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什麼那麼不想上班?看了這組由德國攝影師麥可·沃爾夫(Michael Wolf)拍攝的照片,可能你就會明白了…「太恐怖了,像是在地獄。」麥可·沃爾夫這樣形容東京地鐵的景象。他花了整整90個工作日來記錄早晚高峰的東京地鐵,記錄車廂內摩肩接踵的乘客,他把這一系列相片稱作「東京壓縮機」(Tokyo Compression)。
在高峰時期,這些列車裡塞滿了東京的上班族。每到一個站點,又會有更多的乘客擠上去,照片記錄下了那些已經上了地鐵,卻被擠得喘不過氣的面孔。
列車停靠在站臺,你透過車窗看到車內已經人滿為患,但你必須擠上去——用盡全力擠壓你面前的每一寸空間。隨著越來越多的乘客湧入,車廂內的人們像罐頭裡的沙丁魚一樣,被死死地懟在牆上。
NHK電視臺的文化研究中心在2015年做過一個調查,發現日本上班族每天要在上下班路上花上1小時19分鐘,也就是說一趟要39.6分鐘。
不同地區的居民上班路上所要花的時間各有不同,大東京地區(greater Tokyo)的上班族要花費最長的時間,來回一共需要1小時42分鐘。
大阪地區的居民平均需要1小時26分鐘,而住在30萬以下人口城市的人們平均需要1小時9分鐘。
在日本,男性上班族的通勤時間大致為1小時27分鐘,女性則要少一些,但也少不到哪裡去,每天1小時8分鐘。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很可能是大部分的日本女性沒有正式工作,她們一般在離家較近的地方做一些兼職。
相比較20年前的狀況,日本人上下班花費的時間變長了。1995年,日本上班族平均要花1小時16分鐘走一個來回,比2015年的平均時間要短3分鐘。
人山人海的日本地鐵換乘 圖片來源:Realestate假設一位全職僱員每年有250天要上班(按做五休二算,減去兩周的休假),那麼他每年要擠地鐵250次。累加一下,換算成天數的話,平均每個日本上班族每年要花整整13.7天擠地鐵,東京的上班族則要擠……17.7天的地鐵。
嗯…說到這裡,讓我們再來重溫一下東京地鐵的恐懼…
這樣的時間有多寶貴呢?日本企業的全職僱員如果連續工作至少6個月,且每周工作時間大於30小時,就會得到一年10天的帶薪休假。
日本企業Athome於2014年調查了大東京地區的工薪階層(包括千葉縣、埼玉縣和神奈川縣),發現絕大多數的居民(85.2%)乘坐軌道交通上下班。
大東京地區的上班族平均單程要花58分鐘,也就是說每天要花費接近兩小時擠地鐵,這項數據比NHK調查的1小時42分鐘還要高。
Athome還給出了一份通勤時間分布圖,據統計大概有54%的人至少要花1小時在上班路上(單程)。
正因為要在地鐵上花費大量的時間,照片中的日本乘客沒有表現出極度痛苦的神情,而是流露出一種平靜,仿佛已經進入了禪定的境界。
「當人們進入冥想狀態時,他們的五指會蜷縮成一個『OK』的手勢,不少照片中都記錄了乘客這樣的動作。」沃爾夫說道,「他們雙眼緊閉,手指蜷縮成那樣的姿勢,我猜測他們可能正把自己從現實中抽離。如果你要在那種地方待上一個小時,你不得不這麼做。」
「我想要引導人們去思考,這樣做到底值不值得?」麥可這樣說。
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