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日本藥店擴張之路,中國藥店擴張是否可觀

2021-01-08 財經豹社

【財經豹社】門店數量的持續擴張是連鎖藥店企業維持業績增長的重要因素,區域內密集開店盈利周期相對較小,跨區域開店則面臨盈利周期拉長,但跨區域開店是連鎖企業長遠發展的必經之路,今天我們借鑑日本藥店擴張之路,分析我國藥店擴張之路的可行性。

日本連鎖藥店跨縣擴張之路

日本連鎖藥店分為調劑藥局和藥妝店,調劑藥局一般分布於醫院和診所周邊,承接醫療機構門診處方,藥妝店類似於生活便利店,銷售非處方藥、化妝品、食品等,如藥妝店達調劑藥局的開設標準,也可銷售處方藥。日本調劑藥局和藥妝店門店分別約5.8萬家、1.4萬家,量類型的TOP10銷售收入佔比分別為16%、67%。平安證券認為,調劑藥局與醫療機構之間有密切關係,是一個非市場化的競爭狀態,因此連鎖率不高,集中度較低,TOP10集中度僅為10%。而藥妝店是充分競爭市場,具有品牌和規模優勢的大連鎖市場佔有率較高,TOP10市場份額近68%。

跨區域擴張是連鎖藥店發展的必然路徑:TOP4藥店中因松本清上市前基本完成國內跨區布局,因此近10年擴張步伐較慢,其他幾家擴張步伐較大,其中Tsuruha(鶴羽)從2006年的12個縣增加到2017年的32個縣,擴張最大已橫跨整個日本島。

收入地區分布更加均衡,知名度提升:Tsuruha(鶴羽)從90%收入來自東北和北海道,變成北方和中南部五大區域收入均衡的藥店。其他幾家連鎖藥店大力依賴局部收入佔比降低,降至至50%-60%以下,公司品牌知名度也有所提升。

收購和自建門店共同助力跨區域擴張;據平安證券統計,連鎖藥店進入新的縣後第一年增加藥店最多為5家,雖然大規模進入新的縣城市場情況不多,但併購在連鎖藥店後續擴張仍起重要作用,Tsuruha(鶴羽)新增門店有43%是併購獲得,松本清新增門店有39%是併購所得。

中國大中型藥店分布區域有限

我國連鎖藥店是2000年以後才開始興起,近兩年由於資本市場的關注,開始進入大規模擴張期,目前覆蓋省份數量大於15個的連鎖藥店只有國控和老百姓兩家,其餘多為區域性的連鎖藥店。我國TOP連鎖藥店中,每家覆蓋的省份都不多,均有較大的跨省擴張空間。在所有身份中,除廣西省內分別TOP10的6家連鎖店競爭較為激烈,其他省份連鎖藥店競爭不算激烈,擴張空間可觀。

大型連鎖藥店靠收購和自建門店進行擴張,但我國連鎖藥店行業集中度較低,單體藥店和小連鎖藥店佔絕大多數,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單體藥店和小連鎖店面臨淘汰風險,這也是大中型連鎖藥店併購擴張的大好時機。

我國一共有藥店44.7萬家,連鎖率51.3%,連鎖藥店企業6000家,平均每家僅有38家門店,TOP100連鎖店年銷售4.2億元,門店數量僅為160家。2010年以來,TOP100藥店集中度逐年提高,規模小的藥店在採購成本、獲客能力、經營管理方面均處於劣勢,無法與大中型連鎖藥店競爭,將面臨淘汰或收購的風險。

連鎖藥店TOP100銷售額佔比為46%,而其門店數量僅為12%,TOP10的5%的門店創造了19%的銷售額。100強以內的單店年銷售在300萬元左右,100強以外的單店平均年銷售僅51萬元。總體可以看出,規模較大的連鎖藥店創收能力更強。我國連鎖藥店雖多,但營收差距大,大多數藥店創收能力弱,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營收能力較弱的藥店有可能加速淘汰,集中度進一步向大中型連鎖藥店傾斜,區域性的連鎖藥店有望逐年擴張成長為跨區域和全國性連鎖藥店。

日本連鎖藥店上市時間多在2005年左右,比我國藥店上市高峰期早約10年,我國連鎖藥店類似於日本藥妝的發展歷程,由此推測我國連鎖藥店集中度持續提高也是必然過程。

相關焦點

  • 日本處方外流推進30餘年,其連鎖藥店發展如何?
    2日本主要連鎖藥店比較分析我們統計了日本上市的前11大連鎖藥店,其中銷售規模排前8名的公司均為藥妝店,銷售規模在第9到第11的三家公司均為調劑藥局。為了節省人工成本,日本連鎖藥店企業僱傭大量兼職員工。以幾大連鎖藥店為例,其藥妝業務兼職員工比例均在50%以上,調劑業務兼職員工比例稍低,為20%左右。此外,雖然中國藥店與日本調劑藥局的單店員工數量相差不大,約為4-7人/店,但中國每百萬人口佔有的藥師數量僅為23人/百萬人口,大幅低於日本的227人/百萬人口。
  • 2020年中國零售藥店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加大線上布局挖掘...
    2、中國藥店連鎖率不斷提高2010年,我國連鎖藥店數量佔比僅為34.34%,2019年增長到55.34%,逐年提升的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是從政府監管來看,監管會繼續趨嚴,懲罰會增加中小藥店成本6、中國零售藥店行業發展趨勢一:併購速度加快擴張成本上升促進頭部企業優勢集中,中小連鎖及單體藥店發展天花板明顯,行業將迎來集中度的快速提升,從上市零售藥店整體保持著20%以上的增長來看
  • 四國藥店生態觀察:產業越成熟,連鎖化程度越高
    中國:60%的藥店連鎖率,臣妾做不到啊零售藥店近幾年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根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我國藥品零售市場銷售總額為1370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比上年同期增長9.0%,增幅回落4個百分點。儘管百強連鎖藥店銷售規模逐年攀升,其所佔市場份額卻呈遞減趨勢,集中度進一步下滑。在我國,大部分藥品主要通過醫院銷售給患者。
  • 開一家藥店 創出自己的一片天
    通過對一些私人藥店和連鎖藥店的走訪。小編發現有的藥店門可羅雀,但有的藥店人氣新旺。這兩種藥店在售賣的品種上基本相同,面積、人員配置、宣傳方式上也相差不大。那為什麼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人氣呢?通過對店主以及店員的採訪,小編了解到,在人氣不旺的店,店員給出的原因基本都是店的位置差,周邊環境不好,競爭對手離得太近。
  • 醫藥電商來了,連鎖藥店還是好生意嗎?
    中國資本市場正迎來第二梯隊連鎖藥店上市潮,除了健之佳,山東漱玉平民、湖南達嘉維康、湖南養天和也相繼在創業板提交IPO申請。而它們的競爭對手除了「四大金剛」以外,還有國大藥房、桐君閣、同仁堂等大批「國」字號玩家。
  • 藥店拿錯藥,患者死亡後,家屬起訴藥店賠償53萬被駁回
    回到本地後,王女士在當地藥店按甲醫院的中藥處方撿服中藥,而藥店員工錯將處方中「磁石」撿成「赭石」。王女士服用錯撿的中藥後出現身體不適,全身發黃,身體乏力等症狀,先後在市醫院、市中醫院、省醫院處住院治療,省醫院診斷為肝功能衰竭,藥物性肝損傷,原發性高血壓,神經性耳聾,膽總管擴張,甲狀腺腺瘤切除術後。最終王女士因病情加重,在出院3日後,於家中去世,未做屍檢。
  • 健康商業模式開啟藥店多元化之門
    再看其他地區,北京醫保全新、雲南健之佳、常州恆泰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都不約而同地開始著手引進母嬰產品,有的甚至將原來的專業型藥店改造成母嬰店。  在談到面對新醫改,我國零售藥店的發展路徑時,中國醫藥企業行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曾表示,對於中國的醫藥零售企業來說,以大健康概念為基礎來經營將是遲早的事。
  • 再次對實體藥店出手 阿里健康入股德生堂
    來源:藥店經理人整理1.89億!阿里健康再次對實體藥店出手,增資甘肅德生堂醫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而這已並非阿里健康第一次對實體藥店投資,今年以來,阿里健康已經陸續參投山東漱玉平民、安徽華人健康、貴州一樹等區域連鎖龍頭,醫藥新零售版圖不斷拓展。
  • 漱玉平民榮膺2019~2020年度中國藥店價值榜二十強
    公司堅持直營連鎖為主的營銷模式和區域深耕的穩健擴張策略,利用其豐富的門店拓展經驗和精細化運營管理優勢實現山東省內市場的合理化布局。截至2020 年 6 月 30 日,公司營銷網絡已經覆蓋山東省 15 個地市,合計擁有 1,744家直營連鎖門店,其中 1,445 家門店擁有醫保定點資格。
  • 醫院藥房同藥不同價:帶量採購政策持續衝擊,連鎖藥店如何轉型?
    「同藥不同價」 藥店承壓國藥控股國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殷雅傑在上周舉行的2019年西普會上指出,當前首批4+7帶量採購僅針對公立醫院,藥企只是將4+7的產品按照中標價供應給醫院,但是零售渠道是否供貨,又按照什麼價格供貨,醫保部門並沒有過多幹預。
  • 藥店圈迎來史上最大變革 買賣藥店要爆發
    醫藥零售市場加速整合,藥店圈迎來史上最大變革,買賣藥店,要爆發了。叮噹快藥宣布,「百城千店」戰略計劃近期,類似宣布擴張計劃的還不少。11月28日,叮噹「快醫&快藥」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宣布開啟「叮噹百城千店」戰略計劃,計劃在三年時間裡覆蓋300個城市,開2000家店。據悉,目前,叮噹快藥已擁有近200家線下叮噹智慧藥房。
  • 藥店裝修藥店門面形象的重要性 藥店魯班
    打造藥店專業形象——按部就班,輕鬆實現藥店專業化專業化建設是藥店樹立專業形象的必做工作,甚至是藥店的生死線。既然專業化建設對藥店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如何實現藥店的專業化呢?樹立良好藥店形象是不可或缺的步驟。
  • 廣東連鎖藥店:醫藥零售連鎖經營的未來趨勢展望
    這一年,廣東中藥集團旗下的本草連鎖藥店,藉助國企優勢,大力發展特許加盟店75家,開創了一條獨特的擴張之路,其前鋒已經拓展到藥店連鎖大本營的深圳地區;廣東金康集中發展綜合商場,以「店中店」的健康滋補型藥店,成功進駐新大新、永旺、島內價等知名商場;二天堂則是專供廣州各區鎮近郊結合的「軟肋」部位,進展神速;柏康主攻農村市場,基本進駐了廣州郊區的各個鄉鎮;明林藥業則發揮其在全國和地區藥品銷售總代理的成功優勢
  • 藥店第二波上市潮起,行業格局將如何重塑?
    健之佳上市後,中國藥店行業由老百姓、益豐、一心堂、大參林的「四大天王」領銜A股時代,正式進入「五大天王」的行業新時代。此外,漱玉平民、養天和等也正在積極籌備上市,行業人士預測藥店行業第二波IPO大門已經打開。
  • 藥店越來越難開的原因分析
    藥店賣藥天經地義,從古至今,「以藥養店」的模式深入藥店行業的骨髓,清朝同治年間的杭州胡慶餘堂、清朝康熙年間的北京同仁堂、廣州萬曆年間的陳李濟、明朝嘉靖年間的山西廣譽遠等等,這些名藥鋪除了滿足尋醫問診的需求外,無一不是因藥出名,膏、丹、丸、散、茶、酒,這些背負著中華醫藥智慧的偉大結晶,至今都在世間廣為流傳,為眾生所樂道。
  • 藥店PK:海峽對岸的藥店是怎麼賣奶粉的?
    核心提示:結合藥店的特點,奶粉符合GSP要求,也能體現藥店專業性,是可以作為重要戰略品類進行布局的。而且目前境外的同行,例如美國CVS、沃爾格林,以及日本的藥妝店基本都已完成轉型。目前大陸藥品零售業的好日子已經不多了,奶粉是轉型很好的切入點。
  • 華南連鎖藥店巨頭進軍江蘇 大參林擬1.27億控股南通江海大藥房
    現代快報訊又一家連鎖藥店巨頭準備大舉進軍江蘇市場。總部位於廣東的上市連鎖藥店企業大參林11月7日公告,擬以1.27億元的價格,收購南通市江海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51%股權。此前,大參林曾在2017年參股江蘇百佳惠瑞豐大藥房,但僅僅佔股5%。而如果成功控股南通江海大藥房,大參林將一舉獲得123家連鎖藥店門店。
  • 日本與美國連鎖藥店會員制的啟示
    為什麼藥店推行會員制常常會虎頭蛇尾?,研究消費者行為和價值,分析和挖掘消費者信息,以保證自己的策略不但能夠符合不斷變化中的市場需求,而且能精確衡量出投入產出。  很多藥店人能說個大概,但真正能全部詳細答上來的很少,其原因是我們的粗放經營,遠遠沒有達到能深入掌握和挖掘顧客信息的精細化營效階段。    也許理論闡述遠遠沒有枚舉案例有說服力,筆者想介紹下美國日本的藥店實行會員營銷的情況,以供大家拓展思考。
  • 大批藥店都不能賣中藥飲片了!藥店分級管理即將全國鋪開
    業界呼籲多年的「藥店分級」改革終於進入實質階段,未來極有可能在山東落地,但對於中藥飲片的銷售限制,又是中國零售市場的一次洗牌。 百億市場恐受挫,4萬家藥店面臨大洗牌 毫無疑問,中藥飲片是零售藥店的利潤之源。
  • 日本藥店充當「家庭醫生」
    原標題:日本藥店充當「家庭醫生」 去年10月,日本開始推行「健康支持藥店」申請。與普通藥店不同,這種藥店除了賣處方藥(需出示醫生開的處方)外,也可以賣非處方藥以及保健食品,店內還備有收費服務的血液、血壓檢測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