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什麼酒都總有一個擔憂:這…是不是假的啊?威士忌尤其,本來單價也不算低,當然要把有限的預算,花到最「正確」的酒上。
因為很多國家的威士忌法規不夠嚴謹(甚至沒有),以及一些產區酒款的供不應求、熱度高漲,讓很多不那麼「正統」的威士忌打了擦邊球。
一個產區因為風土人情、地理環境,會有意無意產生自己獨特的風味,這就是喝威士忌的樂趣。如果只是為了蹭熱度,原料、釀造、熟成都跟該產區沒什麼關係,或者打著「創新」的旗號,鑽規則的空子,那就會讓人不愉快了。
前不久有人問我怎麼區分「真假日威」,我一看,也是位喝了好幾年的朋友。日本威士忌也很難找到一個全球通用的定義條目,這就導致出現的問題似乎格外多。老饕尚要擦亮眼睛,更不用說剛剛入坑的新手了。
日本權威威士忌競賽TWSC的組委會,也就是日本威士忌研究協會去年給出了自己對「日威」的定義,今天就跟著日本業界自己的規範來搞清楚到底什麼是正兒八經的「日本威士忌」吧。
日本威士忌的定義
TWSC首先將在日本生產的威士忌分為了以下三個類別:
①日本威士忌
②日本New Make威士忌
③日本制威士忌酒
日本威士忌需要在日本蒸餾所進行糖化、發酵、蒸餾,在日本國內進行成熟,同時還要滿足以下所有條件:
1.糖化:以穀物為原料(大麥麥芽可以使用國產或外國產),在大麥麥芽的酶或天然酶(除去麴,也就是酒麴)作用下進行;
2.發酵:使用酵母進行;
3.蒸餾:蒸餾時的酒精含量不高於95%;
4.成熟:在木製桶中進行。成熟時間為兩年以上;
5.裝瓶:酒精度在40%ABV以上。允許為了調整顏色添加天然的焦糖著色劑(E150a)。
稍微展開說一下規定裡更新的部分。比如熟成2年。3年前,日本威士忌協會給出的定義還要求「熟成3年」,但他們認為這3年來威士忌的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以前,威士忌只在寒冷的國家、北方的大地上製造,但現在臺灣、印度這樣炎熱的地方也能製作出很棒的威士忌了。相反,現在的蘇格蘭,也出現了把暖爐放進倉庫的酒廠。
蘇格蘭威士忌是1916年法律規定要成熟3年以上,但這也是當時為了抑制酒類消費而採取的措施,而非為了確保品質。
所以TWSC認為,作為後起之秀的日本沒有必要仿效蘇格蘭,為了保護正在誕生的小規模手工蒸餾所,表現出與蘇格蘭威士忌不同的日本威士忌的獨創性,特意縮短了1年。
同時也取消了必須使用不超過700升橡木桶的規定,改為沒有容量和材質限制的「木桶」。700升這個數字是從蘇格蘭威士忌那邊搬來的,但TWSC表示,「仔細想想似乎沒什麼根據。」
他們認為考慮到日本威士忌的潛力,不需要容量限制。
而且最好使用的木製容器是雙拱形木桶,成熟起來更自由,堅固耐用的橡木只是最適合雙拱形結構。這也是為了增加日本威士忌新工藝可能性的決定。
對比起日本《酒稅法》裡對威士忌的定義,TWSC這個可以說規範了不少。畢竟酒稅法裡沒有規定日威要在日本生產,還允許添加酒精、烈酒、香料、色素,比例還高於10%,對桶陳也沒有要求。
寬鬆的法規就是很多「偽酒」、「假酒」鑽空子的根本原因。
倉吉就是典型的「偽日威」,比如在其他國家生產後,即原酒是進口,整桶輸出到日本裝瓶貼標的。想想2015年才拿到威士忌生產許可的松井酒造,怎麼能在第二年發售8年份的威士忌?
再比如含有大量非威士忌成分的酒款。在這件事上,三得利也栽過跟頭。上世紀很火的一款Suntory Old Whisky裡,除了麥芽原酒和穀物威士忌,還添加了果酒、利口酒,且未經桶陳,說勾兌都不為過。
另外很多調和威士忌中的穀物威士忌成分,也可能用的是廉價進口貨……問題多的很,所以不要小看一個行業定義條目的力量。況且在大家都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大環境下,站出來帶頭規範市場,很有勇氣也很有意義。
日本威士忌的種類
因為日本威士忌的原料和製法不同,又可以分為麥芽威士忌和穀物威士忌兩種。
麥芽威士忌是只使用大麥麥芽作為原料(100%)的威士忌,蒸餾可以是單一壺式或連續式。另外,單一蒸餾的情況下也不分2次蒸餾或者3次蒸餾。
穀物威士忌只要是穀物為原料就可以,蒸餾方式也不設限。
所以目前日本威士忌可以細分為以下5種:單一麥芽日本威士忌、單一穀物日本威士忌、調和麥芽日本威士忌、調和穀物日本威士忌、調和日本威士忌。
同時,考慮到未來可能會使用大米、黑麥、小麥等製造威士忌的情況,因此在滿足上述所有條件的基礎上,需要大米、黑麥、小麥等的原料比例佔到51%以上。
不過大米釀造威士忌這個事兒我還是持保留意見,因為有被罵得很慘的「大石威士忌」、和「Kikori」的事件在先。這樣一搞,「威士忌」和「燒酒」的界限到底在哪裡呢?直接說桶陳燒酒還差不多。
近幾年日本新酒廠越來越多,未經陳年的新酒直接上市的也越來越多,所以TWSC這次還特意將新酒「New Make」單獨分類出來。
也就是指熟成不滿2年的威士忌,其他條件與對日本威士忌的定義完全相同。種類也可以套用上面的5種,但是作為真正產品面世的還是不算多,所以暫時不會分那麼細。
總之,在滿足以上所有條件的基礎上,成熟不到2年的就是日本New Make威士忌。
去年的TWSC上,嘉之助的新酒,就被授予了最佳New Make的獎項。
厚岸發售的4款新酒應該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New Make,可惜有點褒貶不一,我覺得問題主要是出現在性價比上面。
另外在很多酒展上你也能喝到一些精彩的新酒。比如去年在日本倉敷酒展上喝到的靜岡酒廠新酒,還是用收購的輕井澤蒸餾器蒸餾出的第一批新酒。
未來擴大日威新酒的市場,扶持新酒廠,也不失為一個緩解供不應求的方法。
什麼是日本制威士忌
雖然都不想買到「偽」日威,但既然還在市面流通,那總得給它一個名字,於是有了「日本制威士忌」這個分類,體面一點的說法。
日本制威士忌酒也是新設的分類,TWSC還是很拎得清,在描述的開頭就表明了「日本制威士忌和上述兩種『日本威士忌』有著明確區分」。
這個定義裡,凡是進口外國威士忌,在日本與日本威士忌調和,然後裝瓶的威士忌,都歸到這裡面。混合的比例暫時沒有規定,不過未來可能會設限,至少保證日威有10%~20%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