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簡稱「閩」,省會福州,小編作為一個福建人,趁著自己有閒,從福州出發,環騎之……
環騎福建,感覺也不是非去不可,但是當自己環騎歸來,精神上的滿足感還是非常大的,畢竟這件事一直想做,又一直在猶猶豫豫,最後終於還是完成了。出發之前的一個多月,幾乎每天在騎行群裡約人同行,無奈騎友們似乎都沒有空,不得已一個人出發。
一個人騎行,騎的是寂寞,也是一種無奈,但騎完全程突然感嘆:一個人騎行也許是一種幸運!
最好的旅途是兩個適合的人,其次是一個人,長距離騎行對肉體和靈魂都是一場考驗,相約陌生騎友同行,存在一定風險,不確定的因素太多,搞不好會不歡而散,這也許是很多騎行大神一個人旅行的原因。也可以引用一位哲人的話:更高級的哲人獨處著,這並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因為在他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
小編不是大神,也不想成為大神,這是第一次超過一周的長途騎行,出發前網上查了別人的攻略,也沒發現什麼有價值的參考。想想反正都在公路上,福建人口密度還行,感覺應該問題不大。
騎完全程才發現很多東西其實是沒有必要帶上的,之前自恃體能還行,多準備了許多東西,想著實在用不上,寄回來也方便,從而增加了太多不必要的身心負擔,現在想想也是因為經驗不足。
福州晉安區——廈門集美(第1天:315KM)——漳州雲霄(第3天:173KM)——廣東大埔(第4天:135KM)——龍巖上杭(第5天:160KM)——龍巖長汀(第6天:190KM)——寧化石壁(第7天:116KM)——三明建寧(第8天:116KM)——南平邵武(第9天:148KM)——武夷山嵐谷(第十天:152KM)——南平松溪(第11天:151KM)——壽寧平溪(第十二天:122KM)——浙江泰順(第13天:106KM)——福鼎太姥山(第14日:140KM)——寧德霞浦(第15日:87KM)——寧德蕉城區(第16天:132KM)——福州晉安區(第17天:156KM)
備註:公裡數為碼錶實際記錄數據,全程2447KM,平均每天騎行143KM。
單車
一個好的騎行夥伴非常重要,現在自行車的質量都不錯,千元左右的個人感覺也蠻去。當然,有條件用貴一點,至少在心理上來說,車比別人好一點,騎行感覺更輕鬆一點。但也不是越貴越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單從騎車環福建省來說,福建路況整體還行,如果不帶很多裝備,不特意去騎行路況很差的地方,公路自行車應該比山地自行車要好,不過只是一種假設,畢竟自己騎的是山地車。縱觀此程,全程住酒店(除廈門住朋友家),吃飯路上飯店解決,如果帶的東西不多,輕裝公路自行車應該不是問題。
駝包、鞍包、雨衣、防水袋等
駝包、鞍包對於長距離騎行的朋友,這個就無需贅言。
福建除了冬季,其它三季時有下雨,碰上下雨,雨衣必不可少。如碰上大雨,建議選擇避雨,福建的大雨一般下不長,躲躲就過去了,冒雨騎行,影響騎行體驗不說,還容易生病。如果避無可避,雨中騎行裝備要做好防水,駝包要有防水罩,因為換洗衣服打溼了也是很尷尬的事情。最好要有一個防水袋,把移動電源、手機充電器等設備放在裡面。萬一下雨了,也不擔心打溼。
小編出發前的裝備,其實很多都沒用上,騎行頭幾天就寄回福州了
備胎(內)、剎車片、氣筒。
帶條內胎備用還是有必要的,正常用不上,因為爆胎的概率很低,但也不排除這種可能。扎胎自己動手補補也簡單,萬一爆胎了,找不到備胎,小縣城又買不到,那可真是欲哭無淚,只能求助於網絡了。
剎車片建議帶兩片,最好換倆新的,拿舊的剎車片備用,有些地方的雜牌車店根本沒適合的剎車片更換,小編更換剎車片的能力較弱,本次騎行,剎車片卡住取不下來,在霞浦縣城找了個雜牌修車店,師傅沒經驗都取不出來。最後只能靠著單剎騎到寧德市蕉城區專賣店,專賣店師傅也是費了好大的勁才取下來,而且剎車壞了以後,坡度稍微緩一點的地方,用腳輔助剎車,還可以慢慢下坡,碰到下長陡坡,只能用推,也是醉了。
氣筒要帶稍大點的,不要帶那種袖珍型,袖珍型打個氣用手來回幾百下,疲勞狀態下補個胎,會讓人懷疑人生。
騎行服、頭盔、速乾衣、防護內褲等
騎行服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小編準備了兩套衣服,一套騎行服,一套速乾衣,個人感覺一樣好用,排汗性都很好。如果穿速乾衣褲,一定要穿騎行防護內褲,保護好自己的敏感部位。
福建騎行,道路起伏非常大。除了第一天騎行廈門時幾乎一馬平川外,其它路段,上坡下坡幾乎是家常便飯,下坡時一定要戴頭盔,不怕一萬隻怕萬一。小編之前下坡時急剎摔過一次,還好帶著頭盔,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皮膚衣透氣性太差了,不適合騎行,小編的皮膚衣到廈門後就寄回去了。
鞋、手套、帽子、頭巾
長距離騎行,一雙適合自己的鞋非常重要,最好有保護腳踝關節的功能,透氣性要好。
此程因為下雨,鞋子淋溼了,小編穿著拖鞋騎了兩天,之後幾天踝關節痛到不行,走路都是一瘸一拐。去藥店買藥,老闆背後嘲笑:吃飽了沒事幹,傷成那樣了還騎車。
手套、帽子和頭巾也非常重要,這個你懂的,無需贅言。
水壺
建議帶兩個水壺,水壺架上可以放一個,還有一個放在駝包裡備用。騎行運動量大,水的消耗量也非常大,特別是夏天,感覺自己每天都要喝五升以上水,儘管福建省很多地方有自然水源,非常乾淨,直接飲用感覺都沒什麼問題,沿途亦有很多小賣部,也可以隨時補給,但多帶點水肯定沒什麼壞處。
手機簡、青蛙燈
騎行不會那麼剛好,夜騎必不可少,手電筒和青蛙燈,主要是為了夜間騎行的安全考慮,個人感覺手電筒在騎行的過程中很容易損壞,最好帶一把小的當備用。
其他
小編此次出發,還帶了帳篷,防潮墊、衝鋒衣(衝鋒衣當睡袋用,睡袋就不帶),主要害怕碰上前不著村,後不著寨的情況。
出發前去專賣店給自行車做一個全面調試,閒聊時車店老闆說福建住宿方便,帳篷什麼的都不用帶,實在沒有住宿,騎到崩潰了可以打110報警。小編自以為是都帶了,結果全程有住宿,一次都沒有用上,也是一次教訓。
網上見到很多大神騎行,路邊帳篷一搭就安心睡覺,小便心態比較脆弱,騎行太累,到了傍晚,很多時候不知道要把帳篷搭在哪裡,還要考慮安全問題,能找到賓館,就趕緊洗洗睡了。
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如果騎行沿途吃飯住宿非常不方便,帶上帳篷、睡袋、炊具,也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出發前,小編結合自己的體能,把每天要騎行的路線,爬升的高度,住宿的地點,差不多都過了一遍。考慮到有些路段不是跟著導航走,所以提前把軌跡做好,導入手機,騎行時跟著軌跡走就行。
騎行過程中,因為每天行程略有調整,不是完全按著原先攻略走,但總體上變化不大。還特地帶了紙質的福建地圖,騎到哪用筆描到哪,增加點儀式感,同時也增加了精神力量,覺得自己在用輪子丈量福建,挺有意義。
補胎
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太重要了,小編騎行第一天就扎胎,第三天在龍巖上杭附近扎胎達三次,補胎補到懷疑人生。國道上的小鋼絲不知道哪裡來的,後面三次扎胎罪魁禍首都是那些小鋼絲,還好從修車店老闆那學到技能,用手先摸外胎內側,找到小鋼絲,再用指甲剪夾住拉出來。每次扎胎後都要排查一遍,如果排查不出來,那只能認命,因為很快內胎就會被扎破。
如果怕扎胎,建議更換那種防扎的外胎,小編沒用用過,不知道效果怎麼樣。
其它
除非經驗豐富,不然真不建議帶太重的修車工具,可以帶個簡單的內六角,如有零件鬆動可以及時加固。
換剎車片等技能要有,福建道路起伏在全國都是有名的,剎車片磨損較嚴重。
運氣不好,碰到需要更換零部件等大修,除了福州、廈門等大城市,其它縣城估計夠嗆,不過只要是自己的專賣店,都可以進去,老闆一般都很熱情(除了政和的美利達,差評,不想多說什麼,真心不友好)。
出發前主要定位在騎行,所以也沒有考慮進景區,全程只去了一個景區——福鼎太姥山,主要還是因為住在太姥山下。千米以上的山峰也沒有登一座,算是有點小遺憾吧。
如果要看風景,小編覺得自駕比較靠譜,騎行主要是靈與肉的考驗,在路上就好,如果要進景區,來迴路上太花時間和體力,比如看到景區指示牌,離景區二十公裡,來回就是四十公裡,認真考慮下自己的體能,只好做罷。
全程吃住在路上,吃了一路的地方「原生態」小吃,回憶起來挺爽的,小編食量不小,在政和一路邊小飯店點了一大桌菜,還被同在飯店的貨車司機嘲笑是否真的出來騎行,他說網上看到的其他騎行者都是路邊支個帳篷,簡單煮點東西吃,沒見過這樣「大魚大肉」。
大埔老鼠板
騎行中要備點乾糧,因為飯點不會那麼剛好,騎行辛苦,如果飲食再不規律,估計會搞得腸胃紊亂。小編三餐基本規律,到點吃飯,但也有幾次因為太餓吃了太撐,幾次太累吃不下,空腹騎行。
上坑簸箕板
住宿相對方便,基本上不用擔心住宿問題,經過縣市,賓館很多,價格100出頭,沿途小鎮也有住宿,可以講價,一般80元—100元,有空調和獨立衛生間。
環騎福建感覺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道路正確,傻騎就行。
剛開始騎行的前幾天,由於疲勞的積累,肌肉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疼痛,習慣之後還好。
此程最大的疼痛,來自鞋子淋溼之後,穿著拖鞋騎行了兩天,之後幾天踝關節巨痛,之後雖然有所緩解,但直到騎行結束也沒有完全康復,算是一個教訓吧。
騎行頭幾天,內心激動,一路都是欣喜,聽書app下了幾本書,邊騎邊聽。有人說騎行是讓身體落地獄,眼睛進天堂。那靈魂呢?不讓靈魂閒著,邊騎行,邊聽書,讓靈魂在知識的海洋裡翱翔,雙腿機械地踩著踏板由它去吧!
第一次感覺孤獨,是在騎行的第七天,臨近黃昏,倦鳥歸巢,而自己卻還在路上,突然有點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感嘆。不過也不是十分想回家,出發騎行是自己的選擇,除非特殊原因,否則含著淚也要騎完。
1、此程最大的開銷就是吃住,除此之外其它開銷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如果兩人同行,住標間費用還可以打五折。
2、說是環福建,其實還出了省,進入廣東、江西、浙江。
3、感謝旅途中遇到的所有人,感謝廈門、龍巖朋友們的熱情招待,感謝一飯店的老闆,看見小編騎行辛苦,還特地在菜裡加了許多肉,感謝瑞金附近的村民請小編吃西瓜……。