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帝國和大明王朝誰更強?奧斯曼帝國又是怎麼滅亡的呢?

2020-12-10 騰訊網

遊覽故宮總是有無限感慨,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從明成祖永樂四年開始修建到永樂十八年才建成,這是大明皇帝的住所更是皇權的象徵。大明作為一個中國歷史上由漢族人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這個王朝最鼎盛的時期領土面積達到一千萬平方公裡。浩大的國勢常常使得外邦皆來朝賀。然而同一時期,西方也有一個大國崛起,那就是由土耳其人建立的奧斯曼帝國,在他們領袖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奧斯曼帝國成為了西部最強的國家。同一時期的兩個大國誰的實力更加強大呢?

奧斯曼帝國和大明王朝誰更強

從綜合實力來看明朝比較強大。但是發展潛力奧斯曼比較強。

首先,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方式是遊牧民族式的,它的疆域內既包含穆斯林國家,也包含阿拉伯國家。中央政權更多體現的是領土和稅收權的唯一性,而不是國民對文化統一體的認同。因此,在地中海沿岸貿易興盛的大航海時代,依靠商貿和軍事的需求交換可以使奧斯曼帝國保持強盛和統一,一旦停止擴張,就很容易還原成為之前的邦聯關係。

其次,忽略文化區的傳統差異和利益衝突,可以把奧斯曼18世紀後的改革和現代化嘗試與美國的發展相比較,就能發現它們的相似性。同樣是引入歐洲的體制和發明,奧斯曼甚至更有地緣優勢。由於缺乏之前對外擴張和貿易帶來的共同利益的刺激和需求,國內矛盾突出,政治力量的虛弱則使許多措施缺乏實驗和改進的餘地。假設奧斯曼能夠有更長時間,更好的地理環境進行統一的對外行動,增強凝聚力,那麼它或許能夠成為另一個美國。

至於兩者的衰落,明清更多由於文化傳統和地理環境的相輔相成,奧斯曼(正如歐洲歷史上曾經出現的許多帝國)則一開始就只能是短暫的統一體。或者可以看作是農耕國家和遊牧國家的對比吧。

奧斯曼帝國是怎麼滅亡的

1908年伊斯坦堡的民眾示威

青年土耳其人革命及蘇丹宣布復行1876年憲法、恢復議會後,奧斯曼帝國踏入二次立憲時期,對奧斯曼帝國的解體有重要的作用。在這時期,政務被聯合進步委員會掌控。奧匈帝國乘奧斯曼帝國陷於國內鬥在1908年吞併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在1911年的義土戰爭,巴爾幹同盟向奧斯曼帝國宣戰。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戰爭裡失去了巴爾幹的領地,除了色雷斯及埃迪爾內。德國控制的巴格達鐵路成為國際局勢緊張的源頭,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肇因之一。奧斯曼帝國在追擊戈本號及布累斯勞號(Pursuit of Goeben and Breslau)及介入中東戰線後正式參戰。在戰爭初期,奧斯曼帝國取得多次重要的勝利,如加裡波利之戰和卡塔之圍(Siege of Kut)。奧斯曼帝國也遭遇不少挫敗,如在高加索戰役敗予俄國。1916年的阿拉伯起義讓奧斯曼帝國在中東戰線的良好形勢逆轉。

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蒂爾克在加裡波利的壕溝裡,內政部長穆罕默德·塔拉特(Mehmed Talat)對帝國內亞美尼亞人成立第五縱隊的可能表示憂慮,下令逮捕亞美尼亞領袖,要求實施特西爾法(Tehcir Law)[73],開始大規模驅逐及屠殺亞美尼亞人,強行將數千人帶到敘利亞沙漠的營地,事件演變成種族滅絕。在戰爭時估計有一百五十萬亞美尼亞人因飢餓、缺水、暴曬、盜賊掠奪而死亡,是為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亞美尼亞人遂以凡城抵抗戰(Van Resistance)及成立西亞美尼亞政府(Administration for Western Armenia)作為回應。奧斯曼帝國政府則指責亞美尼亞人在安那託利亞西部勾結入侵的俄國軍隊,俄軍裡就有亞美尼亞義勇軍(Armenian volunteer units)。

奧斯曼帝國最後一任蘇丹穆罕默德六世離開土耳其。至1918年,葉門和麥地那是奧斯曼帝國在阿拉伯半島僅存的領地,穆德洛斯停戰協定籤訂後,奧斯曼帝國被迫交出葉門和麥地那,而在1917年俄國革命後奧斯曼帝國奪取的喬治亞、亞美尼亞及亞塞拜然都須一併交出。色佛爾條約的條約確立了奧斯曼帝國的分裂。現時,在奧斯曼帝國土地上建立起來的新國家達40個(包括備受爭議的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戰後安那託利亞地區的農民僅及戰前的四成,第一次世界大戰奧斯曼帝國的傷亡重大。

佔領伊斯坦堡及佔領伊茲密爾激使土耳其國民運動的成立,國民運動在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蒂爾克領導下在土耳其獨立戰爭獲勝。1922年11月1日,蘇丹制被廢除,最後一任蘇丹穆罕默德六世於11月17日離開土耳其。新成立的土耳其大國民議會在1923年籤訂的洛桑條約得到國際承認。1923年10月29日,大國民議會宣布土耳其共和國成立。1924年3月3日,哈裡發制被廢除。奧斯曼皇室被列為不受歡迎人物 ,被驅逐出境。五十年後的1974年,大國民議會才準許奧斯曼皇室的後裔獲取土耳其公民身份。

帝國淪亡奧斯曼帝國淪亡的主因是其經濟結構的崩壞,以及因幅員廣大而未能統合各地的經濟。另外,帝國的通訊技術不足以聯繫所有領土。奧斯曼帝國淪亡的環境與羅馬帝國衰落時相似,特別是國內種族間的緊張關係及政府未能調和種族問題。坦志麥特時期進行有關提高文化權利、公民自由及議會制度的改革開展得太遲,未能阻止十九世紀初民族主義崛起及國家分裂的潮流。

相關焦點

  • 大清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哪個更強,如果單挑誰會贏
    不過由於在一戰後奧斯曼帝國解體,所以很多人認為奧斯曼帝國比大清帝國差遠了,大清帝國遠遠強於奧斯曼帝國。當然,也有很多人持有不同意見。那麼大清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哪個更強,如果單挑誰會贏?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從綜合國力上看,晚期的奧斯曼帝國要弱於晚清。大清帝國的面積超過1100多萬平方公裡,人口有4億,遠不是奧斯曼帝國2000多萬人口可以比的。
  • 鼎盛時期的奧斯曼帝國,曾「朝貢」過我大明王朝,怎麼回事兒?
    奧斯曼帝國的前身是羅姆蘇丹國下屬的一個小型部族,而羅姆蘇丹國又是伊爾汗國的附庸,被當時的中國人翻譯為「魯迷國」。這伊爾汗國呢又是元朝的附庸。如此一來的話,魯姆蘇丹國就是附庸的附庸,給元朝進貢自然是十分勤快的。等到了明朝的時候,魯姆蘇丹國已經完全被奧斯曼給取代了,可他們的統治者仍舊還是以「魯迷國」的身份,和大明朝以及當時的蒙古眾多汗國相聯繫。
  • 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千年拜佔庭滅亡的意義被無限擴大
    許多文章認為,拜佔庭的滅亡使帝國的學者們逃往西歐,促成了文藝復興;奧斯曼帝國終結了千年拜佔庭,阻斷了東西方的交通和商路,促使西歐開闢了新航路。然而,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影響力雖然巨大,但這兩點卻並非事實。其二,十字軍東徵對拜佔庭帝國的劫掠,使西歐人驚嘆於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化成就,於是這些文化開始在西歐四處傳播。但從時間點上來說,我更相信是十字軍對拜佔庭帝國的劫掠,擴大了西歐人的眼界,促進了西歐文明的發展。
  • 新舊航路之爭:與奧斯曼帝國的強硬相比,大明為何比較內斂?
    面對西方列強的殖民步伐,明朝和清朝採取的政策是一致的,只不過明朝時期與西方的相對優勢是我們更強一些,所以明朝的反應就比清朝要好,初步保持了海疆的安全。 晚清呢,就不要提了。
  • 奧斯曼帝國滅亡後,為啥繼任者取名叫土耳其?原來暗含一種希望!
    唐朝打敗了突厥汗國,後裔西遷後建立了橫跨亞非歐的奧斯曼帝國。但是,奧斯曼帝國沒有跟上時代進步的步伐,最後在一戰後巋然倒下,繼任者建國後取名土耳其。那麼,為啥繼任者將國民從奧斯曼更名為土耳其呢?原來,背後有一種希望!
  • 奧斯曼帝國解體,巴爾幹古國都復國,為何與明朝同期帝國沒復國?
    奧斯曼帝國統治近500年的國家,在一戰滅亡後,為什麼沒復國?1920年8月10日,20世紀第三個大事件誕生了,協約國與奧斯曼帝國籤訂《色佛條約》,宣布奧斯曼帝國解體,分解成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個地跨歐亞,享國600多年的老牌帝國結束歷史使命,成為歷史記憶。
  • 若大明和奧斯曼帝國互換位置,15世紀的明朝能否打下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戰役是發生在公元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拜佔庭帝國的攻城戰,此戰是典型的要塞攻防戰,也是世界歷史上一次令人震撼的戰役。君士坦丁堡戰役導致連接歐亞兩洲的主要陸上貿易路線中斷,令很多歐洲人開始認真考慮經海路到達亞洲的可行性,最終促成歐洲人發現新大陸。
  • 東方文明的代表奧斯曼帝國,碾壓西方文明三四百年
    三位大帝中,莫臥兒王朝和我們的明朝類似,因為地理原因,與西方的直接接觸並不多。奧斯曼帝國和波斯薩珊帝國接觸較多,而且奧斯曼更為優秀些。奧斯曼帝國從建國後,雖然經歷過被帖木兒帝國虐敗的時期,這也是一些國人覺得只有帖木兒帝國,在那一時期能夠與明朝相比的原因。但問題是:一次戰敗能算什麼,1402年到1413年的10年裡,被稱為奧斯曼的「大空位」期。
  • 曾經地跨亞歐非的奧斯曼帝國,是怎樣土崩瓦解的?
    但客觀的說,土耳其是一個祖上真正闊過的國家,當年地跨亞歐非的奧斯曼帝國的滅亡,距今也不過才一百年的時間。土耳其人,從小亞細亞西北一隅之地出發,通過徵服千年拜佔庭和馬穆魯克王朝,使帝國蘇丹同時成為了羅馬帝國的皇帝和伊斯蘭世界的哈裡發。在近代,奧斯曼帝國曾經以「西亞病夫」之名與我國的大清王朝同病相憐。
  • 夢碎維也納,奧斯曼帝國徵服歐洲的夢想破滅
    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克君士坦丁堡,滅亡了東羅馬帝國,此後奧斯曼蘇丹以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自居,積極進軍歐洲,夢想徵服整個歐洲。1683年奧斯曼大軍在維也納慘敗,使得奧斯曼帝國停止了向歐洲的擴張,夢碎維也納。那麼奧斯曼帝國的夢想是如何興起與破滅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奧斯曼帝國的興衰
    軍事強 1453年,蘇丹·穆罕默德二世(Sultan Mehmed II)圍攻了君士坦丁堡的拜佔庭首府。儘管其人口減少了,但這個傳說中的城市仍然有其堅不可摧的城牆。奧斯曼帝國準備了一種新型武器:大炮。
  • 奧斯曼帝國分裂後,變成了多少個國家?數量驚人!
    除了羅馬外,還有奧斯曼帝國,國度面積一度超過550萬平方公裡!那麼,這個國家為何會滅亡?滅亡後分裂成了今日的哪些國家?當時,東羅馬帝國拜佔庭王朝是龐然大物,然而奧斯曼帝國皇族卻通過很多技巧,成功的絆倒了東羅馬帝國,結束了拜佔庭王朝的統治。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奧斯曼帝國疆域橫跨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總面積達到550萬平方公裡,人口也到了2380萬!
  • 奧斯曼帝國的制度對其六百年興衰成敗的影響
    正是他們一代代的努力,帶領奧斯曼帝國迅速壯大起來。雖然說多數王朝在初期都會出現幾個類似的名君,能夠把草創的基業推向強盛,但奧斯曼帝國的繼承人制度的確在培養強有力的繼承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奧斯曼帝國這種厲害的繼承人制度,就是一切憑實力說話。前一位蘇丹根本不指定繼承人,「由真主決定」。這聽起來很浪漫實際上非常任性而殘酷。也就是說,誰強誰上,能搶到蘇丹之位就是王者。
  • 以小博大的奧斯曼帝國,究竟是如何擊敗拜佔庭帝國的正規軍?
    可是土耳其並不是奧斯曼帝國唯一的領土,當時的奧斯曼帝國疆域十分龐大,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強大帝國,土耳其只不過是其龐大疆域裡的其中一塊而已。大部分的突厥系民族和巴爾幹地區的其他民族,都是奧斯曼帝國的被徵服者。可是為什麼只有土耳其人被視為是奧斯曼帝國的後裔呢?
  • 明朝時中國在亞洲綜合實力強?並不是,有一個王朝比明朝更勝一籌
    明朝朱元璋劇照 當時的亞洲陸上有五大強國,海上強國的實力並沒有陸上之國強大,那麼陸上的五大強國都有誰呢?作為中國人肯定要先說中國的。 但是和明朝同期,亞洲的一個強大的帝國和一個強大的家族創造了不輸於朱明帝國的業績,毫不誇張地說其中的奧斯曼帝國比當時的明朝更勝一籌。 奧斯曼帝國從1299年開始正式的建立,經歷了漫長的623年的歷史,直到1922年滅亡。因此我們在講16世紀西方強國的時候。
  • 昝濤:當代中國人為什麼要了解奧斯曼帝國的歷史?
    本書中這樣一段話,「長時間形成的中央集權體制走向衰落,奧斯曼帝國自身也要從內部開始走向解體。」本書多次提到「中央集權」,您是怎麼看待中央集權與奧斯曼帝國興衰關係的? 過去很長時期,很多學者在解釋奧斯曼帝國解體的時候,會把中央集權的衰落和失敗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這只是視角之一,而且是從奧斯曼帝國統治者尤其是中央的角度來看的。
  • 奧斯曼帝國衰落後,歐洲為何沒有奪回君士坦丁堡?
    東羅馬帝國滅亡後,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佔領,並成為奧斯曼帝國首都。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君士坦丁堡的名字叫做康斯坦丁尼耶,也就是君士坦丁堡的土耳其語音譯。直到奧斯曼帝國滅亡之後,現代土耳其才將該城改名為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對於歐洲有著重要意義,但奧斯曼帝國強盛時期,歐洲根本不是土耳其人的對手。
  • 奧斯曼帝國驚心動魄的600年 如何從波瀾壯闊逐漸衰亡?
    從1299年建立,到1923年終結,奧斯曼帝國600年歷史可謂驚心動魄。派屈克·貝爾福的《奧斯曼帝國六百年》,西恩·麥克米金的《奧斯曼帝國的終結》帶給讀者的,既有其興也勃的波瀾壯闊,更有多次改革失敗,逐漸衰亡的歷史教訓。作者:張弘
  • 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土耳其語:دولت علیه ...
    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土耳其語:دولت علیه عثمانیه‎,土耳其語:Osmanlı İmparatorluğu)是奧斯曼土耳其人建立的一個存在於1299年至1923年的一個軍事帝國,國名來自創立者奧斯曼一世,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奧斯曼土耳其人源自於西突厥烏古斯人的遊牧聯盟。自中亞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
  • 橫行歐亞非600年的奧斯曼帝國,怎麼一戰後就直接亡了國?
    戰爭持續了四年,打垮了三個帝國,分別是奧匈帝國、俄羅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其中,奧斯曼帝國在一戰後被徹底肢解,它的碎片演變成了土耳其和中東巴爾幹一系列國家。那麼,曾經橫行歐亞600年的奧斯曼帝國,怎麼在這次戰爭中直接走向了滅亡呢?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奧斯曼帝國的最終解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