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物中,需要冬眠的動物有很多,尤其是兩棲類動物,它們大多需要冬眠的,像青蛙、蟾蜍、蛇、蚯蚓、熊、鱷魚、刺蝟、烏龜、松鼠、蝙蝠、螞蟻、黃蜂、蜥蜴、蝸牛等等,一旦到了冬天,這些小動物們往往就會自己找窩,爬進去冬眠了。
那麼,這些動物為什麼要冬眠呢?
我們都知道「生命在於運動」,但是生命也需要靜養,減少消耗的靜養,才能讓生命的蠟燭燃燒得更長久。我們就用蛇、烏龜作例子,簡單的解釋一下吧:
可以說,動物之中壽命最長的動物,可能是龜和蛇了。而龜和蛇長壽的秘僱,便在於它們都善於冬眠;而冬眠,就說明它們的生活節奏慢,能量節能好。因為在冬眠時期,龜和蛇的身體消耗,不僅新陳代謝緩慢,而且還能使自己的生理節奏放慢,進入假死狀態。
研究發現,在冬眠的時候,烏龜幾乎連呼吸都停止了——每分鐘只呼吸1~4次,此時烏龜的生命貯備耗損少如此一來,它們的壽命便可延長很多,比如有的可達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因而民間「千年龜」的說法有其可能性。
相反,人們卻不善冬藏,生活節奏快;人每分鐘呼吸多達12~20次,壽命僅幾十年,最高的也就上百年。這是由於生命能量耗損太多,節能差,導致人過早地衰老,最多也只能活百餘歲罷了。
可見,龜蛇等動物們,正是在生物進化的漫長歲月中,為了適應環境而採取「冬眠」的養生方式,而這種方式卻可以使它們大大地節約能量,保存實力,以便度過寒冬。
於是,一些科學家從「龜蛇冬眠」中得到深刻的靜養生啟示:
仿照龜蛇冬眠的機理,準備設置人睡冰櫃——即讓人夜晚睡入冷房中,這樣人體體溫將下降約15℃,幾近處於冬眠狀態。
不過,由於人類是恆溫動物,不能變溫,但可以採取減慢呼吸的辦法節能,並不斷增強貯備能力。研究表明,壽命與呼吸頻率成反比:呼吸頻率愈慢,壽命愈長。科學家們設想,如此,人類壽命可望達到二百歲。
生命是有限的,就像燃燒著的蠟燭,燃燒得越旺,熄滅得越早。所以,不管「人類冬眠」的夢想是否能實現,但平時注重保養、節能、減少消耗的慢生活、靜養生的生活方式,都是養生延年的重要環節。只有人體生命節能,多休養生息,才能讓生命的蠟燭燃燒得更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