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恐怕沒有哪一個城市像卡薩布蘭卡一樣因電影而聞名於世,也沒有幾部電影能把一座小城渲染得那麼令人神往。因為《卡薩布蘭卡》,卡薩布蘭卡成了一個美麗、浪漫、讓人動情不已的城市。
卡薩布蘭卡瀕臨大西洋,其名稱得名於西班牙語,意為「白色的房子」。卡薩布蘭卡人認為白色代表真誠、純潔,因而他們喜歡穿白色的長袍,建白色的房子,這也是卡薩布蘭卡之所以是「白色之城」的原因。
500多年前,卡薩布蘭卡還是安發故城,15世紀中葉葡萄牙人來到這裡,將故城破壞。1575年,葡萄牙人再次佔領該地,並將其改名為「卡薩布朗卡」。1755年葡萄牙人撤退後,又改稱為「達爾貝達」。18世紀末,西班牙人得到這個港口的貿易權,稱它為卡薩布蘭卡。20世紀,該城又落入法國手中,恢復了達爾貝達的舊稱。現在的卡薩布蘭卡為摩洛哥最大的城市和經濟中心。
雖然城市名為「達爾貝達」,但在20世紀的經典愛情電影《卡薩布蘭卡》問世後,「卡薩布蘭卡」變得越加響亮,知道其本名「達爾貝達」的人反而少之又少了。即使你從未來過這裡,只要看一遍那部經典的電影,或是聽一曲那首悠長哀婉的《卡薩布蘭卡》,你就不能不為之動情。《卡薩布蘭卡》是見證愛情的電影,卡薩布蘭卡的景觀似乎也都與愛相關。因為愛,人們從世界各地跑到這裡;因為愛,讓這座城市永遠保留著一絲過往的古舊與單純;因為愛,讓這座城市成為傳奇。這兒樹木常青,氣候宜人。七月到十月天氣適中,是遊人來此旅遊的最佳季節。
既然名為「白色之城」,卡薩布蘭卡就是名副其實的。從海上眺望這座城市,上下是碧藍無垠的天空和海水,而中間,則是一條高高低低的白色輪廓線——卡薩布蘭卡。從近處看,無邊際的白色構成了城市的主色調,居民樓鑄鐵的陽臺,別致的裝飾紋,溫柔敦厚的圓弧狀線條,雪白的高牆大院映襯著棕櫚樹的枝葉,透出一股閒情逸緻的特有味道。
卡薩布蘭卡人說,雖然《卡薩布蘭卡》不是在卡薩布蘭卡現場拍攝的,但故事確實發生在這裡。傳說中那個老舊的酒吧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酒店,酒店裡有名為「卡薩布蘭卡」的主題酒吧,其規模、擺設和營造的氣氛和影片中的相差無幾,牆上掛滿了《卡薩布蘭卡》的電影劇照。酒吧裡還不時地播放電影中的名曲,讓人感覺回到了電影之中。
在法國統治下,卡薩布蘭卡曾有「北非巴黎」的美稱,摩洛哥獨立後,對城市的規劃也注重營造一種巴黎的氛圍。哈桑二世清真寺是卡薩布蘭卡最著名的景點,也是這座白色之城的地標。有人說它是世界上第二大清真寺。從海上遠眺哈桑二世清真寺錯落有致的綠屋頂,就好比是一艘巨輪泊於大西洋岸邊,它的宣禮塔高近200米,在宗教建築物中是世界之最,遠遠高過埃及的大金字塔和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