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184公裡,平均時速32公裡,途徑15個景色優美的古村落、6個特色小鎮,運行在淄博與泰安之間的7053/7054次綠皮小火車,從曾經的「莊戶列車」,到「扶貧列車」,一步步走來,如今被很多人稱為「網紅列車」。4月10日,這列火車升級為新型空調車,7053也作為象徵符號,出現在更醒目的位置。4月14日,記者坐上7053,看到了許多拋向窗外的驚喜眼神。
網紅車
4月14日早上7:08,記者乘坐由濟南出發的K8279次列車抵達淄博站。11分鐘後,這趟列車緩慢啟動,「變」成新一天的7053次「網紅慢火車」,迎著朝陽出發了。
太陽鏡、衝鋒衣、速幹褲、尼龍大容量運動背包、登山杖,旁人很容易看出張萍和她的同伴們此行的目的。一進車廂,她就拿出手機拍照。「完全不一樣了!太美了!」她興奮地回頭對「驢友」王莉說。
「你在哪下?」一位裝扮相仿的男乘客拽了下張萍的衣角。
「北牟。」
「你這回去哪?」張萍回問道。
「常莊。」
「剛才那人看著面生啊。」坐到座位上,王莉才表現出好奇,「不是咱們的人吧?」
張萍第一次坐7053是10年前。2010年,兒子考到西安上大學,她終於有時間出門轉一轉。她算是7053上比較早的一批「驢友」,當時這趟車上人還不多。從QQ群到微信群,她們的組織日漸龐大起來。7053,也在不經意間成為了「網紅列車」。
那時候,冬天車上取暖靠人工燒煤,夏天則靠看著離頭頂很遠的小風扇「心靜自然涼」。越來越多的目的地通了高鐵、動車,張萍還是常坐這趟車。「這叫7053情結。」她說,山裡的風景很好,春天可以挖野菜,冬天可以看冰瀑,怎麼也玩不夠。
運行在淄博與泰安之間的7053/7054次綠皮小火車,服役時間遠比張萍記憶中還要長得多。1974年,這列車開始運行時,是鐵路職工的通勤車。全程184公裡,沿途經過山區的幾十個村莊,後來,為了方便大山裡的村民走出來,列車開始對外售票。11.5元的票價穩定了很長時間,站與站之間最低票價僅為1元。4月10日起,這列「網紅慢火車」升級為新型空調車,運行時間壓縮了34分鐘。
大學生張明和女友便是看到報導後,天還沒亮就從濟南出發上車「打卡」。「聽說會路過15個景色優美的古村落,還能買到新鮮的土特產,很期待。」他合著女友的手說。
慢一點
那些眺望窗外的驚喜眼神,恰如兒時的孫誠。20世紀90年代,越來越多山村的年輕一代坐上7053,走出靠天吃飯的大山,孫誠的父親就在其中。工作日在城裡打拼,周末回家,他和很多村民每周都會在這趟「莊戶列車」上,欣賞沿途的風景。很快,他把妻兒接到城裡安了家。孫誠的媽媽常回憶起孫誠坐火車去淄博時的興奮勁兒。「進城啦!進城啦!」小孫誠把臉貼在車窗玻璃上一遍遍地喊。
車上人不多,獨行的乘客,很容易找到一對空著的座椅和一張小桌。孫誠如今已經36歲了。
窗外突然橫穿過一道白線,把孫誠的目光從車窗彈了回來。那是一輛逆向行駛的動車,於孫誠而言,如白駒過隙。
「上班」路
從臨淄站開車前,張旭看完了一部70多集的電視連續劇的第一集。
這是春節後他第二次出門,第一次是前一天。
張旭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好。3年前,大學畢業後的他通過招聘考試,進入淄博一家事業單位工作。事業穩定順風順水,他是小區裡標誌性的「別人家的孩子」。周末除了應付相親,就待在家裡看書。
但很快,他就萌生了辭職創業的念頭。他想開一家風格明顯的餐館,大概的選址、裝修的風格,甚至每道菜他都已經在腦海中過了好多遍。他的父母都是中學教師,去年10月,他鼓足勇氣,跟父母交了底。果不其然,激烈反對。
幾個月的掙扎,春節前,他終於向單位領導遞交了辭呈,沒跟父母說。他想幹出一點成績,再請父母到自己的店裡,說出實情。心儀已久的一處門頭房,一直貼著出租的告示。他本打算正月十五過後,就去和房東談談。然而在這之前,由於新冠疫情暴發,他所在的小區就封閉了。也是在這段時間,他突然對開餐館失去了信心。
4月13日星期一,他「上班」了,早上7:30出門,去他的小學母校門口坐到太陽下山,然後回家。
4月14日,「上班」更早,早上7:00出門,他坐上了7053。中午下車後,他在出站口抽了支煙,趕緊走向進站口。泰山發往淄博的7054次列車,開始檢票了。
擇韭菜
「西桐古到了。」儘管車上已經有了語音報站,聲音渾厚的列車員張亮寶還是習慣性地喊了一聲。
車門打開,李芬提著一大包韭菜上了車。她幾乎每周一都會坐這趟車去淄博市裡看孫子,周五再坐這趟車回家。上周末,孫子在姥姥家多待了一天,她便晚一天去。
20世紀80年代,她還沒結婚時,跟父親扛著大包去城裡賣菜,就是坐這趟車。那時候,車上還是木板座椅,手指有小胡蘿蔔那麼粗的列車員每次都會接過她肩上的包,幫她扛上車。
結婚生子之後,李芬便很少坐這趟車了。兒子畢業在城裡安了家,就住在他嶽父嶽母那個小區。三室一廳,兒子兒媳一間,孫子一間,還有一間書房。
兒子很早就要她老兩口搬去城裡住。她和老伴商量著,孩子們上班的時候她去照顧孫子,周五就坐車回家。一來周末讓他們三口好好玩玩,二來摘些新鮮菜再帶去。「淨挑些他們喜歡吃的菜種,咱種的菜也沒使農藥化肥。」孫子很喜歡吃她烙的韭菜盒子。兒媳婦受不了擇韭菜的味道,她便從火車上找個沒人的地方擇菜。火車開到終點站,她總是剛好擇完韭菜,重新打起包。
李芬不了解什麼叫「網紅列車」,在她眼裡,這列曾經的「莊戶列車」,確確實實成為了「扶貧列車」。
如今,村民們再也不用扛著大包去城裡,越來越多的城裡人來到家門口購買土特產。精明的村民開起農家樂,錢袋子越來越鼓。
2016年,7053沿線有7個村被列入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火車往返間,當年年底,這7個村就全部實現脫貧。「西桐古那一站,就有老些下車玩的人。」李芬說。
夕陽西下,7053緩緩駛入站臺,李芬呼了一口氣,兒子家到了。 (王闖)
(為保護隱私,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