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蘇州,百園之城。園林是蘇州一張響噹噹的名片,蘇州園林歷史悠久、數量眾多,承載了城市歷史風貌。
蘇州園林美輪美奐。 | 張朝陽 攝
今年年底,蘇州有一座園林修復後,將與大家見面!逛園林,又多一個新選擇。
南半園地處倉米巷24號,歷經滄桑。史氏半園,俗稱南半園,對應位於白塔東路的北半園,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在清鹹豐、同治年間,南半園為蘇州五柳堂陶氏宗族所有,後來,陶氏宗族將園宅租給了俞樾,也就是曲園的園主。俞樾建好曲園後,這裡就被轉讓給了當時的江蘇布政使史傑。史氏建東宅西園,取名半園,此為史氏半園的由來。
民國時期,南半園曾對外開放,遊人眾多,隱社、半園女詩社、女學研究會都在這裡開展過活動,大家吟詠集會、呼朋喚友,山水蔥蘢間風雅無限。後來,南半園先後為市稅務局、滾針廠、第三光學儀器廠使用。歷經風雨後的南半園,部分水池被填沒,假山、花木及部分建築也存在損毀現象,還增建了大樓為工廠所用,園內的住宅廳堂被改為了車間、倉庫。
為落實蘇州市委市政府建設「天堂蘇州百園之城 」的決策部署,2019年,南半園修復項目正式動工!
據悉,南半園古建修復項目擬對5350平方米文物保護紫線區域內現存的八進住宅建築全面恢復,在保護其原真性前提下進行修繕,並對庭院後期改建和搭建的連廊及景觀進行整修,恢復東路住宅後兩進院落,保持整個園林住宅部分的完整性。此外,對文保紫線區域外的其他現代建築進行外立面改造,使其與園林建築風格統一協調。
此次修復工程參考了上世紀50年代陳從周先生的《蘇州舊住宅圖錄》中對「倉米巷舊史宅半園」的記載,但在修繕恢復過程中,仍有部分布局資料缺失。為此,滄浪街道聯合西美社區多方打聽,聯繫到當年在南半園工作過、見過園子原貌的居民來到施工現場幫忙答疑解惑。
84歲的瞿鑫根說,1958年,他就在這裡上班了,那時還是20剛出頭的小夥子。「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園子裡有半亭、半橋、半榭,池塘邊有還有一艘船坊叫『不繫舟』,一半在水裡一半在岸上。」
82歲的盛雪媛則說,南面還有假山,假山上還有一個四角亭。
幾名「老蘇州」你一言我一語,工作人員在一旁認真記錄和修改。施工方表示,「老蘇州」們的描述為南半園後續修繕保護和原貌恢復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據悉,南半園修復工程預計今年年底完工,屆時會部分開放,供遊客參觀。
此外,蘇州今年將完成塔影園、南半園修復主體工程和詹氏花園展覽陳列工作,墨園、花神苑等5處園林修復對外開放。
蘇州素以「園林之城」聞名於世,加強對加園林的群體性保護、修復將進一步煥發蘇州園林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