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州同裡街頭一男子被交警查獲,疑似酒後駕駛,但駕駛員不停喊冤,稱自己只是吃了啤酒鴨,只是料理時放了7瓶啤酒下去而已。此時網友炸開了鍋,紛紛為鴨子代言:「你把我灌醉,我讓你心碎」。
為了追求更好的口感,男子用5瓶啤酒燉了鴨子的基礎上,又添加了2瓶啤酒來增加湯汁,就因這黑暗料理,男子血液酒精濃度超標,按酒後駕駛處罰1000元並吊銷駕駛證6個月。
現如今各色食品物品,或多或少都會與酒精扯上關係。以下常「被酒駕」的食品,你都了解過麼?
荔枝、蘋果和梨等水果
荔枝在缺氧的條件下,會通過酶的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分解為酒精或乳酸,這就有了吃荔枝被誤判為酒駕的經典事例。一般吃過荔枝的口腔可以通過漱口來去除部分酒氣,吃過荔枝的朋友們可以適當飲用鹽水後,再駕駛機動車上路。與此同時,蘋果、梨、香蕉等水果儲存不當,也容易產生酒精,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藿香正氣水
藿香類的食品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酒精含量。使用藿香正氣水的藥物後,因該藥品含乙醇(酒精)40%-50%,所以服藥後不得駕駛機動車、船等交通工具,也不可從事高空作業、機械作業或者操作精密儀器。藥物的限制已在說明書上寫明,若因飲用藿香正氣水而被誤查為酒駕,車主很難據理力爭自己並沒有喝酒。
蛋黃派、豆腐乳和酒心巧克力等含酒精製品
部分市面上的蛋黃派、豆腐乳和酒心巧克力或其他含有酒精的食品,產品包裝上都會寫明食用酒精的成分,吃少量並無大礙,但有些車主一時不注意,服食過多,那麼經交警吹氣查驗,也有被誤判為酒駕的可能,只是酒氣並不大,相對容易處理與解釋。
漱口水
不少人既沒喝酒也沒吃含酒精的食品,但偶爾也會被查獲為酒駕。這時,不排除使用過漱口水或其他含有酒精的用品的可能。其實,漱口水的成分大多是香精、氟化物、酒精和水等,酒精進入口腔沒有被及時排除,造成酒駕的假象也是有可能的。
一般飲用1小瓶(約350ml)的啤酒或2兩白酒後,血液酒精濃度都會達到飲酒後駕駛的標準,無論是否感覺到醉意,一旦開車就被視為酒駕或醉駕。
當然,被誤判為飲酒後駕駛的車主可以通過說明情況和申請血液測試來證明自己並沒有飲酒後駕駛。第一次酒精含量超標,但休息5-6分鐘重測就能通過檢測的「假性醉酒」對於交警來說也並不陌生,說明情況之後,交警部門會以最後的血液檢測為標準來評定是否為酒駕或醉駕。
「假性酒駕」並不可怕,司機為這個而恐慌其實大可不必要,交警真正在意的,是真實的酒駕或者以某種物品來掩蓋酒駕的「有心人」及其行為。只要謹記「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忠告,不以身作則,不鋌而走險,大多交警都會諒解並且最終將你放行。
好啦,以上就是星河君關於「被酒駕」知識的分享,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讚、評論和關注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