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2 06:54 |寧波晚報
「你好!是xxx嗎?我是xx公安局x警官。你涉嫌洗黑錢、金融詐騙、刑事犯罪。請你配合調查,不要告訴別人。」
「別掛電話,按照我說的做,將全部資金轉入我們的安全帳戶。」
如果你接到這樣的電話,會怎麼做?
4月18日,寧波市反詐中心發出緊急預警。近期,寧波冒充公檢法詐騙案件有抬頭趨勢,短短一周就發案近30起,發案量同比上升161.21%,被騙的多是三四十歲的女性,希望廣大市民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
境外來電 對方稱自己是寧波社保中心工作人員
4月5日,市民夏女士在家中接到一個自稱是寧波社保中心的境外來電。對方稱,有人用她的身份信息在上海辦了一張社保卡,且有醫院報銷記錄,屬於違規行為,需要夏女士配合調查,若不及時處理,將會停用其社保卡。
寧波社保中心的電話怎麼是國外號碼?夏女士將信將疑,便試探著問了一嘴:「你們是騙人的吧?」電話那頭似乎有點生氣,隨即準確報出了夏女士的身份證號碼,要求其立即配合處理。
對方告訴夏女士,需要將其電話轉接到上海嘉定公安局才能解決問題。夏女士同意後,電話立即轉接到了所謂的「上海嘉定公安局」。電話那頭的人自稱鄭警官,核對了一下夏女士的基本情況後,要求夏女士加他們的工作QQ,夏女士便添加了對方為好友。
對方隨後發來一張警官證圖片,打消了夏女士心中的疑慮。之後,夏女士接受了對方的語音通話請求。「鄭警官」告訴夏女士,為了證明其有經濟能力,沒有涉及違法騙保行為,要求夏女士將銀行卡裡的錢轉到對方提供的公安指定帳號裡,驗證過後就會把錢原路退還。
夏女士為了自證清白,便按對方要求將自己銀行卡裡的5萬多元錢都轉了過去。對方又要求夏女士把手機調成飛行模式,夏女士也按對方要求操作。十幾分鐘後,夏女士才反應過來事情不對,可惜為時已晚。
據寧波市反詐中心介紹,根據已發案件來看,此類冒充公檢法詐騙案件的受騙群體女性佔大多數,且年齡在30-40歲之間,受害人除了網銀轉帳之外,還存在通過ATM機進行現金無卡轉帳。
熟悉了騙子的套路 你還會被騙嗎
反詐民警說,詐騙套路千萬條,條條不離你錢包。「騙保」「非法入境」「拐賣兒童」「洗黑錢」,還有結合疫情的「非法販賣口罩」……騙子按的罪名五花八門,但套路還是那熟悉的套路,轉某地公安局→加QQ→亮警官證、通緝令→通過視頻做筆錄→要求將錢轉到指定帳戶。
步驟一: 冒充工作人員。騙子會通過改號軟體將來電顯示為官方辦公電話,冒充官方機構部門的工作人員,告知受害人涉嫌違法犯罪行為或涉及個人利益的情況。這些名頭不 斷更新變化升級,常見的有冒充海關、銀行、公安、公檢法等。當受害人開始申辯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入套了,騙子會告知受害人有可能是因為身份信息被他人盜用 造成的結果,並聲稱可以幫助受害人轉接公安機關進行處理。
步驟二:恐嚇威懾。騙子通過嚴肅謹慎的語氣,冒充公安機關明確告知受害人涉嫌違法犯罪,利用公安機關的權威性威懾受害人。同時,會要求受害人在手機上輸入電話呼叫轉移的代碼數字(如*21*+電話號碼+#)。
步驟三:深度洗腦。騙子繼續變換身份對受害人進行深度洗腦,讓受害人相信自己涉嫌違法犯罪,捲入了一個重大案件,隨時可能被逮捕,需要配合調查。為了增強恐嚇,讓騙局更加逼真,騙子會通過虛假政法機關官網或網絡傳真讓受害人收到一份假的通緝令。
步驟四:要求轉帳。騙子聲稱資金調查,利用受害人的惶恐心理,要求受害人進行轉帳匯款到所謂的「安全帳戶」或者騙取信息盜刷資金,等轉帳成功後,騙子便銷聲匿跡。
疫情之下,冒充「公檢法」詐騙穿上新衣,化身新版本。騙子冒充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以受害人涉嫌違法販賣口罩、額溫計等防護醫療物資為由一步步實施詐騙。其實,騙子無非是戴上了醫保社保中心、通訊管理局或是中國駐外使領館等這些面具。
反詐中心提醒:遭遇「公檢法」,記牢這幾點
據寧波市反詐中心介紹,騙子往往會利用QQ與受害人網上聯繫,如果在QQ聊天過程中對方自稱是「公檢法」工作人員,就要立即掛斷並拉入黑名單。具體來說,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公檢法機關辦案會當面向涉案人出示證件或相關法律文書,不會通過電話、QQ、傳真、網頁等形式辦案。
2、公檢法機關不存在安全帳戶或者核查帳戶,更不會讓公民提現轉帳匯款。
3、一定要保護好個人信息,特別是銀行卡號密碼、U盾相關信息,千萬不要透露給陌生人。
4、點擊陌生網站前要認真辨別網頁連結,不要下載來源不明的軟體,不要隨意填寫個人信息及銀行卡帳號、密碼、驗證碼。
5、電信、醫保、公安、檢察部門不會相互轉接電話。
6、凡是要求內容絕對保密,或要求前往酒店等隱蔽的環境接受調查或自證清白,一律都是詐騙!
7、凡是通過網站或者APP出示帶有「公檢法」的名稱標記的通緝令、拘捕令、警官證,一律都是詐騙!
若發現被騙,及時撥打110或96110報警。
15875096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