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系列遊記第59篇:正定城牆
本文系靜思齋·於嶽原創、自行拍攝,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尋訪時間:2020年4月11日
屋外春暖花開,卻是不能遠足。蝸居在家了這許多時光,補寫遊記的興頭早已衰敗,翻了翻前文,距上一篇的完成已近倆月了。昨日終於去正定喘了口氣,陪閨女在滹沱河邊玩了會兒後,順道去南門(長樂門)轉了一圈。
我們去正定基本上是沿體育大街一路向北,此路盡頭之處便是南門。在平時生活中,周邊環境的變化並不顯著,但這幾年每每來正定,總會有一種極為強烈的「日新月異」的感受,尤以南門這片為甚。雖然南門是每次來正定的必經之地,但駐足的次數並不多,翻了翻電腦裡的老照片,上一次在這裡留下影像已是18年2月。那是一個暗沉的霧霾天,城牆上人頭攢動,大概南門自整修完開門迎客之後,一直都是這般熱鬧吧。而這會兒天氣甚好,遊人卻是極少,毫無疑問還是因為疫情的影響。
藍天白雲之下,這難得一見的空曠,讓城牆和城樓更顯壯觀。之前我還專門看了一些關於城牆的文章,說像這樣講究的磚砌城牆,是從明代開始普遍應用的(當然,這絕不是說再往前沒有),而在此前相當長的歲月裡,夯土城牆才是的主流。如此說來,我們通過一些影視作品或遊戲而形成的一些關於古代城牆的直觀印象,恐怕畫面是非常不接近真實。
我粗略盤點了一下目前已評為國保單位的古城牆(不算長城一系和古遺址之類),一共是四十處,大多為明清磚砌城牆遺存,其中耳熟能詳的如北京、南京、西安等等,或許它們的外觀便是絕大多數人對於古城牆的認知了。至於古時原裝的夯土城牆是啥樣子,我一時還真是腦補不出,因為見的也都是些殘跡(比如最近走訪的元大都、元中都、三國合肥新城等),和原始風貌顯然相差甚遠,只依稀記得老《三國》裡的幾個畫面。其實所謂磚砌城牆,工藝上大概說來就是在夯土城牆的基礎上,外面再包一層城牆磚,但這需要的工時和資金可就大多了。
正定的築城史最早似乎可以上溯到東晉十六國時期,那是公元352年,前燕大將慕容恪在此建了一座名叫「安樂壘」的軍事城堡。後來,北周在安樂壘的基礎上築恆州城(石砌),到了唐代,滹沱河發水衝毀城垣,成德軍節度使李寶臣(就是《大唐清河郡王紀功載政之頌碑》中歌頌的那位)藉機擴建城牆(夯土)。千餘年間,這裡大多是區域的中心所在,但直到明朝中葉(明穆宗隆慶年間),堂堂的真定府城才包上了磚,成為現在這般模樣。據正定縣誌等史料記載,明代的這次包磚,徵調真定府各縣民工分段「承包」,還追加過一次六萬餘兩白銀的「投資」,工程整整幹了六年方告竣工!
不過這般宏偉的城牆,到了近代也不得不「化整為零」,在新世紀前後,正定城牆只剩一小部分殘垣斷壁,城磚更是被順得所剩無幾了。如今所見的南門這一片,是後來大規模重修的,成為了正定古城的一個招牌。據說這是有考古成果和國內頂級專家的支持,基本符合明代原貌,只不過看起來比較新罷了。或許也只有穿梭在一個個門洞時,從下面那些凹凸不平的地面,才能真切感受到歷史的年輪留下的那些痕跡,然歲月卻已無聲。
我以前一直覺得城牆和城門的結構都是大同小異的。但在正定南門,無論是遠看還是行走其中,都可以感受到它的一些特別之處,換言之,是一種結構上的繁複,在別處似乎也很少見過。古時在城門之外增築甕城的情況很常見,取「甕中捉鱉」、「請君入甕」之意嘛,也很好理解,老《三國》裡周瑜率兵打南郡,就是在甕城裡成了中箭虎。而正定的甕城外竟還築有月城(用於屏蔽城門的半圓形小城,形似月牙故名),正兒八經是個「三重門」,當年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均如是。正定城向有「三關雄鎮」之稱譽,這四個字就刻在南門的匾額上,但它的意思似乎沒有特別好的解釋。與其生搬硬套一些典故,不妨把思維簡單化,我琢磨著,會不會就是指這三道城門的結構呢?
咦?月城城門上怎麼嵌著一塊九省通衢的匾額?我還以為我看花了眼呢,趕緊查了一查。原來在古時九省通衢更多是一個概稱,形容地理位置重要,道路四通八達。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慢慢就成為武漢的專屬名詞了。
甕城門開口向東,經甕城進入南門,可從內側登上城樓。這個城樓則完全是復建的,準確來說,應該是二度復建。十年前冬天裡的一把火,把城牆上2001年落成的仿古建築給燒了,結果媒體報導曰:「河北正定城門大火燒毀千年古城樓」,這就未免有些譁眾取寵。所幸這場風波好像沒有對古城牆造成太大的損害,三年後,正定城牆躋身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列。正定城牆除了南門這邊重點修復開發了,西門和北門也還各有一丟丟,顯得更「原生態」,下面這張照片是我去年在北門所攝。
在南門城樓東側不遠處有一個觀景臺,從那向北遠眺,城內春意盎然,四塔一覽無遺。此四塔皆為國保單位,去年我也曾數度走訪過,但最終成文的只有開元寺須彌塔一篇。此情此景,讓我忽然重燃了些許激情,下周整理整理舊照片,再來更新一篇某塔的吧。
註:本文關於正定城牆變遷史的敘述,主要參考資料為於平蘭、楊雙秋所著《正定古城牆的興衰》一文,該文載於2003年出版的《正定文史資料第五輯》。
前文連結: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8)——山西渾源慄毓美墓
靜思齋 於嶽
2020年4月13日
有底蘊、有乾貨、有價值、可信賴的歷史文物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