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豹社】門店數量的持續擴張是連鎖藥店企業維持業績增長的重要因素,區域內密集開店盈利周期相對較小,跨區域開店則面臨盈利周期拉長,但跨區域開店是連鎖企業長遠發展的必經之路,今天我們借鑑日本藥店擴張之路,分析我國藥店擴張之路的可行性。
日本連鎖藥店跨縣擴張之路
日本連鎖藥店分為調劑藥局和藥妝店,調劑藥局一般分布於醫院和診所周邊,承接醫療機構門診處方,藥妝店類似於生活便利店,銷售非處方藥、化妝品、食品等,如藥妝店達調劑藥局的開設標準,也可銷售處方藥。日本調劑藥局和藥妝店門店分別約5.8萬家、1.4萬家,量類型的TOP10銷售收入佔比分別為16%、67%。平安證券認為,調劑藥局與醫療機構之間有密切關係,是一個非市場化的競爭狀態,因此連鎖率不高,集中度較低,TOP10集中度僅為10%。而藥妝店是充分競爭市場,具有品牌和規模優勢的大連鎖市場佔有率較高,TOP10市場份額近68%。
跨區域擴張是連鎖藥店發展的必然路徑:TOP4藥店中因松本清上市前基本完成國內跨區布局,因此近10年擴張步伐較慢,其他幾家擴張步伐較大,其中Tsuruha(鶴羽)從2006年的12個縣增加到2017年的32個縣,擴張最大已橫跨整個日本島。
收入地區分布更加均衡,知名度提升:Tsuruha(鶴羽)從90%收入來自東北和北海道,變成北方和中南部五大區域收入均衡的藥店。其他幾家連鎖藥店大力依賴局部收入佔比降低,降至至50%-60%以下,公司品牌知名度也有所提升。
收購和自建門店共同助力跨區域擴張;據平安證券統計,連鎖藥店進入新的縣後第一年增加藥店最多為5家,雖然大規模進入新的縣城市場情況不多,但併購在連鎖藥店後續擴張仍起重要作用,Tsuruha(鶴羽)新增門店有43%是併購獲得,松本清新增門店有39%是併購所得。
中國大中型藥店分布區域有限
我國連鎖藥店是2000年以後才開始興起,近兩年由於資本市場的關注,開始進入大規模擴張期,目前覆蓋省份數量大於15個的連鎖藥店只有國控和老百姓兩家,其餘多為區域性的連鎖藥店。我國TOP連鎖藥店中,每家覆蓋的省份都不多,均有較大的跨省擴張空間。在所有身份中,除廣西省內分別TOP10的6家連鎖店競爭較為激烈,其他省份連鎖藥店競爭不算激烈,擴張空間可觀。
大型連鎖藥店靠收購和自建門店進行擴張,但我國連鎖藥店行業集中度較低,單體藥店和小連鎖藥店佔絕大多數,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單體藥店和小連鎖店面臨淘汰風險,這也是大中型連鎖藥店併購擴張的大好時機。
我國一共有藥店44.7萬家,連鎖率51.3%,連鎖藥店企業6000家,平均每家僅有38家門店,TOP100連鎖店年銷售4.2億元,門店數量僅為160家。2010年以來,TOP100藥店集中度逐年提高,規模小的藥店在採購成本、獲客能力、經營管理方面均處於劣勢,無法與大中型連鎖藥店競爭,將面臨淘汰或收購的風險。
連鎖藥店TOP100銷售額佔比為46%,而其門店數量僅為12%,TOP10的5%的門店創造了19%的銷售額。100強以內的單店年銷售在300萬元左右,100強以外的單店平均年銷售僅51萬元。總體可以看出,規模較大的連鎖藥店創收能力更強。我國連鎖藥店雖多,但營收差距大,大多數藥店創收能力弱,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營收能力較弱的藥店有可能加速淘汰,集中度進一步向大中型連鎖藥店傾斜,區域性的連鎖藥店有望逐年擴張成長為跨區域和全國性連鎖藥店。
日本連鎖藥店上市時間多在2005年左右,比我國藥店上市高峰期早約10年,我國連鎖藥店類似於日本藥妝的發展歷程,由此推測我國連鎖藥店集中度持續提高也是必然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