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氣溫確定創新高,南北極多地發生劇變,2021我們怎麼做?

2021-01-20 有趣探索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我們送走了2020年,迎來了值得期待的2021年,在過去的一年裡,地球人類很忙,忙於「抗疫」,忙於「滅蝗」,忙於「滅火」,多個大型城市也在這一年仿佛按了「暫停鍵」,往日繁華的大街突然變得十分安靜,沒有人流也沒有車流。

那麼才剛剛開始的2021年,又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要知道疫情還沒有結束,防疫依然吃緊,叢林野火有可能重新點燃,再次在多個地區燃燒,曾席捲非洲和東南亞的蝗災或會捲土重來,可能再次讓人們食不果腹。

當然2021年會發生什麼這是未知的,我們不能喪失信心,相信這一年會過得更好,但從大趨勢來看,氣候的變遷已經確定對地球環境造成了不利影響,冰川融化速度越來越快,海平面越來越高,地球越來越熱,火災越來越頻繁。

知道2020年這一年有多熱嗎?

確定了,2020年全球氣溫創新高

在2020年裡出現了很多氣候事件,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南極和北極,因為這兩個地方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區,曾經被人形容成是地球上兩個天然的冰櫃,極地冰川可以說是衡量地球變暖的重要指標,但從2020年監測的數據來看,情況不容樂觀。

先是南極西摩島在2020年2月出現了20℃以上的高溫,這是南極洲至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創造了一個新的氣溫記錄,很多冰川因為高溫而在「瘦身」,接著是位於北極圈的西伯利亞小鎮在2020年6月出現了38℃高溫,不適應高溫的愛斯基摩人差點就被熱哭了。

而現在,歐盟氣候監測機構確認了一個氣候事實,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在整個2020年裡,歐洲地區平均表面溫度比工業化前的溫度基準值高2.2℃,比2019年高出0.5℃,創下了新高。接著影響也來了。

南北極多處發生劇變

因為地球變熱的緣故,南極多處冰川在2020這一年加速融化,從2020年美國最先進衛星繪製的南極冰川損失圖來看,從2003年至2019年,南極共有27個地區發生了劇變,損失了大量冰川,海平面被抬高14毫米,而2020年變化在加大。

守護冰川冰架在這一年多處崩塌,除了南極拉森C冰架在2017年垮塌出面積達5700平方公裡冰山A68外,北極也出現了冰下垮塌現象,北極圈的加拿大埃勒斯米爾島在2020年8月垮塌一塊面積達80平平方公裡冰山,格陵蘭島東北部Nioghalvfjerdsfjorden在2020年9月垮塌一塊面積達113平方公裡冰山。

南極還在這一年出現了「紅雪」,從照片上看去,白色雪地上出現了大片紅色,聞起來有點像西瓜味道,這並不是白雪被某種色素染成紅色,而是生長了紅色藻類,出現紅色藻類的原因是氣溫過高,紅色藻類出現反過來吸收更多熱量,進一步提高溫度,融化更多冰川。

多個史前動物在這一年重新「面世」

除了冰川融化外,多個史前動物也在這一年重新「面世」,冰川都融化了,那麼位於冰川外圍的永久凍土融化程度更是不忍直視,接二連三的垮塌,西伯利亞雅庫茨克東北660公裡處冰土層垮塌出一個天坑,人稱「地獄之門」,「地獄之門」每年以30米的速度在擴大。

凍土垮塌讓三個史前物種在這一年先後面世,在這一年西伯利亞雅庫特地區挖掘出一隻史前洞熊,它已經被凍土封存了39,000年,終於在今天重新面世了。這一年西伯利亞雅庫特地再次挖掘出一隻非常完整的史前羊毛犀牛,初步估計被冰封了2萬至5萬年,被認為是保存最完好的史前動物。這一年人們在加拿大北部挖掘出一隻史前灰狼,雖然只有幾個月大,但已經被冰凍了57000年。

不只給人類帶來有研究價值的史前物種,還給人類帶來安全隱患,第一個隱患是,凍土中有可能冰封著史前病毒,凍土垮塌可能會釋放史前病毒,第2個隱患是,凍土中封存著高濃度的水銀,水銀是一種有毒物質,會汙染環境。

2021年我們應該怎麼做?

作為著名物理學家的霍金曾經對人類未來進行過預言,稱地球將在200年內因氣候失控而變成「火球」,如果人類不離開地球,那麼必然毀滅。儘管這只是一個對人類未來的預言,但點燃了很多人埋在心裡已久的「末日情緒」,因為地球正在升溫。

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理解為是個善意的警告,只要我們每個人用心地去重視全球變暖,從細節上做起,例如少開燃油車,節約用水和用電,少排放溫室氣體,那麼霍金預言肯定不會成真,反之,霍金預言有可能成真。

相關焦點

  • 確定了!2020年氣溫創新高,極地多地劇變,2021怎麼做?
    我們送走了2020年,迎來了值得期待的2021年,在過去的一年裡,地球人類很忙,忙於「抗疫」,忙於「滅蝗」,忙於「滅火」,多個大型城市也在這一年仿佛按了「暫停鍵」,往日繁華的大街突然變得十分安靜,沒有人流也沒有車流。 那麼才剛剛開始的2021年,又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
  • 地球有多熱,2020年氣溫再創新高,凍土融化,人類為何不安?
    作者:文/虞子期  入冬以來,我國的冷空氣活動頻繁,不少都說我們地球進入到了小冰河時代,全球變暖是騙局,也就是說我們地球的氣溫越來越低了,但是事實告訴我們,這又錯了,根據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C3S)發布消息稱,2020年地球再創高溫紀錄,並且是達到了2016年的水平,而2016年被認為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沒想到2020年就已經達到了它的水平,這再次證明了全球變暖的事實
  • 2020年全球氣溫再創新高
    2020年全球氣溫再創新高 2021-01-15 15: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年全球氣溫再創新紀錄,北極永久凍土鬆動,人類感到不安
    2020年的冬季已經過去了一大半,對於今年的冬天,小夥伴們感受最深的那就是冷。沒錯,今年的冬季真的比往年要寒冷,不少的地區都出現了過去幾年難以見到的極寒天氣。寒冷冬季的出現,讓不少人誤以為地球即將進入小冰河時代。要知道前幾年的時候,有科學家觀察太陽黑子的活動,提出地球有可能已經進入小冰河時代的猜測,而今年寒冷冬季的到來,更是讓不少人認為這個猜測是事實的可能性非常高。
  • 日本多地氣溫創新高,東京103人中暑死亡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日本多地氣溫創新高
  • 氣溫略高,降水略多|2021年3-10月黑龍江省氣候最新預測發布
    氣溫略高,降水略多|2021年3-10月黑龍江省氣候最新預測發布 2021-01-09 0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灣2020年平均氣溫再創新高 雨量偏少
    新華社臺北12月29日電(記者吳濟海 傅雙琪) 臺灣氣象部門29日介紹,繼2019年之後,2020年臺灣平均氣溫再次刷新紀錄,成為有觀測紀錄以來最暖的一年;年累積雨量偏少,尤其中部山區僅約氣候平均值的5至7成。
  • 為什麼南北極很少地震
    地震是比較嚴重的天災,但是在南北極地區,卻很少有地震發生,這個問題在地質學界也一直是爭論的熱點,究竟背後的真相是什麼呢? 美國科學家認為,南北極之所以少有地震發生,其實主要歸功於巨厚的冰層。
  • 2019年阿拉爾市冬季中期旬平均氣溫連續創新高
    2019年冬季(2019年12月—2020年2月)。冬季中期2020年1月,阿拉爾市冬季中期氣候穩定,旬平均氣溫持續偏高。2020年1月各旬旬平均氣溫分別為-5.8℃、-3.9℃、4.5℃,較歷年同期平均值分別偏高2.2℃、4.0℃、2.9℃。
  • 今年10月氣溫在創新高,美國塔庫冰川或面臨崩潰,已移動7.3公裡
    這不得不說地球真的是越來越熱了,而隨著氣溫的升高,全球變暖的「連鎖效應」也隨之出現,其中表現最為明顯的影響之一——就是我們說的冰川融化,南北極地區都是同樣如此,並且在融化的速度之上,也增加了不少。而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11月5日科學報告指出,在半個世紀以來,衛星拍攝了大約250座冰川。
  • 日本多地連日來氣溫創新高 東京103人中暑死亡
    【日本多地氣溫創新高,東京103人中暑死亡】共同社8月19日報導,日本多地連日來氣溫創新高,日本總務省消防廳表示,10日至16日全國有12804人疑因中暑送醫。截至18日,東京都已有103人因中暑死亡。(視頻來源 FNN)
  • 南北極傳來壞消息?冰蓋融化速度是30年前的六倍,近半沙灘或消失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這些年來,氣候變暖已經成為我們老生常談的話題,是未來的一大趨勢。我們可能沒法直接體驗到氣溫的變化過程,畢竟這個升溫的過程不是暴增的,不過通過科學數據,我們可以很直觀地看到地球的氣溫在上升。
  • 日本2021財年預算規模再創新高
    新華社東京12月21日電(記者劉春燕)日本政府21日召開內閣會議,確定2021財年(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財政預算總規模為106.6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103日元)。至此,日本年度預算連續9年創新高。
  • 氣候劇變讓非洲成為人類發源地
    當今世界,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及人類社會的影響有目共睹,但人們很難想像,數千萬年前的全球氣候劇變會對人類產生多大影響。  近日,《科學》雜誌發表了中科院古脊椎所倪喜軍研究員及其團隊的研究成果:發生於3400萬年前的全球氣候變化改變了靈長類的演化軌跡,甚至關係到人類的非洲起源。這篇論文報導了發現於我國西南的距今3400萬年的6種靈長類化石新屬種。
  • 2020年真的是厄爾尼諾年嗎?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具有不確定性
    按照研究人員的說法,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2020年多個國家地區夏天可能會比往年更熱。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具有不確定性,一般2—11年發生一次,但是這個時間間隔在慢慢發生變化,時間變的越來越短,越來越頻繁。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厄爾尼諾現象的「一生」經歷四個階段,即厄爾尼諾發展前、厄爾尼諾發展中、厄爾尼諾形成後、厄爾尼諾減弱後,這四個階段會導致氣候狀態出現不同的異常現象。
  • 南極洲氣溫再創新高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南極洲氣溫再創新高,達到20.75℃!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14日報導,研究人員稱,近日南極西摩島上一個監測站記錄下20.75℃的高溫,這是南極地區有氣象記錄以來測得的最高氣溫,也是該地區氣溫首次突破20℃。
  • (經濟)日本2021財年預算規模再創新高
    2020-12-21 17:42:38 來源: 新華社 舉報
  • 比南北極還要冷的地方,平均氣溫零下50攝氏度,這地方還有人住
    相信大家的回答,都會是南極和北極,畢竟它們是地球上的兩極,永遠都是被冰雪覆蓋,作為「冰雪王國」,說南北極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對。 不過,事實上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卻並不是在南北極,而是一個名叫「奧伊米亞康」的小城市,這裡的平均氣溫,竟然可以達到零下50攝氏度,要知道,即使是南極,平均氣溫也僅有零下20攝氏度
  •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2017年全球氣溫創新高
    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氣候研究員斯特凡•拉姆斯多夫表示,如果排除厄爾尼諾現象,「2017年肯定是自有天氣記錄以來沒有厄爾尼諾現象的最炎熱的一年」。據世界氣象組織稱,2015、2016和2017年是有天氣記錄以來全球氣溫最高的三年。該組織秘書長塔拉斯在波恩氣候峰會上說:「最近3年是氣溫升高創記錄的3年。這是長期氣候變暖的部分後果。」
  • 2020 2月,南極氣溫首破20度
    對於目前全球氣溫升高,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視,在地球中緯度地區,氣溫升高1度我們還能夠接受,但是在南北極,氣溫的升高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南北極都是冰川之地,如果氣溫升高,冰川將會不斷融化,接下來,將會發生一連串的影響,對南北極的生物以及全球氣候都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