數反應出一個地方的經濟狀態,而駕駛行為則反應出一方的文明素質與修養。
極不文明的隨意穿插、擠佔車道、不禮讓行人、佔道不讓後車超車、大聲鳴笛等現象在成都是司空見慣!
往往一個地方的經濟好壞能反映是此地人的文化修養和素質,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窮山惡水出刁民!
四川經濟增量和體量是甘肅不能比的,想必甘肅人的文明素質體現在駕車習慣上恐與四川相比會有過之無不及吧?
距離張掖約一百公裡左右,道路上漸漸多了許多重卡。中、大型貨車也匯入到大小車流中,雙向兩車道的國道上便顯得較為擁擠。但雙向車流都井然有序地行駛,不見一輛甘肅本省車輛大聲鳴笛,隨意變道穿插現象發生,但凡有前車發現我緊跟車後,無論你是否閃燈有超車之意,前車均會發現並主動減速靠邊給你讓出超車道路,且讓行在緊貼路邊溝壑,讓人感動嘆服!
筆者在超越前車後都會輕笛,並向右側頭示敬!被超越車輛駕駛員同樣輕鳴並向我微笑以示回敬!如此數十輛車均是如此,不由得讓人由心感嘆和敬佩甘肅這個經濟欠發達省市人員素質與修養之高!
一路走來心情相當愉悅,漸漸地,道路兩邊蒼涼沙漠演變成了高高聳立雲端的楊樹林,筆直挺拔遮擋著高原那灼熱的陽光,為行者帶來陣陣陰涼!
楊樹林漸漸遠去,道路逐漸寬敞,變為了雙向八車道,一座秀麗頗具江南韻味的城市出眼前。
是的——張掖到了!
西漢時期,大將霍去病將長久侵犯中原的匈奴驅逐出境後,為穩定邊關貿易,在其領地先後設立了酒泉郡、武威郡、張掖郡、敦煌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河西四郡,形成了西域的貿易通道——河西走廊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古絲綢之路。
張掖郡,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絲綢之路的重鎮,是新亞歐大陸橋的要道;自古就有「金張掖、銀武威」的美譽。
所謂的「金張掖、銀武威」一定指的是當時軍事位置的重要性,放在今天來看,以張掖七彩丹霞地質風貌來形容張掖還應著上個「色」——金色張掖!
金色張掖真可謂天造奇觀出勝景,四大景點,無論立足那處,均能震撼到七彩丘陵色繽紛,紅豔形奇若渥丹之心情!
面對四處無需雕飾的自然之美,什麼構圖、用光等攝影技術均顯多餘,只需鏡頭對景使勁「咔嚓」即可,因為它實在是美得——太不合理!
旅行的最大意義就在於「行」的途中對人和物觸動內心底層的感悟!而不僅只是在景區拽幾下「到此一遊」地留個影了事!
面對這浩瀚如波的多彩地貌,深嘆大自然的宏偉和人類的渺小,但不管大自然畫出多少的神筆,宇宙多麼的浩瀚,生物多麼繁茂,引以為豪的是迄今為止,人類具備一系列其他物種所沒有的獨特優勢。
人類現已把自身群體自塑得日新月異,這樣的自塑先是為適應環境,被動地改變自身,然後就漸漸主動去改變自然:發明工具、施行教學、鍛鑄品格、崇尚優秀。而相比之下,其他物種雖然也有進化,卻遲緩得多。
人類是迄今唯一懂美、愛美、創美的生物群體。而且美的標準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全人類組成了美的默契、美的凝聚,這使人類生活產生了一種著魔般的吸附力量。
但現實的人類又具有可憐的一面,可憐在進化過程中虛假、自大,不能像眼前大自然打造出的山川這般踏實永恆。
面前的丹霞用七彩來勾勒真實,而人類卻往往用虛假來掩飾真實,用自大來掩飾渺小,用永恆來掩飾速朽,用教條來掩飾無語,用輸贏來掩飾共亡。
人們明知遲早要面對「一無所有」,卻在不斷地攀談「擁有和佔有了多少",為的只是在人們精緻的私有屏障前心滿意足,不再恐慌!
但是,恰恰是這種「擁有」和「佔有」按動了眼下就會遭禍的按鈕。
大家都要「擁有」,人人爭著「佔有」,無數的社會糾紛形成了。糾紛自然會激化,那就指向了人文劫難。
人們為「擁有」而爭搶,在人心中分劃出很多界線,守住已搶得的界線,覬艦未搶得的界線。千百年來,掠城奪土、割地劃疆、無非為此。
所謂界線,就是以一種脆弱的契約方式來固化擁有,擴展擁有。其實,這也是一切人文劫難的固化和擴展。
這種物慾爭奪的文化劫難,使得人類人心混沌,不辨是非地扭曲著人類靈魂!這一切很容易被看成是人類進步的證據,其實,這是以複雜的方式回歸荒蠻。
於是,智者不得不轉過身來開始修身修性,倒空自己,以「空杯」心態看空外在,從根本上做起,以避開這種人文劫難。
空杯心態是要看穿一切外在牽絆,哪怕這些羈絆具有充分的社會公認性、歷史性、傳承性、也要努力分辨、看穿、清空!
牽絆不會自己承認是牽絆,它們大多以「必須形態」出現,如房子的大小、車子的豪華、存款的多少、包括衣著的光鮮...等等,看起來都難以離棄,不能割捨。
看穿它們的關鍵,還是要找回初始的正覺,回歸到那個看穿「皇帝的新衣」兒童純淨的目光。
基於這種思維,原來堆在腦子裡的大量「一定」、「必須」、「理所當然.「必不可少」,也就渙然冰釋,化作流水,琤琳而去。對於前人所做的那些事情,可能情有可原,但我們今天完全可以重新作出裁斷!
我們可以憑著純淨的目光提出一系列問題:世事匆匆,真要如此彰顯肌肉嗎?真要如此頤指氣使、訓示民眾嗎?真要如此追求虛榮、權勢嗎?真要賺那麼多錢,挖那麼多礦,造那麼多房嗎?…..!!
我們真該——望遠能知風浪小,凌空始覺海波平...!!
此為第三篇西域行,接下來的陋文盡請關注此號——「獨行天涯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