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向你介紹一位你爸媽都喜歡的南方美少女——劉三姐。
看完這篇,再也不怕家庭聚會沒有共同話題。
和七大姑八大姨打成一片不是問題。你的遠方表親還會特地跟你喝一杯,以表敬意。
在遍地是人才的唐朝,她有什麼過人之處,能傲立於歷史的長河?答案是嘴。
三姐的嘴,懟人的鬼,憑藉一張嘴,闖出了一片江湖,尤其是在唱山歌這一領域,歌仙非她莫屬,對,詩仙李白那個仙。
劉三姐嘴上功夫如何,看她「嘴炮」就知道了。
財主管家阻止三姐和鄉親們唱歌,三姐上前對線,話裡有話,懟得愛管閒事的管家一句話說不出來。
「天下怪事樣樣有,敬酒不吃吃罰酒」,這句話尤其適合說給那些聽不懂拒絕的人。
懟完管家懟財主,幾秒鐘之內諷刺財主「殺人會使兩面刀「,識破財主圓滑的詭計。
不懼爹味,跟著三姐,社恐也能學會懟人技巧。
就是要陰陽怪氣
絕妙的輸出,罵人不帶髒字,我願意稱之為絕活,slay————!
MC.3SISTER
三姐來自灕江流域,唱的自然是廣西山歌。
山歌是一種自由的藝術形式,可以理解為《詩經》中的「風」,來自民間,取自田野。
廣西流行「對歌」,每年三月三的對歌大會,俗稱歌圩,專註解決廣大單身青年的婚戀問題。
唱山歌嘞
在不少辣妹心中,山歌也許帶著一絲泥土的氣息,但,誰說土酷不是潮?
劉三姐的歌,青春洋溢,不懼鋒芒。
不禁使我想到當今流行的另一種音樂形式,來自大洋彼岸的hip-hop。
hip-hop來自少數族群,山歌來自少數民族,嗯,相似度85%。
山歌也是一門學問
三姐的一身本事,放在battle賽場依舊不輸,更何況山歌創作自由,不拘泥於形式,想唱就唱,愛唱什麼就唱什麼;不限地點,有山頭就能唱,張口就來。
今天,讓我們拿出小本本,一起來學習三姐的姐言姐語。
過去沒有那麼多娛樂活動,能趕上一次歌會,可算得上是盛況。
十裡八鄉的鄉親們都趕來看三姐的模樣,聽三姐唱歌,頗有一絲瓦坎達登基大典的意味。
三姐唱歌一般四句為一段,前兩段對應上一個人的歌曲,後兩段用自己的話回懟,妙趣橫生,大伙兒聽了都要拍手叫好。
仔細聽歌,便會發覺,唱山歌時沒有奏樂,很多調都是唱歌的人決定,對歌便如填詞一般,跟著一樣的beat唱,非常考驗每位選手的腦瓜與反應能力。
賽場如戰場,每個神經都得繃勁嘍。
對歌,又像對對聯,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
不論誰先出題,三姐沒有敗績,battle永遠保持領先。
作為一個少女,三姐除了鬥地主,在和男青年對歌上,即使土味情話頻出,也不會讓對方佔了便宜。
面對一群嬉皮笑臉的同村小夥,年輕的女孩們都羞答答的樣子,只有三姐挺身而出,呵呵,猜謎,姐姐陪你們玩一玩。
三姐甚至還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跳出對方圈套,靠邏輯取勝。 面對答非所問,三姐只好用一句「你神經病啊」來終結對方。在與財主對歌時,三姐善用「偷換概念"」張冠李戴「等邏輯技巧。即使教育程度不算太高,平時自學成才的能力在此時大放光彩。逼得對方急了急了急了急了急了急了急了急了急了急了……用魔法打敗魔法,吵架總是沒發揮好的人可以記筆記了。
三姐有多重身份,有時是歌仙,是女神,有時是農家女,有時是普通的民間歌手。 壯族地區與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大多數漢族地區不同,媒妁之言不受歡迎,反而流行自由戀愛,女孩和男孩一樣,可以追求真愛。民國時期,地方政府竟然以傷風敗俗為名,禁止當地人唱山歌,但耐不住青年們對自由的嚮往,禁令也就不了了之。可見山歌對於壯族人的重要性。而劉三姐,據說就是編排這些戀歌的人。放在當代,可謂是集歌手與作詞家於一身的diva了。在民間傳說裡,劉三姐是一個農家女子,廣西各個地方都有她的足跡,也就成了旅遊代言人,壯族、仫佬族等多個少數民族都有她的故事。 北京和廣西之間通行的列車,也命名為「劉三姐號」,瞧瞧,多大面兒!三姐歌喉動人,聰明睿智,可惜卻不能走仕途,只得將才華放歌田野間,十裡八鄉的小夥子,誰對歌也贏不了她。
她還是百姓心裡的大好人,在擺脫地主糾纏後,化成仙保護當地人。畢竟在過去人的心中,只有化成仙才是擺脫塵世苦難、再獲新生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