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異回家路

2020-12-20 瀟湘晨報

先宗是我的髮小,大學畢業後在上海安家。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上海,對我們這些閩北山裡孩子而言,真是夢一般遙遠。

先宗六歲時母親去世,父親一人拉扯他們兄妹長大。那時村裡小學四五年級需要到八裡外的大隊就讀,我們幾個孩子相約一起上學,先宗每天早上都掉隊。我們出發的時候,先宗正手忙腳亂做早飯、照顧妹妹。我們走到半路,他才氣喘籲籲地追上。有幾次,由於追得太急,書包裡的飯盒掉到地上,飯菜沾滿泥沙,中午只得吃「百家飯」,有時他實在不好意思,便要餓肚子。

雖然生活窘困,先宗的父親卻勒緊褲帶,供孩子上學。先宗沒有辜負父親,成為大隊裡第一個大學生,考到了上海。

那年月,去一趟上海真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當時,村子沒有公路,大隊雖然通了公路但不通車,天沒亮就得打著手電或者火把,沿著峽谷走另一條山道,到十裡外的一個小鎮趕車。其間要過九道「踩石橋」,所謂「踩石橋」其實就是河中擺幾塊大石頭,踩石而過。枯水季節水落石出,還算安全,豐水時節水漫石頭,不小心就會落水。

一天一趟早班車,趟趟擁擠如春運,有時司機怕爆胎,見人太多索性不停。候車人群中,有的跺腳大罵,有的奮起直追。兩條腿怎麼追得上四個輪子,何況身上還帶著行李甚至背著孩子,追了幾百米,無不垂頭喪氣放棄,只得繼續等候。

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先宗還得在光澤縣城等上大半天。上海往返光澤的火車(鷹廈線),都是「鬼鬼祟祟」夜裡抵達,全程近十四個小時。這意味著,去一趟上海,至少要一天一夜。

先宗考上大學當年,我離開村子,到了縣水泥廠工作,先宗每次回鄉或返滬,都到我這裡中轉。尤其是過年期間,真是一票難求,沒有座票,便一路站到終點。

先宗大學畢業後留在上海工作,每年春節都回家過年,妻子和孩子只回來過一趟。旅程實在艱辛,孩子那次大病一場。先宗的父親去世後,開始幾年,他每年回來掃墓,後來就不常回來了。之所以不常回來,首先是工作忙,其次是路難行。雖然村部通了班車,村裡也通了機耕道,但是路況不好,小轎車和中巴根本走不了,只能通農用車和越野摩託車。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依賴我這個好朋友。「有你幫忙,父親的墳就不會被草木埋沒。」我笑道:「你我情同手足,你父親在世時把我當兒子,我也有這個義務嘛。說實話,路難走,要不是近,說不定我也不常回來呢。」

那年,合福高鐵通車,福建有了首條高鐵,從上海乘高鐵到武夷山東站(現為南平市站),僅三個多小時,武夷山東坐汽車到光澤一個半小時,國家啟動村村通工程不久,村部的道路也已硬化,從縣城坐車到村部一個半小時。雖然機耕道依然坑坑窪窪,但回家的路程已經縮短了不少。

村部道路硬化那年,先宗搭車回來了一次,上海浙江段走的是高速,進入與光澤縣接壤的江西地界只能走國道,用了十三個小時,跟坐火車的時間差不多。那天正好下著雨,機耕道爛如豬圈,任何車都走不了,只能步行回家。深一腳淺一腳,與兒時相比早已「胖若兩人」的先宗仰天長嘆,「要是有一天能直接開車回家該多好啊,我保證常常回來。」

別說,夢想真的照進現實了。

去年,家鄉機耕道通車了。不會開車的我,特意打了一輛車回鄉。車至山頂,心潮澎湃的我讓司機停下車,站在路邊,左手叉腰右手握手機:「先宗,家裡的水泥路正式通車了,現在可以直接開車回家了,方便得很。」

「真的?太好了,這真是件大喜事。」隔著電話,我仿佛能看到先宗臉上洋溢的幸福。

今年國慶節前,先宗新購置了一輛小轎車,說有機會開車回鄉。

「你最好國慶就回來!不,不是最好,是一定回來!」

「這麼急,有什麼事嗎?」

「當然有事。」

「恐怕不行,國慶長假我們一家準備去旅遊。」

「回來和我們幾個老朋友吃個飯,不需要太多時間,不耽誤你們一家出行。」停頓了一下,我接著說,「難道你不想開車試試新通的路嗎?況且,我們已經很久沒見面,回來一起吃頓飯。」

「為了一條路,你讓我專程從上海趕回來吃頓飯?」先宗哈哈笑著。

「你不是常說,生活需要有詩和遠方嗎。現在上海到光澤全程高速,在家鄉的道路上感受日新月異的變化,那就是最好的詩和遠方。」

「你這麼一說,我真有點心動了,我考慮考慮。」

「如今道路四通八達,油門踩幾腳就到家,不要猶豫了。回來吃頓飯,有什麼不可以?」

「這樣吧,我開車,提前一天回來過節,住一晚。你把晚飯準備好,新米出來了吧?我要吃撈飯,還要吃辣椒炒土雞蛋、蔥爆河蝦,油煎溪魚,泥鰍也行,記住,一定要用柴火灶。不說了,再說口水流出來了。」電話那頭,先宗笑得像孩子般爽朗,「再叫上鄉親們,一起把酒話桑麻,我請客。」

「好啊,你儘管回來吧!」掛斷電話,喜悅如潮水般湧上我的心頭。

(邱和厚 作者單位:福建省光澤縣紀委監委)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南京古城日新月異
    南京古城日新月異南京古城日新月異南京古城日新月異南京古城日新月異南京古城日新月異南京古城日新月異南京古城日新月異南京古城日新月異南京古城日新月異編輯整理 蔣工日記
  • 記住回家的路,回家看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記住回家的路作者:周情孔思家鄉路啊,讓我想起完美的童年回家的路又短又長回家的路把心流放在外漂泊的那些日子啊>總想聞聞家鄉泥土的芳香有一條路是為我等待有一盞燈是為我點亮這是一個遊子落葉歸根的期盼這是一個遊子尋找溫暖的希望讓我們記住回家的路啊路的那頭就是故鄉
  • 「城建匠人行 溫暖回家路」 2019合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暖冬行動今...
    由合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牽頭髮起,9家建築業企業愛心支持,萬家熱線、萬家社區承辦的「城建匠人行 溫暖回家路」活動將於1月下旬舉辦,該活動將為合肥城市建設者發「年終福利」,免費送500名城市建設者乘大巴車返鄉過大年!》》》推薦閱讀:專訪合肥京獅•元一柏莊幼兒園園長魏麗 幼兒教育培養切莫小學化2019,嶄新的一年開始了。
  • 闊別五年 西安友誼路千餘棵法國梧桐樹今天「回家」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劉濤瑞 劉欣宇) 友誼路上的法國梧桐樹對古城西安市民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從新中國成立到如今,鬱鬱蔥蔥的梧桐樹已經佇立了60多年,蘊含了幾代人的成長記憶,見證了西安日新月異的發展
  • 「記住回家的路」很重要
    每到一個新地方,我總愛去隨便走走,但由於自己的方向感不是很好,常常忘記從那條路來,怎麼才能回到出發的地方。人生的路大抵也如此,自己的心靈世界就是自己的家,要記住這個家,要經常回歸這個家,不能讓心靈迷失了方向,不能讓心靈被外界的力量所綁架,更不能讓心靈遊蕩在喧囂的外部世界回不來,這是很危險的。記得每年農曆十月初一,人們都要去給故去的先人們燒紙「送寒衣」,總要用粉筆之類的東西劃個圈圈,然後再給圈外那些遊魂野鬼燒些紙幣,讓其置衣過冬、遮風禦寒。
  • 你可記得回家的路
    進入臘月,越來越多的人回家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準備行李,準備踏上那條回家的路。回家的路,雖然隔著山,隔著水,但路的盡頭有母親的牽掛和翹首等待;回家的路,也許千裡冰封,萬裡雪飄,但路的盡頭,燈火溫暖,炊煙爛漫。路的盡頭,我可以卸下所有的鎧甲和武器,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也許我沒有一身榮光,只有遍體傷痕。
  • 在外漂泊遊子春節回家的路
    原創 孤月冷梅 回家的路有些漫長長的讓那些漂泊在外的遊子忘了如何丈量回家的路有些惆悵惆悵中承諾如昨惆悵的讓人總能想起遠在故鄉的爹娘回家的路徒增些許愁緒凝視遠方江南和長安的距離原來還是有些的悽涼回家的路冷漠的讓人有些孤芳自賞自賞的讓人總能感到徘徊那種離愁夾雜著縷縷憂傷回家的路
  • 送愛回家,首都航空助力春運回家路
    北京2018年1月22日電 /美通社/ -- 2018年1月5日,第六屆海航「送愛回家」公益活動正式啟動。首都航空作為海航旗下航空公司積極參與,為公益志願者和城市務工人員提供免費的春運往返機票,助力春運回家路。
  • 世上最美的風景,就是回家的路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故鄉無論走的多遠每個遊子的心裡都有一個歸家的夢世上的美景無數可最美的風景卻是回家的路回家的路,無論多遠、多難也要在那一天趕回去一個人在外不管吃什麼樣的苦受什麼樣的累,心裡念念不忘的就是「回家」
  • 南開大學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自南開學校孕育之初,其創辦人就在思考這個問題,他們在長期辦學實踐中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這就是必須培養具備「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素質的全面發展的現代化人才。&nbsp&nbsp&nbsp&nbsp1934年10月17日,張伯苓校長總結30年辦學經驗,在南開學校建校30周年紀念會上宣布,以「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為校訓,致力培養學生「愛國愛群之公德」「服務社會之能力」以及日新月異,自強不息的南開精神。後來,張伯苓進一步解釋南開校訓道:「允公,是大公,而不是什麼小公,小公只不過是本位主義而已,算不得什麼公了。
  • 30年之變:回家的路
    說是小路,其實是一條柏油路。從國道分出一支,直通到村子。平坦的路把我從遠方自己的小家,一下子送到父母的面前。   現在,我能夠將這兩個畫面在腦海中疊現,其間經歷了整整30年。那個渴望走出家鄉的小女孩,沒想到一旦離家,回家竟那麼難;更沒想到,她以後的生活,會經歷了各次回家的不同情形。   11歲時,她實現了人生的第一個願望,到公社上初中。
  • 定海:創城惠民 繪就日新月異幸福城
    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大變化,發展進步迅速,新事物、新氣象不斷出現……「日新月異」已然成為了定海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的生動描繪。三年來,創城讓文明深深嵌入這座城市的肌理,內化為城市發展的基因,讓這座千年古城在「日新月異」中煥發新活力;它也具化到每個市民的日常生活中,群眾所盼、所想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通過創城得以一一實現。文明守護「菜籃子」群眾購物更放心「小市場,大民生」。農貿市場是城市裡充滿煙火氣的場所,是直接關係到群眾「菜籃子」的民生工程。
  • 散文隨筆:記住回家的路
    記住回家的路「家」,這個字,《說文解字》解釋說,用到的是兩種造字法:會意字時,從宀從豕,意為「家居之下擺著熟豬等祭祀」;形聲字時,從宀,豭省聲,形旁宀,謂「居住的地方」之意。可謂殊途同歸,小家就是有煙火味兒和安全感,不管情形如何,親情是維繫和紐帶,歸屬和歸依是終端,而國之大家亦是如此。
  • 廖昌永《回家的路》MV音樂片曝光
    多少次在夢中,踏上歸鄉路,耳畔總會響起媽媽的叮囑……」 5月24日,著名歌唱家廖昌永為的《回家的路》MV音樂片,在網上發布。廖昌永優美、抒情的動人歌聲,昂揚奮進的旋律和情感充沛的聲音,唱出了抗疫醫護英雄回家的真實心情,受到了眾多醫護英雄和網友的歡迎。《回家的路》由川籍著名詞作家陳道斌和歡歡聯合作詞。陳道斌出生於四川德陽,是從成都走紅全國的著名詞作家。
  • 紀實文字——回家的路
    這一趟回家的路歷時儘管車舟勞頓,但和回家的心情愉悅比起來,可以說不值一提。在進家見到父母的那一刻,覺得這一切都值得。見了我的兩個小侄女,心裡也非常高興。感覺她倆又長大了。雖然它的旅行時間是超長的,但又是平安的,踏進家門就代表著旅行結束,可以為這段旅行畫上一個句號了。
  • 郭愛芳‖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2010年3月,我坐火車,從成都出發,趕來中山參加考試。一路上,景色變幻,第一次來廣東的我對嶺南的一切都感到新奇。當時,我本想從成都直達中山,無奈,中山沒有火車站。那些年月,每一次回家都是一次莫大的考驗。如果說一個人時還能忍受,有了孩子後,拖兒帶女,孩子的吵鬧,旅途的勞累顛簸,簡直難以忍受。剛有孩子那幾年,每每想起這一路的折騰,我都不得不忍受著思鄉思親之痛,含淚放棄回家的選擇。有時候,實在忍受不了思念,早早定了日程,出發前一晚,看著行李箱,想想孩子,可想而見的輾轉顛簸,我總有臨時放棄的衝動。
  • 彎彎曲曲的回家路
    早上駕車外出的時候,廣播裡播送了一首周華健的歌:愛情路,有點霧,霧散留下了露珠。這露珠,豐滿了,愛的泥土。愛情路,彎彎路,彎得像一串珍珠,每一步,都有簡單的領悟。答應你,我不會再庸庸碌碌。答應我,你不要再嘀嘀咕咕。每個朝朝和暮暮,我都要和你共度。
  • 回家的路 日夜兼程 披星戴月
    七百八十公裡回家路,預計九個半小時!一路向北,秋色美輪美奐!
  • 天山仙女的回家路— 美麗的鹿角灣
    晚歸的牧羊人,騎著駿馬,唱著牧歌,揮著皮鞭,趕著成群的牛羊,走在回家的路上。這就是我的家鄉——美麗的鹿角灣,天山仙女的回家路。傳說天山仙女回家路過這裡歡迎朋友來這裡,我們同走天山仙女的回家路。層層疊疊松柏綠,阡阡陌陌綠草青。
  • 友誼路的梧桐樹,回家啦!
    根據地鐵5號線的建設計劃,12月21日,首批28棵梧桐樹走上了「回家之旅」,目前已經移栽到了鐵一中校門口往東的路邊。 當然,本次移栽的「先頭部隊」只有一小部分,根據地鐵修建的速度和規劃,後續的樹木也將陸續結束長達五年的漂泊生涯,分批回到原來生長的友誼路、文藝路和太乙路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