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難兼濟天下,窮亦不能獨善其身,《笑傲江湖》告訴你真實的原因

2020-12-17 悅熙筆談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真實而廣闊的歷史背景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素,面將江湖與江山、綠林與廟堂結合在一起, 將鬥場(比武、技擊)與戰場、官場與情場結合在一起, 將真實歷史人物的虛假故事與虛構的傳奇人物的真實人性結合在一起,可以說正是金氏小說的特點與標誌。

金庸

而這部《笑傲江湖》,看起來,這裡沒有真實的歷史人物,沒有明確的時代背景,使你根本無法明白這個故事發生在哪朝哪代;而書名為《笑傲江湖》,書中人物與故事又都是些純粹的武林人物及江湖上事,似乎只有這部小說才是真正的、純粹的、十足十的武俠小說了。

這部《笑傲江湖》果真是一部奇書,而且是一部傑作。

金庸創作這部小說正值大內地的十年動亂,而作者則又每天都要為《明報》書寫冷靜客觀而又情緒激烈的社評,按說此時的小說,尤其是寫政治寓言的小說,其影射的現象在所難免。

了解了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就可以更大程度的去了解這部笑傲江湖了。

笑傲江湖:令狐衝和任盈盈

闢邪劍法與獨孤九劍

武俠小說最基本的特徵之一就是它要寫武。金庸的小說也不例外,只不過,金庸小說的獨特而精妙之處在於其武非武,即寫武術招式及名稱決不止是寫一種純粹或真實的技擊之術,而是技進乎藝,進而藝進乎道。一些武術招式或名稱,在金庸的筆下,變得妙用非常、高深莫測。

這部小說中金庸又創出了兩路高明而獨特的劍法,即一是「闢邪劍法」一是「獨孤劍法」。看起來,這兩路劍法只不過是兩個空洞的名目而已,像金庸筆下其他的「唐詩劍法」等類一樣,僅僅只是好看或好聽而已,並無實際的妙用,更找不到真實的出典。但在這裡, "闢邪劍法」與「獨孤劍法」卻大不相同,尤其是「闢邪劍法」 ,它的作用在書中可以說極大,代表了小說中的一正一邪兩種思想。

呂頌賢版的令狐衝深得觀眾喜愛

闢邪劍法這闢邪劍法是福建省福州城福威鏢局的老闆林震南家的祖傳劍法。但是小說的第一回就是林家因為「闢邪劍法」而慘遭滅門。

那為何這麼霸氣的劍法卻不能保住福威鏢局的林家呢?這就是金庸的高明之處。可以說,整個一部《笑傲江湖》在故事情節和結構上來說,都是有這部闢邪劍法串聯起來。所有的主要情節都是和這部闢邪劍法有關聯。比如說令狐衝蒙冤,任我行因此重登日月神教教主之位。

這闢邪劍法或《葵花寶典》可以說是一件不祥之物,地地道道的邪門武功。雖厲害非常甚而舉世無雙,然而卻陰毒邪門、鬼氣森森。或者,反過來說,正因為它鬼氣神秘、陰毒邪門,才使得這門武功厲害非常、舉世無雙。

其奧妙就在於它乃是一個幾百年前的宦官一太監所創, 它的練功法門的第一關便是「欲練神功,揮刀自宮」,即首先要把自己變成不陽不陰、不男不女的怪物才能夠練此邪門功夫。這一門功夫,是地地道道的「非人」或「非人性」的功夫。

在小說中也被定義為邪教的武術,為名門正派所不恥,但是被江湖人士卻對此趨之若鶩。

偽君子嶽不群

與闢邪劍法相對的武功便是風清揚傳給令狐衝的「獨孤劍法」,或叫「獨孤九劍」。這是一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劍法,江湖上雖有人知道其名而卻很少有人見過其劍,更少有人得其真傳。這是一種神妙無比的劍術,金庸在寫到風清揚傳劍之時,講述的高深的武學道理,其實則包含了精深無比的哲學與禪機。

這套「獨孤九劍"好像正是為令孤衝所專門準備的武功。風清揚之所以傳這套劍法給他,正是因為他不但資質聰明,正是練這套劍法的材料,而更主要的原因乃是因為他的人品正與這套劍法相匹配。

令狐衝學會了這獨孤求敗所創、風清揚所傳的「獨孤九劍」,果然無往而不利。只是在小說之中,嶽靈珊等人竟將這江湖上人少見的神妙劍法「獨孤九劍」當成了「闢邪劍法」,反添了令狐衝無數的麻煩,坐實了他的冤屈一他 被懷疑盜走了「闢邪劍譜」,而偏偏風清揚又叮囑他不可向外洩漏他傳劍之事,致使令狐衝有口難言,充滿苦澀一逼得 他無可奈何。

如果說闢邪劍法是邪門劍法,而獨孤九劍則是隱士劍法,兩種所表現出來的既是一種劍道,更是一種人道。既是一種武學,又是一種人生哲學。

令狐衝和嶽不群師徒

笑傲江湖與一統江湖

《笑傲江湖曲》是根據晉人嵇康名曲《廣陵散》改編,《廣陵散》是一首古典雅致的隱士之曲。嵇康由於當時追求自由,被司馬昭所殺,嵇康臨時是奏的正是這《廣陵散》,從此《廣陵散》絕矣。卻被日月教長老曲洋從古墓中挖出,並把他改編成了琴簫合奏的《笑傲江湖曲》。因此與衡山派的劉正風結成生死之交。

在曲洋和劉正風欲金盆洗手的時候,兩人被左冷禪所殺,曲譜傳給了任盈盈,後來陰差陽錯,令狐衝和任盈盈才走到了一起。所以《笑傲江湖曲》是本書 的主旋律。而與之對應的是日月神教的口號「千秋萬載,一統江湖」。

從而,《笑傲江湖》的主要旋律和「一統江湖」的口號貫穿了整個小說。就好比葵花寶典和獨孤九劍一樣,一正一邪。

令狐衝最終練成絕世 武功,奈何想笑傲江湖卻不能,不想一統江湖卻又離不開江湖。

這才是令狐衝的命運可悲之處。

小師妹,令狐衝得不到的女人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中國儒家對人生的最高理想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但這只是一個理想的人生模式。

然而,正因為它們是理想的模式,因而不免與現實難合,甚而與現實的生活與鬥爭恰恰相反。

那就是,在現實的生活及鬥爭之中,往往是達而不能兼濟天下,窮更不能獨善其身;進而是:達而並非為了兼濟天下,想窮而獨善其身卻又不可能。

在《傲江湖》之中,每一個爭權奪位的政治鬥爭的參加者,雖有氣劍之分、並派與不並之分,乃至於有正邪之分.然則實際上並無本質的區別:封不平未必比嶽不群好些;嶽不群未必比左冷禪更君子,而左冷禪未必比東方不敗、任我行這些「邪魔歪道」更加正義或正派一正 義即或可謂兼濟天下只不過是正道中人的一種說辭,一種口號,一種自欺欺人的招牌與幌子,它們的目的其實都是一樣。那就是爭權奪位,在於「千秋萬載,一統江湖」

小說《笑傲江湖》便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是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至於什麼「兼濟天下,獨善其身」都只不過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說辭,或乾脆說是一種 自我陶醉的美夢罷了。

令狐衝和任盈盈,一正一邪

小說《笑傲江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無論正邪,無論是「笑傲江湖」還是「一統江湖」,都是以悲劇結尾 ,他的深刻之處在於,在小說所描繪的社會中,人性受到極度扭曲,人性中的卑劣之處受到極度膨脹,從而使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正是:達難兼濟天下,窮亦不能獨善其身。

下面介紹的這個郎聲舊版的版本再現經典舊版,該版本以正宗的香港明河社舊版為文字底本,參校臺灣遠流舊版、大陸三聯書店版,訂正以往版本中的訛誤、脫漏。

本書封面設計以流傳廣、深入人心的姜雲行、王司馬兩位插畫大師繪製的金庸作品內文插畫為素材。

該版本是廣大金迷翹首期待,精緻典雅,傳世收藏的不二選擇!

#笑傲江湖#

我是悅熙筆談,一紙一筆,分析文化脈搏,用自己的半生經歷和你一起品讀文化的魅力!

相關焦點

  • 秦暉:窮則兼濟天下,達則獨善其身
    應當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才對。的確,《孟子》原來說的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後人習慣先「達」而後「窮」並改「兼善」為「兼濟」,尚不失孟子原義。但我確實認為:一個人如果真心想要「善其身」與「濟天下」,那還是改成本文題目所云的「窮則兼濟天下,達則獨善其身」的好。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對一個遊說之士說:你喜歡遊說嗎?我告訴你正確的遊說心態,別人理解我悠然自得,別人不理解我也悠然自得。那個人問孟子怎樣才能悠然自得,孟子回答了上述一段話。應該說,這是孟子對自己多年經驗的總結。「囂囂」,音熬熬,「自得貌」(《古漢語大辭典》)。形容內心滿足、愉悅、志得意滿、悠然自得。後文「得己」,亦即自得。
  • 為何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價值觀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充分體現了中國儒家思想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儒家的人格理想是君子賢人和聖人,這是孔子的觀點,而儒家的亞聖孟子,這提出了大丈夫 的人格理想。無論是君子還是大丈夫,都有共同的特點。
  • 《蘇東坡傳》: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遺憾的是譯作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能真實地展現原著的風採,就像替身永遠只能展示真身的背影,至多一個模糊不清的側面一般。我相信以林語堂先生一代國學大師、曾經兩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文採,這部英文傳記一定妙趣橫生,精彩無比。他以幽默睿智的傳神之筆,展現了中國古代最具人格魅力的大文豪——蘇軾的傳奇一生,必定能博得英文讀者會心一笑。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大家怎麼理解?
    我認為「窮則獨善其身」和「達則兼濟天下」兩句所達成的實質效果是一樣的。「窮則獨善其身」按我的理解是有兩方面的含義。君子是應該這樣的,但是窮者要是獨善其身會讓你一直窮下去。首先,你為何窮,能力不濟或是基礎家底不厚,還是錯失良機等等因素吧,我認為窮者應該更懂得去交換,更懂得走出去,用你的赤誠去交朋友,走出去長見識,開眼界,去尋找向上的機會,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不要被困住了,不要被這句話蒙蔽了,現實生活中富者即是強者,有與生俱來或後天磨練出來的掠奪性和貪婪,更有圓滑虛偽的一面,所以這句話聽聽就得了,除非你不想跳出你現在的圈子,安逸於原地踏步,要不然就像野獸一樣去思考吧,先做一隻狐狸
  • 我們的善良應該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善良最好的尺度應該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正義是要有成本的,善良是要有能力的。孟子的「窮則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古文本意為不得志的時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養,得志的時候就要努力讓天下人都能得到好處。
  • 窮則獨善其身,窮可不是指貧窮;達則兼濟天下,達也不是說富貴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原文是出自《孟子》,原文的後半句應該是「達則兼善天下」,後人習慣把兼善改作「兼濟」了。要理解這兩句,就應該聯繫上下文一起來看,才不會斷章取義。「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
  • 《笑傲江湖》任盈盈:最好的知己,亦是最佳的戀人
    看過《笑傲江湖》的朋友,對於嶽靈珊,幾乎不用深刻或用力想像,腦海中就能瞬間浮現出這個姑娘的形象:喜歡瞪眼噘嘴,不高興時會扭頭就走,一言一行都是一個嬌羞的小女兒家模樣,基本不用耗費心神就能捕捉到她大部分的形象。但盈盈,看完《笑傲江湖》,你無法給她一個確定的形象,不知道該以什麼樣子才最適合她超然脫俗、清冷的性子相契合。
  • 孟子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和《道德經》高度一致
    就孟子提出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來說,明顯地證明了他就是一位得道的哲學家,也稱之為聖人,無論他是讀過老子的書,還是與老子的不謀而合,總之他的理論和老子思想同出一轍。「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和《道德經》中的「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還有「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一個意思。
  • 白居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顧況一看驚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那首詩就是《賦得古原草送別》,詩歌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此詩讓白居易一舉成名。後來白居易寫詩更起勁,但好詩不易得。於是,他回家用功,「夜課賦,晝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也。以至於口舌生瘡,手肘成胝。」
  • 巔峰之武《笑傲江湖OL》驚世神器再現傳奇!
    《笑傲江湖OL》武當頂級神器  也許你無法擁有這件傳說中的絕世神器,然而行走在江湖,你卻不能不知道它的存在!壕級之選,奢華裝備,神器在手,天下我有!身份與實力的象徵,無需多言,一把神器已然說明一切!如果你實力雄厚,如果你能傲世群雄,想要獲得這把稀世武器?就趕快來一決勝負一錘定音!
  • 孟子留下的智慧: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意思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顯達之時就要造福天下百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第九)。 孟子的這句名言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是因為它回答了我們很多問題。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紛紛問道:「你看什麼?混沌幹啥?」教師答:「下棋。」「深山曠野,與誰下棋?」教師沉默不語。良久,沉甸甸道出一字:「天!」俗人淺見,喳喳追問:「贏了還是輸了?」教師細細數下。數至右下角,見到那個決定勝負的劫。混沌長跪於地,充當一枚黑子,恰恰劫勝!教師崇敬混沌精神,激情澎湃,他雙手握拳沖天高舉,喊得山野震蕩,林木悚然——「勝天半子」。
  • 《劍來》達者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便是文聖一脈的從容!
    我若有心無力,於事無補,能夠獨善其身,還是從容。古人言,達者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不也正是一種從容,有能力,那我便盡力幫助身邊人,當然更要明白,救急不救窮的道理!陳平安,以劍光開道,還鬼物清明,以經文鋪路,使詩歌憑欄,毫無疑問,走的是三教合一的路子,老秀才明白且高興,因為,小師弟,要告訴師傅,齊師兄的「路」,大道可期,崔師兄的「路」,猶如頭上明燈。
  • 成都大學校長王清遠:「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成都大學校長王清遠: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不知道這麼說大家認不認可? 校長的風格和氣質,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全校的師生。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教給我們什麼人生智慧?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充滿了人生智慧,大概意思是:一個人在不得志的時候,就要潔身自好,注重提高個人修養和品德;一個人在得志顯達的時候,就要想著造福天下百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帶給我們的現實意義是: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每個人的人生目標就是人為什麼活著。我的理解是人生目標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養活自己;第二個層次是給家人更好的生活;第三個層次是實現自我價值;第四個層次是為社會做貢獻。
  • 新笑傲江湖問題答案 問題答案匯總
    在新笑傲江湖中有很多江湖問題,但是有許多小夥伴答不上來這些問題。不用擔心,18183小編這就為大家準備了這些江湖問題的答案,快來一起看看吧! 一、笑傲江湖劇情問答 1.青城派掌門餘滄海的形貌特徵如何?矮小瘦弱 2.嶽不群跟餘滄海在衡陽城外的首次兵刃相接誰佔上風?嶽不群 3.華山派一同下山後去了哪兒裡?
  • 身逢亂世的白居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於是,在皇帝說錯話或做錯事他一直上書勸誡,可皇帝也有煩的時候,有一次在和李絳的談話中深明大義的皇帝大倒苦水想要懲罰白居易,好在李絳告訴皇上要廣開言路。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事情就是這麼巧,剛好武元衡遇刺白居易不知死活的勸說皇上要徹查此事,並且揪出幕後黑手,皇上覺得他多管閒事但是也沒說啥。
  • 印光大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智隨法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下面針對我們普通大眾,從古代的聖賢說起,「古代聖賢,無不戰戰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隨富貴窮通所轉。」古代的聖賢為什麼能成為聖賢?就是他的心是不會受環境影響的。昨天我們也提到這個道心,怎麼不受環境影響?
  • 都懂得「窮則獨善其身」的道理,卻有很多人忘了更重要的下一句話
    想必大家都聽過孟子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這句名言,不過,千萬別將這句話誤解成「窮人什麼事都不要去管,只要管好自己就行了」的意思,這裡的「窮」並非僅僅指窮困,它還有不得志或者能力不夠的意思。歷史上能夠做到「窮則獨善其身」的人有很多,比如東晉著名的大詩人陶淵明,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他「不為五鬥米折腰」的名句至今依然還在激勵著很多人,說起來,原本陶淵明可以生活得很舒適,就因為不願意同流合汙賄賂上司,於是,毅然決然的辭掉官職回家鄉隱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